【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高分计划九年级上册 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2】中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高分计划九年级上册 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8 12:42: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文言文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文言文高分通关
九年级上册解析版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基础闯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岳潜形   (2)则有去国怀乡  
(3)至若春和景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微斯人 (6)宠辱偕忘
【答案】(1)形体(形迹) (2)离开 (3)日光(阳光) (4)探求 (5)无,没有 (6)一起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案】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1对读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悉成明霞 ( ) (2)得踏危石( )
【答案】(1)全,都(2)能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释义。解释文言文词语,一定不能能脱离语境,文言实词的释义一般情况下较固定,义项不会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的释义,给出合理的解释。第(1)题“悉”表示全尽的意思,诸葛亮《出师表》有“悉以咨之。”第(2)题“得”本义:得到,获得。这里是助动词,能、能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曹列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文言文常用词语的掌握来判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各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一致。A项中加点的字都是介词,“在”;B项,两个加点字的意思都是“有时”,D项,两个加点字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只有C项,两个加点字的意思依次是“因为”“凭借”,故选C。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答案】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主要对“红晕”,红色的日光,“倏忽” ,忽然间;“数千丈” ,几千丈等重点词语要准确翻译。
4.课文《岳阳楼记》和本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主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要通读选文,甲选文中,“登斯楼也,心旷神怡,喜洋洋”,可见作者写景是为表现登楼观景之人的愉悦心情作铺垫的;而乙文从“来焦山有四快事”可知,作者是游历山水,表达对自然美景喜悦之情,文中作者以诗人的妙笔,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焦山一带的美景,有诗意之美,有画幅之趣。
【参考译文】
来到焦山游历有四件大快人心的事:观看吸江亭落日,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竟然有米家父子的书画风格和意趣,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从松树梢里传来诵经声,让人悠然有离世隐居的想法,早上起身到海门观看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树林稍微露出红色的光晕,突然跃起光芒数千,映射在江面上,都成了明亮霞光,荡漾不定;《瘗鹤铭》撰写在雷轰石下,汹涌的波涛早晚冲激着,我是在冬月来游玩的,江水刚刚回落,于是才能踏上埋没在潮汐中的危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有幸呀。
★中考精选
(2021广西贵港)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 以刀劈狼首(《狼》)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C. 发于声,而后喻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 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B. 把酒临风 临表涕零(《出师表》
C. 衡于虑,而后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D. 征于色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答:
13. 《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答:
1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答:
【答案】(1)B
(2)C
(3)①探求 ②违背
(4)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5)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衬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了忧患则生、安乐则亡观点;[链接材料]则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A.不同。因为/用。
B.相同。则,就。
C.不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D.不同。在,从/比。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
A.相同。一,全,都。
B.相同。临,当着,对着。
C.不同。奋起,指有所作为/兴起。
D.相同。色,脸色。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浮光,浮动的光;壁,碧玉。句意: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写法的理解。通过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表现可知,他们的悲喜观是由外物的影响决定的,作者以此来衬托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6)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反面说明了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治国之道;链接材料第一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即明确提出了治国之道。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基础闯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翼然临于泉上(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 (3)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4)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答案】(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离开 (3) 停止 (4)情趣
【解析】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翼然”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2.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
【答案】(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2)像那太阳一出来,林中的雾气就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意”情趣。
3.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答案】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现了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②侧面表现了欧阳修治理有方,政绩斐然;③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④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1对读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因为本其山川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5.本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醉翁亭记》和本文都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根据 ② 起名,命名
【解析】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2.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事简:公务简单。
5.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喜与予游也 与民同乐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乙文根据名字“丰乐”在原文中找到包含这两个字的句子即“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甲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在乙文中也提到了这个词“与民共乐”。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中考精选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始在滁洲,号口口,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2.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1分)
自 尔 遇 事 不 敢 忽 也
13.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泉香而酒冽 冽( ) (2)树林阴翳 翳( )
(3)而民受其弊 弊( ) (4)未尝及文章 尝(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答:
15.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
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16.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 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3分)
答:
【答案】(1)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①清;②遮盖;③害处(弊病);④曾经。
(3)①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②(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4)В
(5)不同点:【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示例: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泉水甜酒水清。洌:清。
②句意:树林茂密荫蔽。翳:遮盖。
③句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弊:害处(弊病)。
④句意: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尝:曾经。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绝,断。句意: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②重点词:放逐流离,贬官流放。再三,多次。志气,志向。句意:(欧阳修)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错误,【甲】抒发了作者的“与民同乐”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故选:В。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描绘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知,文章侧重表达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从【乙】文中“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可知,欧阳修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列举新时代好官时,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注意名字中不能出现错别字,如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等。
【参考译文】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他性格刚强,见义勇为,虽有弓弩陷坑在前,将一触即发,而他也会奋不顾身。因而前后几次被放逐流离,但志气还是如常不衰。
在贬职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就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反复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于是他仰天长叹说:“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全国就可想而知了。”从此以后,他遇事不敢疏忽不慎。
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基础闯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更定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拏一小舟  (4)拥毳衣炉火 
【答案】(1)完了,结束 (2)消失 (3)撑,划 (4)鸟兽的细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答案】(1)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答案】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析】考查描写手法。整体把握,回答此问题,我们需弄清四个问题:一是"角度"的界定;二是"写"的界定;三是"描写角度"的界定;四是关于"西湖雪景"句子的界定。角度"是指"观点或考虑某事的出发点"。基于此,我们还需弄清"什么是‘写’的角度",即"写"的出发点。、"写"的界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写"意为"书写;写作;描摹。
★1▲1对读
虎丘记
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雅俗既陈( ) (2)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
【答案】(1)雅俗既陈( 陈设,摆设 ) (2)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大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答:
【答案】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湖心亭看雪》和本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分别简析之。(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甲】文:

【乙】文:
【答案】《湖心亭看雪》:写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点: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本文:写面: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写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解析】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
《虎丘记》参考译文: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中考精选
(2021辽宁省本溪铁岭辽阳市)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10.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12.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2分)


13.【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 。(2分)


【答案】(1)B
(2)①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5)①家国之思;②自然之乐。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全,都/数量词,一;
B.助词,的/助词,的;
c.这/判断词,是;
D.折断/曲折。
故选:B。
(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句意: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重点字词:皆,都;雪,积雪;见,看见。句意: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据此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
参考译文: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中考文言文高分计划
统编教材文言文高分通关
九年级上册原卷版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基础闯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山岳潜形   (2)则有去国怀乡  
(3)至若春和景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微斯人 (6)宠辱偕忘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1对读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悉成明霞 ( ) (2)得踏危石(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曹列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4.课文《岳阳楼记》和本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中考精选
(2021广西贵港)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 以刀劈狼首(《狼》)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C. 发于声,而后喻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 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B. 把酒临风 临表涕零(《出师表》
C. 衡于虑,而后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D. 征于色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答:
13. 《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答:
1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答: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基础闯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翼然临于泉上(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 (3)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4)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2.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译:
3.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1▲1对读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因为本其山川 (2)遂书以名其亭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5.本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和 (用原文语句回答)。《醉翁亭记》和本文都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中考精选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始在滁洲,号口口,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2.请用“/”为【乙】文划线处断句。(只划一处)(1分)
自 尔 遇 事 不 敢 忽 也
13.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泉香而酒冽 冽( ) (2)树林阴翳 翳( )
(3)而民受其弊 弊( ) (4)未尝及文章 尝(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答: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答:
15.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文质兼美,多用骈偶句,语言简洁流畅,富有音韵之美。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
受百姓喜爱。
D.乙文欧阳修被贬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渎职所致错案,决心更加谨慎办案。
16.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的不同点是什么 请你写出一位当代和欧阳修一样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3分)
答: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基础闯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更定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拏一小舟  (4)拥毳衣炉火 
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1▲1对读
虎丘记
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雅俗既陈( ) (2)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答:
3.《湖心亭看雪》和本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分别简析之。(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甲】文:

【乙】文:
★中考精选
(2021辽宁省本溪铁岭辽阳市)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10.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以 寄 僧 赏。
12.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2分)


13.【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 ▲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