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8 16: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物理学科
考生注意: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5.无特殊说明取g=10 m/s2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场强度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A.kg m/(C s2) B.kg m/(A s3) C.N/C D.V/m
2.2022年杭州亚运会即将召开,全省人民健身热情高涨,小陶和小周同学一起参加杭州马拉松比赛,起点位于延安路,终点为钱塘江对岸的杭州奥体中心,全程41.2km,早上8:00鸣枪开跑,小陶同学跑到终点为中午12:00,小周同学跑到终点为12:3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陶同学此次马拉松比赛全程的位移是41.2km
B.8:00和12:30是时间间隔
C.小周同学此次马拉松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9.16km/h
D.小陶同学此次马拉松比赛的平均速率约为10.3km/h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一首《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唱尽了黄河的历史沧桑,黄河九十九道弯虽然只是艺术表达,但也恰当地形容了黄河弯多的特点。如图黄河沿河A、B、C、D四个河宽相同的弯, 在河流平稳期,可以认为河道中各点流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弯处河水的速度是相同的
B.B弯处的河床受到水的冲击力最大
C.A弯处的河水向心加速度最大
D.C弯处的河水角速度最大
4.下列现象中,属于静电屏蔽的是
A.高压输电线线塔上除了下面的三根粗的输电线外,上方还有两根细的导线
B.油罐车车尾下方拖着一根落地的软铁条
C.高压设备中导体表面应该尽量光滑
D.涂料雾化器喷出的油漆微粒在电场力作用下飞向工件表面,形成漆膜
5.吊坠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饰品,深受人们喜爱。现将一“心形”金属吊坠穿在一根不计重力的细线上,吊坠可沿细线自由滑动。在佩戴过程中,某人手持细线两端,让吊坠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现保持两手水平距离不变,左手不动、右手向上缓缓移动(吊坠未触碰到手),不计吊坠与细线间的摩擦,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的夹角逐渐变小
B.绳子的夹角逐渐变大
C.绳子上的张力大小不变
D.绳子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所示,一张纸被磁扣“吸”在磁性白板上,磁扣与纸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纸受到白板的摩擦力向上,纸受到磁扣的摩擦力向下
B.纸受到白板的摩擦力等于纸受到磁扣的摩擦力
C.磁扣对纸的压力大于纸对磁扣的支持力
D.白板对磁扣的吸引力大于白板对纸的支持力
7.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12分钟后货运飞船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此后,飞船绕地球飞行三圈,每绕飞半圈变轨一次,于当日15时54 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为方便研究,核心舱近似看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核心舱圆轨道离地面高度约为400km,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则
A.三舱(船)组合体的加速度比对接前的二舱(船)组合体的加速度大.
B.载人飞船的发射速度不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大于8km/s.
C.空间站上宇航员24h内看到日出次数一定少于18次
D.载人飞船对接前在高于“天和”核心舱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则开始对接时发动机应向下方喷气
8.张阳同学在做某个电学实验时,由于设计需要,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电流表A由表头G组合R3改装而成,电压表V由相同的表头G组合R4改装而成,其中R4= R1,通电后正常工作时,则
A.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大 B. 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大
C.两表的指针偏转角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哪只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大
9.小陶同学家里部分电器的消耗功率及每天工作时间如下表所示,则这些电器一天消耗的电能约为(  )
电器 消耗功率/W 每个工作时间/h 个数
电茶壶 2 000 1 1
空调 1 200 3 2
电视机 100 2 1
节能灯 16 4 6
路由器 9 24 1
A.1.0×103 W B.3.6×105J
C.1.0×106 W D.3.6×107 J
10.某旅行充电器和某锂离子电池的铭牌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锂电池充满电后可贮存5.04×106C的电量
B.用该充电器给锂电池充电时,充电器输出功率为7.4 W
C.用该充电器给该锂电池充电时,电池内部锂离子是从正极运动到负极
D.若给该锂电池充满电,需要消耗25200 J的电能
11.如图所示是一对不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带电量大小分别为q和2q,图中两点电荷连线长度为2r,P、Q两点关于两电荷连线对称。由图可知
A.P、Q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M点的电场强度小于N点的电场强度
C.右边的小球带电量为
D.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12.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在A点以初速度v0水平进入一个匀强电场,一段时间后经过B点,速度大小仍为v0,且A、B在同一竖直平面内,AB与水平面夹角为600,如图所示,则
A.小球带正电
B.小球的电势能增加
C.电场力大小可能是
D.A点电势一定高于B点电势
1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不计,其中电阻R1= 1 Ω,R2= 6 Ω,R3= 2 Ω,R4= 3 Ω,电容器的电容C=1 F,其上下极板分别为A和B,则
A.S断开时,R2消耗的功率最大
B.S闭合后,B板带正电
C.S闭合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量为2 C
D.S闭合稳定后再断开,若把A、B两板拉开一小段距离,则两板A、B之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答案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
1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是实际存在于磁体或电流周围的一种物质,可用磁感线来研究磁场的相关性质,故磁感线也是存在的
B.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C.红外线可以用于消毒,紫外线可以用于遥感
D.电磁波谱中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15.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高台跳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雪坡上先后以初速度之比v1:v2=4:3沿水平方向飞出,均落在雪坡上,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员从飞出到落到雪坡上的整个过程中
A.运动员先后落在雪坡上的速度方向相同
B.运动员先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相同
C.运动员先后落到雪坡上的速度之比为3:4
D.运动员先后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6:9
16.光滑水平面上,小物块在水平力F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速度v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所受空气阻力f与速度v的关系满足f=kv,已知,则小物块从x=-x1到x=x1的运动过程中
A.x=0到x=x1过程中,小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B.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阻力f功率的最大值0.5kv12
D.x=-x1到x=x1的运动过程中,拉力F做功kv1x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横线上)
17.(1)小兴利用图装置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①开始时皮带在两个变速塔轮2、3的最上面一层,若要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和角速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体积相同的钢球和铝球做实验 B.将变速塔轮2、3上的皮带往下移动
C.用秒表记录时间、计算两个小球的角速度 D.将两个小球都放在长槽上
②若放在长槽和短槽的三个小球均为质量相同的钢球,皮带所在塔轮的半径为1:1,逐渐加大转速,左右标尺露出的红色、白色等分标记之比会 (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当小兴以1 r/s的转速转动手柄时,左右标尺露出的红色、白色等分标记之比是 。
(2)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游标卡尺的 (选填“A”,“B”或“C”)部位去测玻璃管的内径,测出的读数如图2,则玻璃管的内径d为 cm。
18.小明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①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的实验电路是 。
A B C D
②实验操作正确、量程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了两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如图所示,甲、乙两表的读数分别是 A、 V。
③根据这两组数据,可以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9分)如图,一位滑雪者,人与装备的总质量为 m=80 kg,初速度为0沿山坡匀加速直线滑下,山坡倾角为θ= 37°,在t= 5 s 的时间内沿山坡下滑的路程为 x=40 m,设滑雪者受到的阻力恒定。
(1)求滑雪者的加速度a的大小;
(2)求滑雪者受到的阻力f(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3)若滑雪者的初速度可调节,滑雪者经x1=30m倾斜滑道,进入x2=35m的水平滑道后恰好静止在终点,滑雪者在水平滑道与倾斜滑道受到的阻力大小相等,则滑雪者从开始下滑至到达终点的时间t′为多少?
20.(10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存在一匀强电场,其中间距为2 cm的A、B两点等高,场强方向与水平成60°角。将一个不知道电荷性质、电量绝对值为2×10-5 C的带电小球。由B从静止释放后沿直线运动到A,电势能减少了0.2 J。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带正电还是负电。
(2)AB两点的电势差UAB及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3)小球从B到A运动的时间。
21.(10分)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绳子(绳子长度为8.5m)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固定在B点,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4m,高度差为0.5m。绳子上挂着一个小动滑轮,动滑轮下面固定一个小木块,总质量为M=2kg,平衡时小木块位于如图所示的C点。在C点的右下方的竖直平面内有一圆弧光滑的形轨道和粗糙的水平轨道,圆弧形轨道的半径为R=11m,圆心角为37°,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为D点,最低点E点与水平轨道相切。水平轨道上E点的左侧距离E点d=5m的位置有一质量为m=2kg的小球,以v0=13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小球与粗糙水平面的动摩擦因素μ=0.25。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E点,滑上圆弧轨道后从D点抛出,到达最高点恰好与小木块相碰,碰撞瞬间完成,碰撞之后小球和小木块粘连在一起,以碰前速度的一半通过滑轮向上滑动,运动到A点的正下方时速度恰好为0。小球和小木块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10m/s2,sin37°=0.6,cos37°=0.8。
(1)小球运动到圆弧轨道的最低点E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C点距离D点的高度h和水平距离x;
(3)小球和小木块通过滑轮向上滑到A点的正下方时,滑轮克服摩擦力做功。
22.(12分)如图为一种粒子收集装置,一个绕竖直轴以角速度ω=20π rad/s逆时针转动的粒子源放置在立方体ABCDA'B'C'D'的中心。粒子源可以向水平各方向均匀地发射一种带正电粒子,粒子比荷为=1×108 C/kg。立方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E=1×103 N/C,立方体除了上下底面AA'BB'、CC'DD'为空外,其余四个侧面均为荧光屏,立方体边长为L=0.1 m。在t=0时刻,粒子源的发射方向恰好水平向右指向BB'C'C的中心。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粒子打到荧光屏上后被荧光屏所吸收,不考虑荧光屏吸收粒子后的电势变化,粒子源可看作质点。
(1)若无粒子打到荧光屏上,求粒子源发射的粒子的速度范围;
(2)若粒子源发射的速率为v0=×105m/s,求每秒打在荧光屏上的粒子数占每秒发射粒子数的比例;
(3)若粒子源发射的速率为某一临界值时,恰好所有粒子均打在荧光屏上,任取一侧面荧光屏,建立如图(b)所示的坐标系,求屏上形成的发光曲线的坐标y与x之间的关系,并在答题纸图(b)中定性画出其形状。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
物理学科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A C A C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D C C BD AD BD
17. (1)①B(2分) ②不变(1分) 3:1(1分) (2)①A (2分) ②2.000 (2分)
18. ①A(2分) ②0.25A(1分)1.00V(1分) ③1.4V(1分) 0.80(1分)
19. 解析:(9分)
(1)在下滑的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x= (1分)
代入数据得 a=3.2m/s2(1分)
(2)由右图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ma(2分)
计算得f=224N(1分)
(3)在水平轨道上,加速度a’==2.8 m/s2
故在水平滑道上的初速度v1==14 m/s (1分)
在水平滑道上的时间t2==5 s (1分)
在倾斜滑道上,设初速度为v0’,则由v12-v0’2=2ax1,得v0’=2m/s
在倾斜滑道上运动的时间t1= =3.75 s (1分)
故故总时间t’=t1+t2=8.75 s (1分)
解析:(9分)
(1)小球带负电 (2分)
(2)由A→B电场力做负功,q=-2×10-5 C,
则UAB==104 V. (2分)
(2分)
解析:(11分)
(1)从开始运动到E点,根据动能定理:
(2分)
得:m/s
得: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1分)
(2)从E点到D点,根据动能定理
得:m/s (1分)
m/s,m/s
从D点到C点的过程可以看成从C点到D点的平抛运动。
所以m,m (2分)
(3)到达C点碰撞之后的速度m/s (1分)
碰后从C点运动到A点的正下方,根据几何关系可得高度差为Δh=0.5m。 (1分)
根据动能定理 (1分)
解得:J。 (1分)
22. 解析: (12分)
(1)当粒子速度与所对的底边垂直时,水平位移最小,xmin=,此时对应打上荧光屏的粒子速度最小。
水平方向 =v1t (1分)
竖直方向 =at2 (1分)
加速度 a= (1分)
代入可得v1=5×104 m/s,即发射速度0(2)当v0=×105m/s,粒子刚落在荧光屏的下边缘时,
由(1)知,运动时间t=10-6 s
粒子水平位移x=v0t=m (1分)
画出俯视图,由几何关系知,此水平位移和粒子与荧光屏的垂线成30°角 (1分)
每秒打在荧光屏上的粒子数占每秒发射粒子数的比例为k = = (2分)
(3)要使恰好所有粒子均打在荧光屏上,粒子的水平位移至少为x2=,由(1)小题知,最长运动时间t=1×10-6 s, 粒子的初速度为 v2==5×104 m/s (1分)
由几何关系得,对打在荧光屏上坐标为(x,y)的粒子,
水平位移为x'= 竖直位移为y'=-y (1分)
由x'=v2t', y'=at'2 得 y=-x2+x 或 y=-10x2+x (2分)
11 /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