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4、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重点】
1、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4、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
1、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2、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桃花源记》。还记得“记”这种文体吗?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记”,就是《小石潭记》。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 ,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题目解说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和抑郁忧伤之情。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此间共写了8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文体知识
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_( ) 为屿_( ) 为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下澈( )
斗折蛇行( ) 犬牙差互( ) 寂寥无人( )
悄怆幽邃( ) 隶而从者( ) 恕己 ( )
加点字解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心乐之( )
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_(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潭西南而望( )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犬牙差互(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 乃记之而去( )
句子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内容概括
1)概括各段内容。
2)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3)概括本文主旨。
【合作探究】
1)整理本课的文言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课堂检测】
字词检测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乐之(快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C、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D、斗折蛇行 ( 像北斗星一样)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B、悄怆幽邃(凄凉 )
C、不可久居( 停留 ) D、隶而从者( 跟随 )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 B、水尤清冽(清凉)
C、蒙络摇缀(缠绕) D、鱼可百许头(多,表约数)
4)解释下列加点字错误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来)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以其景过清(清澈) D、影布石上(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中 ) B、不可知其源( 它指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它,小石潭 ) D、乃记之而去( 这件事 )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全石以为底 B、以中有足乐者 C、卷石底以出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下列句中的“可”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各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子和树木,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B.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属于奴隶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D.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0)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可看得见,可看不见。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1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概括各段的内容。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扩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试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gǎo):水边的高地。⑥雊(gòu):雉鸡叫。⑦傥(tǎng):同“倘”,假使,如果。
1)解释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当待春中(春天里) B.白鸥矫翼(矫正的羽翼)
C.斯之不远:(这样的时日) D.从我游乎(跟随)
2)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4. 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读课文,试背课文。
2、完成上面的“拓展延伸”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4、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重点】
1、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3、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4、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难点】
1、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
2、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桃花源记》。还记得“记”这种文体吗?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记”,就是《小石潭记》。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 ,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题目解说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和抑郁忧伤之情。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此间共写了8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文体知识
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_( ) 为屿_( ) 为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下澈( )
斗折蛇行( ) 犬牙差互( ) 寂寥无人( )
悄怆幽邃( ) 隶而从者( ) 恕己 ( )
【答案】
篁竹( huánɡ ) 清冽(liè ) 为坻_( chí ) 为屿( yǔ ) 为嵁( kān )
参差( cēn cī ) 佁然( yí ) 俶尔( chù ) 翕忽( xī ) 下澈(chè)
斗折蛇行( dǒu ) 犬牙差互( cī ) 寂寥无人(jì liáo )
悄怆幽邃((qiǎo chuànɡ suì ) 隶而从者( lì ) 恕己 ( shù )
加点字解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心乐之( )
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
水尤清冽( ) 全石以为底( )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_( )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潭西南而望( ) 潭西南而望( )
斗折蛇行( ) 犬牙差互( )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
以其境过清( ) 乃记之而去( )
【答案】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 心乐之( 以……为乐 )
下见小潭( 向下 ) 水尤清冽( 格外 )
水尤清冽(清凉 ) 全石以为底( 把 )
青树翠蔓( 翠绿的藤蔓 ) 蒙络摇缀( 蒙盖,缠绕,摇曳,下垂 )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在空中 ) 日光下澈( 向下 穿透 )
影布石上( 映 ) 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
俶尔远逝(忽然 )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不译 )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使……感到寒冷) 悄怆幽邃( 忧伤,深)
以其境过清( 因为 )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表顺承,不译 )
句子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答案】
句子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内容概括
1)概括各段内容。
【答案】
第一段写潭,写树。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
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
第五段记述了同游者的名字。
2)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本文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参差。
3)概括本文主旨。
【答案】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静穆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合作探究】
1)整理本课的文言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答案】
通假字无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⒈ 以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⒉ 可 不可知其源(能够)
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
怡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⒊ 然 然后能改(这样) ⒋许 杂然相许(赞同)
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
⒌清 ⒍之
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
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⒎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给) ⒏若 若屈伸呼吸(你)
为屿(成为) 不若无闻也(如)
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⒐其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⒑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者 (连词,表修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11从 12差
隶而从者(跟随)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13.乐 14游.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嬉戏) 同游者 (游览)
如鸣佩环(玉环)
15.环
竹树环合(环绕)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逗乐。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课堂检测】
字词检测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乐之(快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C、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D、斗折蛇行 ( 像北斗星一样)
【答案】A
【解析】此处应解释位“以……为乐”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B、悄怆幽邃(凄凉 )
C、不可久居( 停留 ) D、隶而从者( 跟随 )
【答案】B
【解析】此处应解释为“忧伤”。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 B、水尤清冽(清凉)
C、蒙络摇缀(缠绕) D、鱼可百许头(多,表约数)
【答案】D
【解析】此处解释为“大约”。
4)解释下列加点字错误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来)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以其景过清(清澈) D、影布石上(映)
【答案】C
【解析】此处应解释为“凄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答案】A
【解析】此处的“之”应理解为“助词,凑音节无意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中 ) B、不可知其源( 它指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它,小石潭 ) D、乃记之而去( 这件事 )
【答案】A
【解析】此处应理解为“小溪的”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全石以为底 B、以中有足乐者 C、卷石底以出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答案】B
【解析】A,把;B因为;C同“而”的用法;D凭
8)下列句中的“可”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各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A
【解析】A解释为“大约”,其他三个解释为“可以,能够”
9)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子和树木,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B.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属于奴隶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D.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答案】B
【解析】此句应译为“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
10)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可看得见,可看不见。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答案】C
【解析】此句应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时隐时现)”
1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答案】D
【解析】此句应译为“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分布在石头上。
读课文,回答问题:
1) 概括各段的内容。
【答案】
第一段写潭,写树。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
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
第五段记述了同游者的名字。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案】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扩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试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gǎo):水边的高地。⑥雊(gòu):雉鸡叫。⑦傥(tǎng):同“倘”,假使,如果。
1)解释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当待春中(春天里) B.白鸥矫翼(矫正的羽翼)
C.斯之不远:(这样的时日) D.从我游乎(跟随)
【答案】B
【解析】此处应解释为“强壮的羽翼”
2)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答案】
(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4. 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附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作业布置】
1、读课文,试背课文。
2、完成上面的“拓展延伸”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2、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2、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 1、理解课文大意。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了《桃花源记》。还记得“记”这种文体吗?“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记”,就是《小石潭记》。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2、积累文言词汇。题解:《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作者简介: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写作背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永州八记》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篁竹( huánɡ ) 清冽(liè ) 为坻_( chí ) 为屿( yǔ ) 为嵁( kān )参差( cēn cī ) 佁然( yí ) 俶尔( chù ) 翕忽( xī ) 下澈(chè)斗折蛇行( dǒu ) 犬牙差互( cī ) 寂寥无人(jì liáo ) 悄怆幽邃((qiǎo chuànɡ suì ) 隶而从者( lì ) 恕己 ( shù ) 自由读课文,注意停顿从小丘 / 西行百二十步,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 /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 取道,下 /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 翠蔓,蒙络 / 摇缀,参差 / 披拂。潭中鱼 / 可百许头,皆 /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 下彻,影 / 布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 与游者相乐。 潭 / 西南 / 而望,斗折 /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 犬牙差互,不可知 / 其源。 坐潭上,四面 /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以 /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由诵读,根据课下注释,口译全文重点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 心乐之( 以……为乐 )下见小潭( 向下 ) 水尤清冽( 格外 )水尤清冽(清凉 ) 全石以为底( 把 )青树翠蔓( 翠绿的藤蔓 ) 蒙络摇缀( 蒙盖,缠绕,摇曳,下垂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在空中 ) 日光下澈( 向下 穿透 )影布石上( 映 ) 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不译 )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使……感到寒冷) 悄怆幽邃( 忧伤,深) 以其境过清( 因为 )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表顺承,不译 )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兴。就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去看见一个小石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相互嬉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记下这里的情景后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第一段:写潭,写树。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第五段:记述了同游者的名字。 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本文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参差合作探究:整理本课的文言词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一词多义: 以 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以其境过清(因为)⒉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能够) 明灭可见(能够) 3然:怡然不动(……的样子) 然后能改(这样)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4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赞同) 5清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水尤清冽(清澈)⒍之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7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给)为屿(成为) 8若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屈伸呼吸(你) 不若无闻也(如)9其: 其岸势(它的,小溪的)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10而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隶而从者 (连词,表修饰)11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隶而从者(跟随) 12 差 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13.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嬉戏) 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4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 (游览) 15.环 如鸣佩环(玉环) 竹树环合(环绕) 古今异义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7、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逗乐。特殊句式: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读读笔记读课文注音读课文划节奏口译读笔记读笔记小组合作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2
字词检测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乐之(快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C、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D、斗折蛇行 ( 像北斗星一样)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B、悄怆幽邃(凄凉 )C、不可久居( 停留 ) D、隶而从者( 跟随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 B、水尤清冽(清凉)C、蒙络摇缀(缠绕) D、鱼可百许头(多,表约数)4)解释下列加点字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来)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以其景过清(清澈) D、影布石上(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中 ) B、不可知其源( 它指小溪 )C、以其境过清( 它,小石潭 ) D、乃记之而去( 这件事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全石以为底 B、以中有足乐者 C、卷石底以出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8)下列句中的“可”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各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9)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子和树木,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B.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属于奴隶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D.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0)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可看得见,可看不见。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1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读课文,回答问题:概括各段的内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扩展延伸】阅读下文,完成相关试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注】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gǎo):水边的高地。⑥雊(gòu):雉鸡叫。⑦傥(tǎng):同“倘”,假使,如果。1)解释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当待春中(春天里) B.白鸥矫翼(矫正的羽翼) C.斯之不远:(这样的时日) D.从我游乎(跟随) 2)翻译下列句子。(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4. 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桃花源记》。还记得“记”这种文体吗?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记”,就是《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熟读。
2、积累文言词汇。
新知讲解
题解: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永州八记》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听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下澈( ) 斗折蛇行( )
差互( ) 寂寥无人( ) 悄怆幽邃( ) 隶而从者( ) 恕己( )
huánɡ liè chí yǔ
kān cēn cī yí chù
xī chè dǒu
cī jì liáo qiǎo chuànɡ suì
lì shù
自由读课文,注意停顿
从小丘 / 西行百二十步,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 /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 取道,下 /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 翠蔓,蒙络 / 摇缀,参差 / 披拂。
潭中鱼 / 可百许头,皆 /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 下彻,影 / 布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 与游者相乐。
潭 / 西南 / 而望,斗折 /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 犬牙差互,不可知 / 其源。
坐潭上,四面 /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以 /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自由诵读,根据课下注释,口译全文。
向西
竹林
以……为乐
格外
清凉
成为
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发出声响
砍伐
向下
靠近
而
水中高地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把(用)……作为
开辟
弯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很高兴。就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走去看见一个小石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 可百 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大约
用在数词后表约数,“来”
依托
呆呆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在空中
向下
映在
互相
嬉戏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相互嬉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见。其岸势 犬牙 参互,不可知其
源。
向西南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时而看见,时而看不见
它的
形状
它的
像狗牙那样
参差不齐
源头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 之 而 去。
围绕
使……凄凉
忧伤
幽静深远
凄清
停留
因为
于是,就
代这景致
表顺承
寂静幽深
使……寒冷
离开
(我)坐在小石潭上,四周围被密密的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得见不到一个人影,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了,不适宜人长久的呆下去,就记下这里的情景后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写潭,写树。
写潭水和游鱼。
写源头,写岸势。
写感受,抒愤懑。
记述了同游者的名字。
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本文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参差。
合作探究:
整理本课的文言词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嵁
为
(作为)
(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可
(大约)
(能够,可以)
清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清凉)
(凄清,冷清)
以
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用)
(因为)
然
佁然不动
然后能改
……的样子
这样
许
一百许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
杂然相许
多,来,跟在数词之后,表概数
赞同
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屈伸呼吸
不若无闻也
若
好像
你
如
从
从小丘西行
隶而从者
由,自
跟随
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差
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以……为乐
逗乐,取乐
环
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玉环
环绕
游
似与游者相乐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览
游动
古今异义:
去:
小生:
闻:
居:
可:
布:
许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古)听到。闻水声;(今)用鼻子嗅气味。
(古)停留。不可久居; (今)住。
(古)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能愿动词,可以
(古)映。(今)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古)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今)允许。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日光下澈、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
俶尔远逝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如鸣佩环
心乐之
近岸
隶而从者
似与游者相乐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逗乐。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课堂总结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课堂练习
字词检测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乐之(快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C、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D、斗折蛇行 ( 像北斗星一样)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B、悄怆幽邃(凄凉 ) C、不可久居( 停留 ) D、隶而从者( 跟随 )
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 B、水尤清冽(清凉) C、蒙络摇缀(缠绕) D、鱼可百许头(多,表约数)
4)解释下列加点字错误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来)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以其景过清(清澈) D、影布石上(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中 ) B、不可知其源( 它指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它,小石潭 ) D、乃记之而去( 这件事 )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全石以为底 B、以中有足乐者 C、卷石底以出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下列句中的“可”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各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子和树木,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B.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属于奴隶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D.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译文: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0)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可看得见,可看不见。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1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拓展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试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①辋(wǎng)水:车轮状的湖水。②曩(nǎng)者:从前。③仄(zè)迳:狭窄的小路。④鯈(tiáo):一种条状的鱼。⑤皋(gǎo):水边的高地。⑥雊(gòu):雉鸡叫。⑦傥(tǎng):同“倘”,假使,如果。
1)解释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当待春中(春天里) B.白鸥矫翼(矫正的羽翼)
C.斯之不远:(这样的时日) D.从我游乎(跟随)
2)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4. 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读课文,试背课文。
2、完成上面的“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写潭,写树。
写潭水和游鱼。
写源头,写岸势。
写感受,抒愤懑。
记述了同游者的名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