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下页
上页
第二单元社会百态
5孔乙己
知识点①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
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
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坟》《热风》《华
集》等
知识点②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
天。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
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
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
蒂固。1917年在十月革命的
启示下,李大钊等人领导了
新文化运动,鲁迅积极投入
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中,继《狂
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
《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
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
檄文。
知识点主题解说
这篇小说,作者以极简
练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
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个被残
酷地抛弃于社会最底层,过
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最终被
强大的黑暗势力吞没的读书
人形象,鞭挞了封建制度和
社会的黑暗
/字帖临摹
唠唠叨叨
不十屑置辩
第/课时当堂评价
凹基础积累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j袄,盘着两腿,下面垫
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
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
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
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bin,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ia(夹)袄颓唐(tu)仰面(yang)分bin(辩)
(2)“颓唐”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A)
A.精神萎靡
B.心情悲痛
神色自若
D.表情严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大家的质疑,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他的哥哥从小脾气暴躁,好吃懒做,所以在村里的口碑很差
C.奶奶经常对我们姐妹四个唠唠叨叨,久而久之,我们也听惯了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解析】D.“随声附和”指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没有主见。含贬
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B.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
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C.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
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D.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解析】B.“争辫道”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孔乙已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小说通过这个“多余人”的形象,既
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冷漠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又称“秋试(秋
闱)”。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就是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
落第、下第
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
《书※礼※易※春秋》。
【解析】B.“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状元”是殿试第一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孔乙已》,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
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