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下页
上页
第三单元先贤心声
9鱼我所欲也
知识点①人物档案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
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
人物。
知识点②主题解说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
重的语言,阐述生死与“义”
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
于生命。“不辩礼义”而贪求
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知识点③结构梳理
舍生
鱼、熊掌→生、义
取义
不为
生、欲→>甚于生
苟得
正
不避
死、恶→>甚于死→
祸患人
我
莫甚
应
所
于生
何不用义其
重
莫甚
恶→x
死个为/生
行道之人
正
弗受、不屑
乞人
不辩
礼”受万钟→失本
知识点④写作特色
(1)逻辑层次清晰严密,
说理透彻,气势磅礴
(2)善用类比、对比。
(3)使用排比,感情强烈
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字帖临摹
舍十生十取义
第/课时当堂评价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箪食(dan)
豆羹(geng
蹴尔(cu)
所恶(Wu)
乞人不屑(xe)乡为身死(xang)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鱼,我所欲也
想要)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弃)
(3)贤者能勿丧耳
(丧失)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假使)
(5)蹴尔而与之
(踩踏)
(6)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取得,这里指苟且俞生)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2)乡为身死而不受
”同“向”,先前、从前)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解析】D.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为之
5.(技法点拨)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
患我不躲避。
6.填空与默写。
(1)《鱼我所欲也冲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的原因是:为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3)《鱼我所欲也》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徜徉,我们的心灵时时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我们钦
佩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的高尚气节;我们崇尚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贵”的人生境界。
四课內精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类比生和义;文章以“鱼”与“熊掌”类比
的目的是:弓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义”重于“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