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7 14:31:1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历史
八年级/下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目录和教学目标
目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土地改革的原因,掌握土地改革的经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理解并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
1.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1、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
2、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雇农:是最穷的,穷到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打工,被别人雇佣。
中农: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一般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
如果有轻微剥削(剥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为富裕中农(又称上中农)。如果出卖部分劳动力受轻微剥削的则是下中农。
富农:是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
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
农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知识拓展
随堂小练
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是(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D.占农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
D
线索提示
1、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前后对比;
2、题干时间节点为新中国成立前期,设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仔细阅读选项结合所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950年6月14日,刘少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并在会议中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该法律。
翻身农民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时间
文献
内容
土地改革的过程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全国大陆完成土地改革(除部分少数民族外)
1950年
1950年冬
1952年底
分批进行
具体做法
实施结果
改革特点
①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农具、牲畜、房屋等,免除了每年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斗地主
烧地契
拔界碑
量土地
分土地
分工具
不同点 占有土地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
地主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人劳动成果
农民
地主与农民一样参加劳动,不存在剥削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拓展延伸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在下列对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材料研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知识点
D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
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
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
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相关史事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相关史事
农奴们将寺庙所有高利贷、卖身等文书契据,投入熊熊烈火化为灰烬。
农奴们住的房子破乱不堪
拉萨城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1: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2: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讨论土地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彻底摧毁地主阶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
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相关史事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B
知识点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的意义
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1952年2月,河北保定市举行了全国瞩目的公审大会,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
刘青山、张子善都是老共产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但革命胜利以后,他们在担任领导干部职务期间,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挪用公款约200亿元,堕落成人民的罪人。案发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虽然刘、张二人地位很高,对革命作出过贡献,但是他们的腐败行为已经构成了重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不处决不足以平民愤,同意判处死刑。刘青山、张子善一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第一大案。
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会场
知识拓展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惠农强农的政策呢?
2004—2019年,我国连续16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3.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4.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为“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后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历史
八年级/下



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土地改革的原因,掌握土地改革的经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理解并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新课导入】
1.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教学过程】
模块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2、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国共产党党史》
知识拓展 农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雇农:是最穷的,穷到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打工,被别人雇佣。
中农: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一般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
如果有轻微剥削(剥削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5%以下)就成为富裕中农(又称上中农)。如果出卖部分劳动力受轻微剥削的则是下中农。
富农:是以雇工为主,自己参加劳动。
富农与地主有分别,富农自己劳动,地主自己不劳动。
随堂小练
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是( D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D.占农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
线索提示
1、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前后对比;
2、题干时间节点为新中国成立前期,设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仔细阅读选项结合所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950年6月14日,刘少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并在会议中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该法律。
出示图片:翻身农民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过程
时间:1950年—1952年底
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具体做法
①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实施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农具、牲畜、房屋等,免除了每年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改革特点
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拓展延伸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材料研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在下列对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相关史事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相关史事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模块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讨论土地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材料1: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彻底摧毁地主阶级
材料2: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材料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相关史事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B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拓展 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1952年2月,河北保定市举行了全国瞩目的公审大会,宣判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
刘青山、张子善都是老共产党员、党的高级干部,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但革命胜利以后,他们在担任领导干部职务期间,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挪用公款约200亿元,堕落成人民的罪人。案发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虽然刘、张二人地位很高,对革命作出过贡献,但是他们的腐败行为已经构成了重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不处决不足以平民愤,同意判处死刑。刘青山、张子善一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反腐败斗争的第一大案。
视频:三次土地改革见证农村发展历程
2004—2019年,我国连续16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惠农强农的政策呢?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3.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4.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
课后延伸:请同学们为“乡村振兴”提出自己的建议。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