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
(本部分由13道选择题组成,1-10题每题2分,11-13题每题3分,共29分。请各考生把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到机读卡上,特别注意考号不能错填或漏填)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喟(kuì)叹 龟(qiū)兹 着(zháo)装 多财善贾(gǔ)
B.劲敌(jìng) 狡黠(xiá) 矜(jīn)持 力能扛鼎(káng)
C.咋(zé)舌 骠(piào)勇 黯(àn)然 讷口少言(nà)
D.强(qiǎng)颜 肖(xiào)像 迤(yǐ)逦 否(pǐ)极泰来
2.下列各组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销声匿迹 一如继往 白璧微瑕 作壁上观
B.一筹莫展 旁征博引 鸠占鹊巢 以逸待劳
C.远见灼识 骁勇善战 别出心裁 怨天尤人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惹事生非 秣马厉兵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一二·九科技节上,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歌唱和表演博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
B.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需要我们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C.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的健康人格以及无所不为的人生勇气。
D.语文课上,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激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意兴阑珊,精神饱满。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有着蓬勃的朝气、丰富的想像,闪耀着诗意人生。
B.李白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C.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和抒情深度。
D.苏轼的词作突出着重地表现个人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B.王羲之,字逸少,浙江会稽山阴人,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也擅长诗文。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吏。
C.娜塔莎是《战争与和平》中的主要人物。她出生于贵族家庭,是一个充满浪漫与幻想且又多愁善感的女性。她纯真善良,渴望生活、爱情与幸福,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经典形象。
D.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1928年,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二、课内文言文知识
6. 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A.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见狱吏则头枪地 B.及罪至罔加???太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则仆偿前辱之责????其次诎体受辱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其次关木索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 )
?A.固主上所戏弄? ??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下流多谤议?? ?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8. 加点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下流多谤议???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9.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 )
A.若? 若望仆不相师??? 居则忽忽若有所失
B.虽?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C.以?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
D.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灌夫受辱于居室
10. 选出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 ? )
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9分)。
萧何传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①。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陈豨反,上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节选自《汉书·萧何曹参传》)
注:①三:指三百钱。五:指五百钱。②贳貣:赊贷。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何固请,得毋行 (固:坚决)
B.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兴:发动)
C.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 (见:通“现”)
D.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 (将:将要)
12. 下列各项中,全都能说明萧何“功第一”一项的是 ( )(3分)
①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②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③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④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⑤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⑥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萧何曾任秦朝官吏,任职期间对刘邦照顾有加,他不想入京为官,为此,尽管政绩突出,他却拒绝了秦御史的好意。
B.等到刘邦起兵,萧何便跟随他。攻破咸阳之时,众将看重的是金银财物,只有萧何看重秦的文献档案,说明他目光长远。
C.萧何当了丞相之后,供给军需粮食,制订法律规章制度,及时为刘邦补充军力等,为刘邦能够在乱世生存发挥了巨大作用。
D.皇上征讨反贼黥布,多次派使者问相国该怎么做,萧何认为只要注意安抚百姓,按时发放军饷,和平定陈豨时一样就行了。
第II卷
四、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3分)
译文:
(2)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3分)
译文:
(3)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4分)
译文:
五、诗歌鉴赏(10分)
15.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0分)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①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请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2)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3)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
六、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片片桃花雨后娇。
(2)长安回望绣成堆, 。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4) ,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5)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
七、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字,完成17-20题
淡淡的山影
方叶
①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淡淡的山影却是我生命的一种底蕴。
②童年的江南小镇,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攀山越岭,自然成了山里野孩子的乐趣。现在,我早已走出了荒僻的小镇,生活在一座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但日渐浑浊的瞳仁里一旦映进了凄幽的山影,依然禁不住心神摇动。
③山影无疑是一种美,一种宁静无言的美。山,无论它多么崔嵬高峻,峥嵘峭拔,可山影永远是灵秀而含蓄的。它略去了岩崖的怪异,树木的苍浩,峡谷的艰深,溪流的飞湍,略去了众多的繁文褥节,只留下简洁清奇的神姿,生动飞扬的灵气,默立于天地之间。比之庞然实体来,淡淡的山影显得更加空灵、超脱。那份宁谧、那份幽远的韵致,真让人如啜饮清泉,一下涤净了心头的尘俗。
④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山川,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获取履艰越险的快慰之处,我以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心灵与静美的山水相洽相融,排遣胸中的郁结。而山庐梦影,既真实又缥渺,既可亲可感,又可寻可思,理所当然是高人雅士抒情写意的最佳具象。看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何等瑰丽多姿!在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焕、王昌龄的诗中,为了边关的安宁,“不教胡马度阴山”征夫守卒们长年累月,甚至一生都在那里浴血苦战。苍凉的山影烘托出的正是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壮美情趣。而诗仙李白跟他豪放落拓的性格一样,他笔下的山影却充满了浪漫、神奇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用一种震天撼地的笔力,道出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作为山水诗人大画家的王维,原本就倾心于凄美的风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波折,更加看破世事,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值依恋。于是,他平静地走出金碧辉煌的朝廷皇宫,走出浑浊的世道,投向佛寺和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的身影彻底地溶入浓浓淡淡的山影里。无论置身于“空山新雨后”还是“独坐幽篁里”,也无论品味“山色有无中”,还是聆听“深山何处钟”,山影勾勒出的是他那种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态;行行句句,无不充满了清幽恬淡的禅意和孤寂深远的意趣。
⑤其实,山影并非五岳名山才美妙动人。人们对于山影的喜爱,纯然是精神上的快乐和抚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辞去归来,在寻常的南山下采菊,种豆,除草,饮酒,写诗,抚琴,悠远的山影雕塑了一个高洁供伟岸的形象。同样的,敬亭山也并不孤高绝寰,而李白照样“相看两不厌”。个中奥妙,是敬亭山的山影里栖立着诗人那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傲然不羁的心曲,以及对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时尚的轻蔑,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
⑥对于讲求写意畅神的中国水墨画,飘渺空灵的山影,更是不可或缺的意境。从王维破墨点染的《雪石图》,到董源平淡天真的《夏山》,从米芾意似便已的《溪山雨霁》,到石涛恣肆苍莽的《黄山八胜图》,我们读到的自然不仅仅是峻峰云岭,松石板桥,茅舍僧寺,透过那些淋漓酣畅的笔墨,更可以窥视到孤拔豪迈的心境和活跃通脱的灵气。静穆的山影看似平常,其实情长意浓,意境邃远,深深地烙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情操。
⑦许多年来,攀山涉水,深入林谷,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我知道,山影把一切拥入自己的怀抱,相济相融,酿造出自然界的一种大和谐、大完美。常常沐浴在这种宁幽净洁的氛围中,人自然会渐渐变得神怡意远起来。 (原文有改动)
注:方叶,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
17. 请简析第④自然段的手法。(6分)
18.请简析“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瑰丽多姿”的特点是什么。(4分)
19.“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 为什么说“淡淡的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6分)
八、语言表达(13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概括成30字以内的一句话(4分)
塞内加尔近四十年来经济增长达到了百分之五点六,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三以下。 反对派指责说,这些数字掩盖了九百万塞内加尔人生活困难的现实。现在经济上的好转还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所以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紧张气氛。
总统说塞内加尔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说已成功地给塞内加尔的经济结构“重新注入了活力”,反对派指责国家经济后退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百五十六位,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及大城市郊区的人更是贫困,人民普遍反对政府。22.把下列句子排成合适的顺序填在横线上(5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⑤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近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九.24、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但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龙游中学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萧何,是沛县人。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用官吏身份保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还是常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身份服差役到咸阳去,官吏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以五百钱送他。秦御史考察郡事,萧何与其随员办理公务有条不紊。于是萧何被授与泗水郡卒史一职,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秦御史想入朝建言调萧何进京,萧何再三辞谢,才能够未被调走。
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县丞督办众事。沛公到达咸阳,各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私分了它们。只有萧何首先入宫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簿等文献档案加以保存。沛公之所以全部掌握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各地的贫富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疾苦状况,就是因为萧何收缴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喻告全境之百姓,命令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进击楚王项羽,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制订法律规章制度,欲立宗宙、社稷,建宫殿屋宇、县城乡镇,立即上秦,汉王准奏,许其办理。要是来不及奏报,立即临时灵活处理,等汉王回来时汇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饷,派出车船运送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只身逃走,萧何经常征发送中兵卒,立即补充兵员。汉王因此又特地委托萧何全权处理关中大事。
汉五年,击杀项羽之后,汉王即位称帝,评议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千秋当时担任谒者,上前进言说:“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损失大量军士、只身逃离的次数有多次,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上那些缺兵的地方。并不是皇上下令叫他去的,但关中数万士兵开赴前线遇到皇上兵源缺乏的时候有多次。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饷,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一直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皇上说:“好。”于是就下令萧何功居第一,赐许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需要小步快走。全数封赏萧何父母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于是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过去到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比别人多送二百钱的恩情”。
陈豨谋反,皇上征讨到了邯郸。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这年秋,黥布造反,皇上自己带兵攻打他,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京城安抚百姓,拿出财产帮助军队,和平定陈豨时一样。”门客劝说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任职相国,功劳第一,不可以再增加了。但是您当初入关时,本来就深得百姓之心,十多年了。都依附您,您还要孜孜办事来求得民心。皇上所以多次询问您在干什么,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汉室。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玷污自己名声?皇上的心一定会安定了。”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皇上于是大悦。
萧何买田宅一定居于偏僻荒芜处,建住房不修院墙。他说:“子孙后世如果有贤才,要学习我的节俭;没有贤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抢夺。”
孝惠二年,萧何列,谥号叫文终侯。
15.①参考答案:早春之喜 思乡之愁(1点1分共2分)
②参考答案:消:消散。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1分)醉深说明愁重,(1分)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1分)对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1分)
③参考答案:对比手法(乐景衬哀情)(1分)上阕写早春时天气的暖和和词人欢欣的情绪,衬托下阕愁思深重,借酒浇愁,(1分)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和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