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03 21:1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哲人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的花儿。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留给我们哪些美丽的花?第24课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题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包括:
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展开。这次会议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全会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大意义?探究一: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A、文革的结束;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想一想:你认为“融化坚冰”,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是什么?A、“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实质:坚持“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即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
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材料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这一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影响:
(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
思想基础。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全会内容:
一方面是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
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批判“两 个凡是”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放弃文革时期的“闭关”政策改革开放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探究二: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邓小平理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怎样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1、提出的背景:(1)国际: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表格归纳)② 1982年中共十二大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③ 1987年中共十三大标志形成。(1)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党的基本路线(一中心.两基本点)(3)三步走 ④ 1992年
“南方谈话”成熟与深化。阐明社会主义本质⑤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发展与完善。正式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 指导思想。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他理论:大力发展生产力;两大文明关系;科技地位;一国两制;和平外交;扩大开放等开端。改革开放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总结邓小平理论 建设
中国特
色的社
会主义
理论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基本路线:改革目标:统一方针:领导核心: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改革前后的中国 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列入的126个国家与地区中排104位,位于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之后。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超过法国和英国。改革前后的鲅鱼圈如今的鲅鱼圈,已连续十年GDP增幅在百分之三十以上,惊人的发展态势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是位居先列的,集合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战略规划优势于一身的鲅鱼圈,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低碳、生态环境建设赶超一线宜居标准,旅游产业升级带动投资热点,多次获“最具发展潜力地区奖”、“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奖”等殊荣,还有亿吨大港口、千万吨大钢厂的建设等,让人们看到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生态海滨之城。3、“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强大精神支柱。 指导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道路。探究三: 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基于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于2000年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时代背景:2、过程A、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B、国内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新阶段。A、2000.2,第一次完整地概括了“三个代表思想”
(创立)
B、2002.11,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成熟)3、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精髓是“与时俱进”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A、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道路.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比较 三者关系:
?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三者是与时俱进而有一脉相承的关系。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将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四、科学发展观1、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2、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七大”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4、评价
是对马、毛、邓、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两个凡是”提出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展:十二大---提出理论
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90年代初—“南方谈话”—成熟
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十五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背景:
具体内容:
历史意义:中共十六大内容
意义
【课堂反馈】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A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也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解放运动在当时得到了下列哪位人物的支持?
4、确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依次是
A、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B、“七大”、“十四大”、“十六大”
C、“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D、“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大”CC解析与探究: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江泽民:“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旗帜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分析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呢?错误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造成了哪些危害呢?解析探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实践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的积极影响: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健康发展。错误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造成的危害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毛泽东晚年的“左”倾导致“文革”的发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
“文革”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两年“徘徊”局面。 20世纪前期,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当家作主站起来”;20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富起来”;21世
纪的今天,我们
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指引下,
“继往开来,走进
新时代”,如今,
在“科学发展观”
的指引下迎接更加
美好的明天!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