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
标题
诗意永存——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之意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三
所需时间
课内6课时+课外7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恰如余光中先生所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在于诗人词人在不同情景下所利用的意象的参悟。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作用,对意象的理解将是对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就诗歌而言,节奏、韵律、意象、意境等等,是其基本要素。本单元将从意象入手来领教诗歌的内蕴,这是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极科学的方法导航。
二.主题实施的构想
“月”之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它是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的代表,是“思乡”之意的典型称谓。从“月”之意象入手来分析本单元所学的有关“月”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王沂孙的《眉妩》),做到心中有丘壑:一从意象入手,抓住诗歌的核心诗眼;二从原型意象入手,抓住中国古典诗歌的核心。以“月”之意象为线索,做到课内课外的有机联接,从课内向课外有效拓展,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三.预期的成果是什么?
1.完成 对诗词词中 “月”之意象的理解运用。
2.绘制一份电子表格,为“月”之意象的内涵进行分类解读
3.写一篇精妙绝伦的诗画展序言(150左右)
4.写一份成果展示的设计诠释。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兴趣浓厚,吟诵古诗词已成定例;
2.学生普遍感觉诗歌理解有难度,死记硬背较多,近乎囫囵吞枣。
3.对诗歌的理解缺少深度,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朗诵诗词的方法,感悟意象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对唐诗宋词中的“月”的意象进行初探究,领略其意境美:通过本次对月这一意象的探究,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3.初步了解通过电子表格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4.学会诗画展前言撰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范例,逐步学会批注的阅读方法。
2.通过网站、图书、教本获取诗歌有关意象的资源。
3.通过搜索和平时的体悟,初步了解“月”这一意象的内涵。
4.通过展示,初步体验原型意象诗画同源,文化交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古典意象的意义,体会意象内涵,感受诗歌的魅力,加深对诗歌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组内活动,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养成爱读、会读古典诗词的习惯 。
对应课标?
1.能初步体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个性,丰富自己的独有的精神世界。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
主题单元
问题设计
1.什么是诗歌意象?
2.古典诗歌中“月” 这个意象有哪些内涵?
3.“月”这个原型意象在中国诗画中怎么体现其文化学性与文化性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近古典意象
专题二: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
专题三:追寻诗歌意象的文学含义
专题一
走近诗词意象------月
所需课时
?两课时
专题一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本专题先发放有关材料,让学生学会对三首词的“月”之意象进行批注阅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月”之意象和其他意象之间的关联,揭示“月”这一意象对全诗表情达意的作用。
?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模仿批注,掌握诗词的阅读方法。
2.了解“月”之意象与其他意象之间,与全诗表情达意之间的关系,培养诗歌分析的整体化思维。
对应课标(本专题所达到的课程标准)
1.? 能初步体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专题
问题设计
1.怎样给“月”这一意象作批注?
2.“月”之意象在诗中有什么内涵?
3. “月”这一意象在诗中和其他意象有什么关联?
4.“月”这一意象和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每小组需要摘抄本一个及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待定
学习活动设计
(针对该专题所选择
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古筝曲,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的诗,了解很多诗人。请说说你读了哪些有关月的诗,了解哪些诗人?
2、学生自由交流
3、揭示单元主题: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吧?今天让我们在学习了梧桐这一意象的基础上,领略月这一意象的内蕴。
4.发放批注的范例,让学生模仿,对所学的三首词的“月”之意象进行批注阅读。小组交流后,教师小结,明确对“月”之意象的批注:考虑其独有的背景色彩、景物、情感等。
5.师引导学生分析“月”这一意象和其他意象之间的关联。
要求:小组讨论,“月”这一意象对全诗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1、交流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温馨强调:(!)分组;(2)讨论活动内容;(3)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要展示活动成果。
2、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并记录;
教学评价
1.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2.教师用量规为学生批注阅读情况打分。
专题二
?理解古典意象的内涵
所需课时
?两课时
专题一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1、在专题一中,既让学生欣赏“月”的诗歌,也让学生增长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一些诗歌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让学生先展示搜集的与月有关的诗歌,从而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魅力,比较古诗和现代诗的异同;第二,让学生给诗歌分类并整理,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先让学生通过专题网站搜索有关月这一意象的诗歌,然后把这些诗歌按“月”之意象内涵的不同进行分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通过网络获取有关月之意象的诗歌,建立资源库。
2.小组进行整理、欣赏、推荐,受到诗歌美的熏陶,激发热爱诗歌的兴趣。
3. 通过区分“月”之意象内涵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
对应课标(本专题所达到的课程标准)
1.能初步体悟、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个性,丰富自己的独有的精神世界。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
4.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本专题
问题设计
1. 在古典诗歌中“月”这一意象起初表示什么含义?
2. 在不同时代的诗词演变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有什么变化?
3.你能借助注释和小组讨论,读懂教材中有关月的古诗词吗?
4、你准备推荐哪首古诗给大家?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网络/投影设备及相关软件
常规资源
?每小组需要记录本和诗歌分类表一张,每名学生一份诗歌推荐卡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室
其 他
?据课程待定
学习活动设计
(针对该专题所选择
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提供中国古典诗词库网站,要求学生筛选写月的诗。按小组交流筛选,师生共同评议:选诗词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制定安排表:
主题
“月”诗歌搜集及朗诵会
时间
地点
形式
主持人
教室布置
串词准备
活动报道
3.教师引导学生对所选的诗词按意象内涵不同进行分类。要求通过小组讨论,制作一份电子表格,显示月之意象的四种以上内涵并示例。
月的内涵
举例
4、课堂小结
通过诗词内容的积累与朗诵竞赛,对我们理解、积累诗歌及诗歌知识大有帮助,让我们继续积累。
适当补充、点拨,让学生在收获中积累,在积累中收获。
教学评价
教师为各小组的制表、选材、朗诵情况打分。分三档:5分 3分 1分
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合作,合力合为。分三档:5分 3分 1分
专题三
?探求“月”这一意象的文学内涵
所需课时
两课时
专题三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从专题网站中寻找资源,让学生自主设计诗画展,筛选几首诗,找到与之匹配的国画,写一篇诗画展序言,再写一份设计说明,然后观赏展示。
进行简单活动过程的撰写,对活动进行总结,积累经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诗词及配画活动,让学生充分体悟月这一意象的文学内涵及意义。
写诗画展序言,初步掌握这类实用类文体的写法技巧。
编电子诗集,积累古典意象,培养编辑、合作能力。
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加强对诗歌意象的理解、积累。
对应课标(本专题所达到的课程标准)
1. 能自主组织文学体验活动,在搜集、表演、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专题
问题设计
1. 如何根据诗词选择与之相关的配画?
2. 怎样进行展览设计说明?如何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3. 诗画同源,原型意象在其他艺术类别中的文化含义是什么
4.回顾本次综合性活动全过程,你参加了哪些有益的活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网络/投影设备、展台及相关软件。
常规资源
?每名学生准备一份活动总结卡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走廊或校园学习园地
其 他
?
学习活动设计
(针对该专题所选择
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教学步骤:
回顾总结
回顾本组的活动计划,回顾整个活动过程;
交流:自己做了哪些必要的活动?在哪些过程中获益最大?
点拨:活动收获可以从选诗词和配画两方面去谈(如了解诗词意象特点、知道如何给同一意象不同内涵的诗歌分类、学习朗诵的技巧、培养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等。)
引导写作
学生规范撰写诗画展前言。
点拨:要求在展示说明中写出总体设计说明。
全班交流
小组交流,评选优秀作品;
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将优秀展示张贴于教室及学习园地共享;
四、教师小结。
1.选画要求充分理解月之意象含义及文学内蕴,彻悟其诗意及“画意”。
2.提出新任务让学生继续学习。可由此及彼,学一贯通。
教学评价
利用活动总结、回顾过程;总结收获。
2、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