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
A. 宦官专权B. 藩镇割据C. 统治腐朽D. 安史之乱
2.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3.唐代的李廓应试之后看榜,发现皇榜之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万分,在《下第》诗中写道“榜前潜制泪,众里独嫌身”。让李廓如此痛苦的应试制度创立于
A. 隋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
4.日本官方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
A. 征服中国B.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C. 援助中国D. 建立外交关系
5.学习了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
A. 分裂走向统一B. 繁荣与开放C. 文明的曙光D. 巩固与危机
6.黄巢起义后,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④
7.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
8.黄巢起义的时间为( )
A. 745年~ 753年B. 855年~863年C. 875年~884年D. 775年~ 783年
9.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是( )
A. 张角B. 陈胜C. 吴广D. 黄巢
10.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11.907年,掌握军权的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的是( )
A. 后晋B. 后梁C. 后汉朝D. 后周
12.唐末农民战争的时间为
A. 755年~763年B. 755年~875年C. 875年~884年D. 875年~907年
13.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B.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 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14.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十国是指南方地区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
B. 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
C.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D.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15.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指出,党和政府坚决要“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以下比较注重对官吏考核的皇帝,归纳完整的选项是
①隋炀帝②唐太宗③唐玄宗④魏征
A. ②③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D. ②
16.农具的发明和改进对农业发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图农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②③①
17.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
A. 波斯B. 大食C. 天竺D. 日本
18.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 )
A. 农民战争B. 统一战争C. 兼并战争D. 叛乱战争
19.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 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C.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 中日两国交往频繁
20.欣赏下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 )
A.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B. 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1.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 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她是唐高宗的皇后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是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碓磨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所示是中国古代哪一大型工程?它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内容。
两端:A______ B______
四段:C_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
(3)2014年,该工程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作用。
25.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公元728年,日本东部沿海某港口,18岁的虎仓大介正在忙着往海船上搬运物品,他将随遣唐使团出使大唐帝国。
[欣欣向荣的农村]
虎仓大介随使团一行在东南沿海港口登陆,沿大运河向北进发了。一路上他们被路过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所吸引。
(1)虎仓大介看到一位农民使用一种如上图所示的独特工具翻耕田地,这种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繁华富丽的都市]
两个月后,虎仓大介随使团终于到达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长安城恢弘的气势让他们如在梦里。
(2)虎仓大介想穿一件有各种花纹图案的唐朝服饰,他能在长安的什么地方购买?
(3)虎仓大介很喜欢中国的陶瓷器,他打算买一些,回国的时候带回去,如果请你向他推荐,你会推荐哪些种类的陶瓷器?请说出两种。
[多彩的文学艺术]
(4)虎仓大介想了解当时中国的文学,请你推荐一种文学形式以及一位代表人物。
(5)虎仓大介发现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很广泛。其中有一位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故事画,这位画家是谁?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与色彩的人物,他一手引导了唐朝的盛世,同时又是导致一个王朝衰落的人物。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他的多姿世界与无奈。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日:“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对日:“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完宗下》
(1)图中这位人物是谁 为什么说“他一手引导了唐朝的盛世,同时又是导致一个王朝衰落的人物”?
(2)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来到长安,此后长期生活在中国。他精通中国文化,在唐朝做官,还取汉名晁衡。他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的朋友,至今仍流传着他们之间唱和的诗句。晁衡归国途中,误传他遇难,李白为此写了《哭晁卿衡》的悼念诗:“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材料二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鉴真年轻时在长安、洛阳游学,后来主持扬州大明寺,是唐朝著名高僧。由于受航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鉴真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自己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一年,鉴真已经66岁。
材料三 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 300多万字。玄奘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遣唐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遣唐使”?“遣唐使”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哪里?从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鉴真拥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鉴真的东渡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天竺”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整理而成的是哪一部著作?概述这一著作的内容和价值。
(4)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8.材料一 (节度使的更替)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以邀命于朝(要求朝廷正式任命)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会垢,因而抚之。
材料二 ……(节度使)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献于朝廷。
回答问题: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什么历史现象
②根据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B 6.B 7.C 8.C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C 16.C 17.D 18.D 19.A 20.B 21.C 22.B
23.(1)材料一描述了落后、萧条的社会现象;材料二描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现象。
(2)隋朝末年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了唐初落后、萧条的现象;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出现了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盛世局面。
24.(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或杨广)。
(2)A涿郡 B余杭 C永济渠 D通济渠 E邗沟 F江南河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25.(1)曲辕犁。
(2)东市或西市。
(3)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等。(答出两种即可)
(4)诗歌(唐诗);李白(或杜甫、白居易等)。
(5)阎立本。
26.(1)唐玄宗。唐玄宗统治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由于他的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在其后期统治中由于用人不贤、贪图享受,导致了安史之乱,国家由此走向衰落。
(2)如:关心民众疾苦,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而不能沉溺安逸,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等等。
27.(1)“遣唐使”指的是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他们吧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日本。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所经历和周游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28.(1)藩镇割据。
(2)节度使的更替,或父死子继,或由藩镇部将自行决定人选,皇帝被迫承认。节度使自己委派官吏,藩镇自己留用赋税,不向中央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