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课件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22:03:53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海峡两岸的交往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制作人:李树
1
PART ONE
离乡——
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岛,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台湾与大陆的渊源
康熙
年间
隋朝
三国
元朝
清朝初年
1895
1945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设台湾行省,加强东南海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1885
春 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台湾光复纪念歌
陈波作词 陈泗治作曲
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
唱遍城市和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
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国家恩惠情分深长,不能忘。
有钱难买真情意,有钱难买真爹娘,
今朝重见天和地,八年血战不能忘。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台湾问题的实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PART TWO
望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福建省东山岛,国民党抓兵一夜之间就抓走了4792名壮丁,留下八百多名“活寡妇”。从少妇变成阿婆,望穿秋水的等待演绎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人间悲剧。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时不准向大陆写信,我偷偷写了,可无法寄出。我想到用空罐头盒,把信放进,抛向大海,漂向对岸,或许对岸好心人捡到了会把信转到家。但漂回来呢?被人捡了交队部,军法处置。最后只好把信烧了。”
——台湾老兵鲍海青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谈谈党和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政策、方针的变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两岸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1995年
2005年-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武装解放台湾
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八项主张
胡锦涛
习近平
《反分裂国家法》
军事冲突隔绝往来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打破隔绝
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它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倡导两岸“三通四流”,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掀开了两岸关系发展历史新的一页,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通”呼吁:
通航
通邮
通商
“三不”政策:
不接触
不谈判
不妥协
大陆深情呼唤
台湾冷漠拒绝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PART THREE
还乡——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 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却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不是中国人基本的人性吗!”
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会长
何文德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问题: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何文德可以重回故乡?
1988年1月19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由西安抵达北京,登上了万里长城。
1988年1月18日,何文德同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西安黄帝陵。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
打破隔绝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形式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两岸关系发展
(1)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
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 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
海峡交流基会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时间
1992年
内容
意义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2)“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发展
(3)汪辜会谈
时间
1993年
地点
内容
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新加坡
人物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海基会会长辜振甫
“汪辜会谈”前汪道涵与辜振甫(右)握手
汪道涵与辜振甫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意义:
两岸关系发展
(4)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时间
2005年
内容
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影响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历史性握手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5)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时间
2015年
地点
新加坡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内容
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
习近平致辞:坚持"九二共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跨越66年的世纪之握
马英九致辞:巩固九二共识,维持现状。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致力振兴中华。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这次会面将是充满希望的一步,欧盟会持续关注。 (欧盟对外事务部)
两岸领导人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会面堪称“历史性”,将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英国《金融时报》)
“习马会”可能会被评价为习近平的又一历史性举措。 (美国《华尔街日报》)
“习马会”是历史性的一刻,不仅开启两岸新局、两岸互动的全新里程碑。 (台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
影响
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30年多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不断扩大深化,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两岸人员往来络绎不绝,2017年达到878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再创历史新高。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两岸大三通实现:从8个半小时到80分钟
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台北、高雄等多个空港、海港同时启动两岸三通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一卷山水,两岸薪传。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两岸关系发展
PART FOUR
团圆——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4
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①外国势力的干涉(外部)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台湾的现状:台独势力(内部)
李登辉
陈水扁
蔡英文
2016年至今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从未承认“九二共识”。
蔡英文在2021年4月25日在所谓“海内外台湾国是会议”发表挑衅言论,声称要让“台湾成为正常化国家”。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 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05年3月14日,《反国家分裂法》)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两岸关系的变与不变
1、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2、从未放弃使用武力。
1、从隔绝到交流。
2、国际环境、两岸政策的发生了变化。
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日和军演中,解放军模拟攻击台湾“总统府”。
2019年“国军”汉光军演中模拟攻击解放军空军歼20战机。
两岸居民往来使用的相关证件。
2019年3月,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某防空旅指挥员进行集训,出现台湾雷达站及军用机场示意图。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寄语台湾:
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两岸别离,终有团圆之时。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澳门
香港
台湾
深度阅读推荐:
作者:赵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廖信忠
重庆出版社
本课小结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海峡两岸的未来
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谢谢观看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课题: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大陆与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子目通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呈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看到历代领导人为促进祖国统一的不懈努力。再联系港澳回归,从而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知道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切入,以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时间为线轴,通过不同时期的丰富史料见证大历史,通过两岸政府、民间的史料档案,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迁,也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海峡阻隔不断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时空观念:利用地图并引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利用地图,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时空背景下去探究历史。
史料实证:利用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影像史料等,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的变迁,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台湾老兵何文德的曲折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即使路途艰险、困难重重,也阻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浓浓亲情、血脉关系,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了解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演变,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2. 探究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导入余光中的《乡愁》
《乡愁》表达的意旨是什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以《乡愁》的故事,切入主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悬念,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铺垫。
2. 正课讲授。
讲授新课 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介绍台湾的形状、地理位置及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渊源。设问: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所学,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活动1:展示清·丘逢甲所做的诗《春愁》及台湾光复纪念歌教师活动2:展示图片,学生活动:观看歌,观察图片,回顾所学。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明确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实质,区分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不同。过渡语:台湾与大陆相分离,给我们两岸的亲人带来了重重的乡愁,,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材料一;在福建省东山岛,国民党抓兵一夜之间就抓走了4792名壮丁,留下八百多名“活寡妇”。从少妇变成阿婆,望穿秋水的等待演绎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人间悲剧。材料二:“那时不准向大陆写信,我偷偷写了,可无法寄出。我想到用空罐头盒,把信放进,抛向大海,漂向对岸,或许对岸好心人捡到了会把信转到家。但漂回来呢?被人捡了交队部,军法处置。最后只好把信烧了。”——台湾老兵鲍海青材料三:于右任的《望大陆》问题:为什么这些台湾亲人不能重返大陆与家人团聚?2、教师活动:展示表格,解决问题。(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完成表格。)(请学生回答,完成表格,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这时候两岸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由于台湾当局实行“三不政策”,造成了台湾和大陆将近40年的隔绝。)设计意图:利用表格,可以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梳理知识脉络。过渡语:改革开放前,两岸关系是隔绝的、紧张的一种状态,改革开放后,一篇重要文章的发表让两岸关系渐趋缓和,也让两岸同胞看到了曙光,这篇重要文章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3、教师活动:展示《告台湾同胞书》。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标题这里提到“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这说明了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两岸关系来说有何影响。(请同学们看课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是的,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这是重点内容,请同学们做好标记。对台政策由和平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有何影响?。(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走向缓和)4、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三: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来往呢?我们认为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这是相互的需要,对任何一方都有利而无害。——《告台湾同胞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增强提取信息能力,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问题: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思考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了怎样的倡议?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是的,《告台湾同胞书》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通”,那么这样的倡议有无得到台湾的热情回应呢?是的,一开始的时候台湾是冷漠拒绝的,不过到了1987年,有一件事情打破了海峡两岸的坚冰,一位台湾老兵何文德终于从台湾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1.教师活动:展示并介绍图片,提出问题。问题: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何文德得以重返故乡?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内容,回答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教师:这个事件有何重要影响?学生回答:打破了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教师:回答得非常准确,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思考问题。学生活动:思考:图中握手人物身份的变化反映出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过渡语: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走向缓和,从达成共识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两岸关系日益密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海峡两岸同感同源,同文同种,我们都是一家人,统一是两岸人民内心共同的期盼。3、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感受海峡两岸在经济、人员往来、文化等方面日益密切的交往。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设计意图:利用图片直观感受,化抽象为具体。)教师活动: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二》之《相逢》,记录两岸亲人相聚共餐的温馨画面,体现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历程。学生活动:观看纪录片,并思考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变化历程,梳理重大事件。设计意图:通过纪录片,让学生回归历史现场,神入历史,感受历史。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还有哪些?(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探究,老师归纳)过渡:当今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1.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 美国对台军售的图片材料二:历代台独领导人的言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当今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总结,并点拨,为了捍卫祖国的统一, 2005年3月14日,我国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明确了“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 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责任。
3.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变迁历程,在学习中,我们深刻地感悟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让我们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肩负起祖国统一的重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九二共识(1992年)
海基会成立(1991年)
汪辜会谈(1993年)
“胡连会”(2005年)
“习马会”(2015年)
一、离乡——少小离家老难回,乡音不改日思亲
二、望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团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三、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