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等欣赏活动,让学生理解雕塑的概念、分类及欣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2.学会欣赏、评述雕塑作品。
3.在欣赏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感受雕塑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活动珍惜美术文化。
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
稳定学生情绪,组织学生玩“动动谁是木头人”游戏。
一、引入新课
(1)找一找(设疑激趣)
桌面上展示了许多东西。(玩具鱼、玉佛、泥娃…….)
找一找桌面上哪些是雕塑作品?
老师不公布答案,请学生看大屏幕。
(2)雕塑作品与绘画的区别
课件图片出示:泥塑的马和绘画的鸟。
提出问题:两幅作品的不同点在哪里?
课件图片出示:木头的雕刻作品和石头的雕刻作品。
出现雕塑的概念:雕塑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土、胶泥)可刻的(如木、石等)材料,制作出的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出示课题——雕塑
对学生先前的判断与学生一起进行正确辨别
(3)圆雕与浮雕的区别
实物出示浮雕作品,让生来摸一摸,看一看。
课件出示圆雕与浮雕的概念。雕塑可分圆雕和浮雕。圆雕是可供四面欣赏的雕塑;浮雕则只能从一面去欣赏通常有个底版为依托。
课件出示“九龙壁”与“石狮”
问:哪个是圆雕,哪个是浮雕?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雕塑呢?
二、欣赏雕塑作品,感受雕塑之美。
1、课件出示图片:“卢舍那佛头像”
A、提出问题:
(1)这是个什么形象?它属于圆雕作品还是浮雕作品呢?
(2)它有哪些特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它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用石头?
B、请生观察并提问,老师有多高?那你猜测这个佛有多高?
课件演示佛像有17.4米,头有4米,耳朵有1.9米。
C、课件演示“奉先寺佛雕群”,师介绍。
卢舍那佛是位于河南洛阳市伊河两岸龙门口,卢舍那佛是石雕群中的一座。传说是武则天资助开凿的,旁边有威武的天王、大力士、慈善的菩萨,还有很多小菩萨。
你知道最小的菩萨有多长吗?
用尺子让生自己来看来说有多长?
你能用词语来说说奉先寺佛像群带给你的感受吗?
小结:不管慈祥温和的卢舍那佛还是精巧细致的小佛像群,无不展示出那写实之美,独特之”美”。
板书:写实之美
刚才我们从佛像的外部造型、材料、和展示方法上来看了卢舍那佛。
板书:造型、材料、展示方法
2、课件出现《摩西》图
A 、提出问题:这个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
老师介绍摩西。他是16世纪由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所雕刻的,名为《摩西》。
讲关于摩西的故事。
摩西是古代犹太人的领袖,率领了60万以色列人逃出埃及领地,去建立自己的国家,同时接受了上帝授予人们的10条戒律,刻在木板上,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途中,有人因为诱惑而成为叛徒,这就是当时摩西听到这个消息时愤慨的情景。
B、 问题:
1.你认为摩西是个怎样的人物啊?
2.米开朗基罗有没有很好的表现摩西这样一个领袖人物呢?
3.从哪看出来?
C.请生来表演一下。
D.这个雕塑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小结:运用了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再现出了摩西的英雄气概。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写实之美”。同时再一次碰撞了雕塑那独特“美”。
问题:雕塑家用了什么材料?为什么不用木头呢?
运用了什么展示方法?为什么采用圆雕?
再次小结:刚才我们还是从造型、材料和展示方法来欣赏了摩西,感受了它的美。
4、 课件出现亨利·摩西《着衣母婴卧像》
提出问题:
A、猜猜它表现的是什么形象?
出示题目:着衣母婴卧像。
从画面中你看得出母亲与孩子的形象吗?
观察一下,孩子的动作是怎样的?妈妈的动作是怎样的?请你来表演一下。全班学生做做动作。
做了动作,你觉得雕塑想告诉你什么呢?
B、妈妈的身体象什么?师板书波浪线。
为什么雕塑家把妈妈身体和大地山丘联系起来呢?雕塑家想表达什么?
师小结:雕塑家运用了抽象的形体更好地表现妈妈的爱。给人一种“抽象之美”,给我们感受到了温馨之“美”。板书抽象之美。
C、这幅作品用了什么材料呢?运用的是浮雕还是圆雕?适合吗?
总体小结: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雕塑都过独特的造型、合适的材料、灵巧的展示方式来展现雕塑不同的“美”,来展现给人们独特的感受。
补充课题——雕塑之美
三、学生活动
欣赏雕塑作品:
《女人坐像》
《红蓝黑》
《圣堂》
《舞》
《人首翼牛》
问题:作品中的人物动作、表情怎么样?
雕塑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采用了什么表现形式?合适吗?
这个雕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表演和述说。
四、延伸:
课件看城市雕塑作品。欣赏雕塑。
请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雕塑作品,并用学过的方法进行欣赏,做记录。发下记录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