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13.2 静摩擦力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3.2 静摩擦力作用与地位 静摩擦力在力学中占
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有
利于加深学生对力的认
识,且与日常生活紧密
相连,有广泛的现实意
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3.2 静摩擦力课程标准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 教材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静摩擦力大小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3.2 静摩擦力重点:1.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2. 认识静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1)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
(2)理解相对运动趋势的意义,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1)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最大静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以及大小。
(3)通过提问与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1)通过观察实验,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2)通过分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合作精神。3.2 静摩擦力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3.2 静摩擦力教法创设物理情景,采用以教师层层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探究出静摩擦力的规律实验法讲解法学法学生在中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概括静摩擦力的规律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引入新课建立概念形成理解探究实验知识巩固教学流程图3.2 静摩擦力斜面实验,抹了油和没有抹油的水瓶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播放视频:没有摩擦的世界
思考:人为什么能够走路?地板打湿后人很容易滑倒?
提出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摩擦力?
3.2 静摩擦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 回顾知识 如果没有相对滑动,会不会产生摩擦力?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人推不动箱子,箱子与地面没有相对滑动箱子与地面有没有存在摩擦力?受力分析——“假设法”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
——静摩擦力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手举杯子
手拧开瓶盖3.2 静摩擦力引导学生自行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找出共同点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找共同点 1、两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有正压力学生实验2、接触面粗糙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 将一木块放于水平木板上,将木板一端稍微抬高时木块静止,此时记做状态一,用“假设法”进行受力分析;
再继续抬高木板,木块下滑。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 观察方向 问题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问题2:毛刷向前倾和向后倾,实验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探究大小 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猜想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教师演示实验:借助传感器利用电脑绘制摩擦力与拉力的图像
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可以看到存在最大静摩擦力
结论: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即:0<F≤Fmax
1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 静摩擦力“假设法”判断有没有物块A受到静摩擦力?13.2 静摩擦力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分析3.2摩擦力一、概念: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二、规律: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大小:改变;存在最大静摩擦力
三、方法:假设法1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