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教学设计+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教学设计+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18 22:23:34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
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 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题: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
1. 本课的单元地位:
本课是八下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整个八下教科书的最后一课。本课为活动课,是在学习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基础上,倡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亲身体悟和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深刻变化。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学习的历史知识,概括、分析、判断历史问题,提高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过程。这是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也是历史学科价值的体现。因此本课不论是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现代史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课标与本课呈现子目分析:
课标:通过调查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本课由“变化的生活”“不变的奋斗”“可期的未来”三个子目构成。第一个子目“变化的生活”对应了课标的要求。第二个子目“不变的奋斗”对应的是对改革开放后生活环境变化原因的思考。第三个子目本课的提升。
3.教学内容逻辑关系: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变化的生活——从“医疗窗口”看深圳“奇迹”。主要是从深圳防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三方面来感受改革开放后深圳医疗环境的改善。以点带面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第二部分“不变的奋斗”是在感受到变化后,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是由谁推动的,思考得出改革开放的变化是一代代奋斗者创造出来的。第三个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由人推己。作为新一代青年,站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继续奋斗。创造未来深圳新的奇迹。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
1.知道深圳被确立为经济特区的时间,了解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不同阶段不同的发展状况。(时空观念)
2. 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资料进行理性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不同阶段深圳医疗的发展变化。同时树立科学严谨的历史态度。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社会调查的简单方法。(历史解释)
3. 培养参与社会活动、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家国情怀)
4、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
1. 重点:通过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2. 难点:分析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背后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
1.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引用小K同学近日阅读书籍的目录,让同学们归纳这本书的主题。教师简要介绍书本的主要内容。引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正课讲授。
第一篇章:变化的生活
——从“医疗窗口”看深圳“奇迹”
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40年中深圳发生的变化。结合近日深圳抗击疫情的相关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深圳医疗,从深圳医疗环境的改善来体会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变。
一、深圳医疗之防疫发展。
(1)镜头一:“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展示2022年1月7日新冠肺炎再次来袭,深圳应对的相关报道,以及发现第一例奥密克戎后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事中感受当前深圳防疫的发展。
(2)镜头二:时光流转,起步艰难。将时光的镜头倒回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两则材料分别展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医疗和防疫水平。
(3)镜头三:疟疾大战,防疫奠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面临棘手的疟疾困恼。通过材料,展示当时的处理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材料中归纳总结深圳在第一次疟疾治理中,初步建立了防疫的基础。
(4)镜头四:“非典”考验,防疫升级。出示相关资料介绍2003年非典对深圳的影响。以及在非典之后深圳防疫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升级。最后形成了一套较科学的防疫体系。
二、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创设情境,教师讲述,历史社会调查的步骤。及前期的准备事项。通过学生调查成果汇报的方式展示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1)医疗机构的快速增长。教师展示深圳市部分年份的医疗机构统计图,通过直观的图标让学生感受深圳医疗机构的快速增长。
(2)大医院雨后春笋般建立。教师展示深圳一些为同学们所熟知的大医院的修建时间,及目前深圳市所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深圳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与日俱增。
(3)每千人医疗资源持续增长。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深圳2002-2019年深圳市每千人口床位、卫生人员发展情况表,通过对比得出,这些资源在这17年间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几乎都增长了3倍。
(4)社康服务中心全面覆盖。教师讲述深圳2005年后社康服务中心的发展情况。通过社康的普及来感受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5)医院迈入医疗信息化时代。通过图片展示深圳北大医院忙碌的机器人。
三、深圳医疗之保险制度的完善。
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调查成果汇报的方式展示深圳医疗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
(2)试点到完善的过程。1989年试点—1995年城镇职工医保实行市级统筹—2006年推广农民工医保—2007年开始在全市实施少儿医保—2015年试行重特大疾病补充医保。
(3)医保覆盖率提升。1996年底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24.41万人;2017年底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96.11万人;2021年3月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602.79万人。
(4)深圳医保发展趋势。少缴费:通过材料展示农民工医保的缴费标准一降再降。少跑腿:实行医保移动支付。
第二篇章:不变的奋斗
——深圳奇迹的“密码”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代代深圳人艰苦奋斗而创造出来的。
第三篇章:可期的未来
——再创深圳新“奇迹”
教师寄语: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向同学们提出新的希望。
3.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是从医疗这个窗口看深圳变化,我们一起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防疫的发展,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等内容。感受了改革开放给深圳人民所带来的医疗环境的改善。
六、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式 图片格式)
PAGE(共31张PPT)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主题: ?
书名:《 ?》
有什么更为具体的事情特别触动你的吗?
因为我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深圳啊。经过40多年的蜕变,深圳已成长为国际大都市了,从当初的追赶时代,到现在的引领时代,我为自己是深圳人感到自豪。
为什么如此感慨呢?
那当然是最近深圳的抗疫了。
历史老师,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幸福。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镜头一: 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变化的生活
——从“医疗窗口”看深圳“奇迹”
镜头二: 时光流转,起步艰难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批经验丰富的“赤脚医生”在村里开起诊所,数量达到100多万人,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乡村医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在多年的基层卫生建设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巨变——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记忆》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1979年原宝安县只有少数医院、门诊部和专科防治机构。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共62个。
——摘自《深圳市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十年》
镜头三:疟疾大战,防疫奠基
难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防御措施和对本地蚊蝇所携带的疾病缺乏免疫力,许多建筑工人到深圳不久便患上疟疾,命悬一线。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效果:1988年全市仅发生疟疾病人651例,比1984年下降了90%,实现了1年控制爆发流行,3年内发病数递减50%的目标。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深圳卫生防疫站从国内农村防疫站招聘治疗疟疾的专家来控制疟疾,这些专家大部分在公共卫生方面受过高职或大专的职业教育,在文革刚结束时他们是学历最高的一批人才。
——摘自凯瑟琳.A.梅森的《深圳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
1984年下半年后,市委,市政府每年拨出30万元的专款用于疟疾防治工作。市、县、镇政府分别成立了疟防领导小组,加强对传染病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摘自《深圳市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十年》
应 对
镜头四:“非典”考验,防疫升级
非典:全称非典型性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
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2002年末在广州附近出现,2003年春季大爆发。
应对结果:2002-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深圳市仅出现56个感染病例,无人死亡,与广州和香港形成鲜明对比。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镜头四:“非典”考验,防疫升级
“非典”考验,防疫升级
升级:1、非典之后,中央和当地政府同意拨款,深圳卫生系统广揽人才,几年之内深圳疾控中心系统的员工人数便翻了一番。市政府对市疾控中心系统投入3.7亿元,在南山区建设了一个设施齐全的新园区。
2、疟疾期间的专家退休让位于新一代流行病学或实验生物学专家。后者大都有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或者欧洲高等学府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镜头四:“非典”考验,防疫升级
非典后的深圳防疫模式:
监测点可识别疑似病例,疾控队伍能够及时控制流感疫情,实验室研究团队能够迅速研发疫苗。大部分疾控人员能保证自身不受感染。
深圳医疗卫生之防疫发展
了解了深圳防疫的发展,小K同学关于深圳医疗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
还想知道深圳医疗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医疗机构的数量,大型医院的建立,社康服务的推广,医疗设备的改善以及医保改革如何惠及人民……
我想这肯定也是其他同学都想了解的,那不如让我们组织同学一起进行社会调查吧。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3-5人一组),选出1位组长。2、确定主题:改革开放后深圳医疗环境的改善。
3、确定本小组的调查方式:如访谈亲历人物、走访相关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
4、进行人员分工,制定调查计划。
5、实施调查。
6、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微课、ppt、手抄报、黑板报等)
社会调查步骤
社会调查表模板
深圳医疗环境改善调查成果汇 报
(803班同学)
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二、深圳医疗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社会调查成果汇报
成果汇报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来源:根据《深圳市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十年》、《深圳市卫生事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相关数据整理
名词解释:“医疗机构”——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包含各类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等。
1993年
已建成梅林、香蜜湖医院;正在扩建沙头、皇岗、南园医院。
2005年
2020年
2021年
新建市精神病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大楼项目。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龙华区人民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甲医院。共有三甲医院23家。全市共新增医院9家
国家癌症中心南方分中心揭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落地。




成果汇报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表1-1 2002-2019年深圳市每千人口床位、卫生人员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深圳市每千人医疗资源
成果汇报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底开始,我市卫生部门积极主动,推动社康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2005年新增30家,2006年新建118家,2007年建120家,3年建立260家社康中心,2007年全市社康中心总数达到600家,实现全市社康中心全覆盖。
——摘自《深圳卫生事业再谱新篇》,深圳商报2007年7月4日版
社康——身边的守护神
成果汇报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信息化——北大医院玩转智能护理
导医机器人:问路、问诊、业务咨询全都会。
在病房,还有机器人护理助手给你“唠嗑”入院的注意事项
在一面“镜子”前下蹲、踏步,几分钟后,医疗AI就能知道你康复得怎么样……
成果汇报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医疗环境改善调查成果汇 报
(803班同学)
一、深圳医疗之基础设施建设。
二、深圳医疗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社会调查成果汇报
医疗保险制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保险原则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制度。
名词解释:
医疗保险基金
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向单位和个人筹集专项基金。包括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定比例共同缴纳。
成果汇报二:深圳医疗之保险制度完善
医疗保险制度从试点到完善
1989年3月确定深圳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
1995年8月,深圳市城镇职工医保实行市级统筹
2006年6月1日开始在全市推广农民工医保。
2007年9月1日开始在全市实施少儿医保。
2015年4月15日,深圳市开始试行重特大疾病补充医保制度。
成果汇报二:深圳医疗之保险制度完善
1996年底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数为24.41万人
2017年底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96.11万人
2021年3月深圳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602.79万人
(数据来源: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公布的数据)
医保覆盖率大幅度提升
成果汇报二:深圳医疗之保险制度完善
1992年8月-1996年6月,农民工医保缴费标准为本人工资总额的8%;
1996年7月 -2003年6月,农民工参加住院医保,医保缴费标准降至市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
2003年 7月开始,农民工住院医保费再度下降,降至市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
2005年3月深圳市出台了8+4(即单位每月缴交8元, 个人缴交4元)的农民工医保制度, 缴费标准近十年维持未变。
农民工医保缴费一降再降
成果汇报二:深圳医疗之保险制度完善
2016年6月 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始与支付宝、微信、平安集团、建设银行、银联云闪付等五家支付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推出医保门诊预约挂号和诊疗费用移动支付。
医保移动支付
成果汇报二:深圳医疗之保险制度完善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不变的奋斗
——深圳奇迹的“密码”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可期的未来
——再创深圳新“奇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本课小结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变化的生活——从“医疗窗口”看深圳“奇迹”
不变的奋斗——深圳奇迹的“密码”
可期的未来——再创深圳新奇迹
防疫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
第20课 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课后拓展——社会调查
内容:可根据自己所处环境的资源和个人兴趣、切身体会,在以下话题中进行选择。
如:社会保障、教育发展、家庭收入、住房改善、饮食变化(餐桌上的变化)、服饰演进(衣橱里的变化)、交通方式等
方式:(过去的事)查阅历史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走访相关单位、访谈亲历人物、发放调查问卷等。
(当前的事)实地考察、搜索网络信息、相关人群座谈、搜集实物资料等。
成果:调查报告。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微课、PPT、手抄报、黑板报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