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五
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共产主义的兴起和近代科学文化 讲义
【知识点讲解】
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政治前提: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治稳定。
(2)经济条件: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②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③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主要动力:蒸汽机
4.重要成就
(1)飞梭: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珍妮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蒸汽机:①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②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现代工厂制度:由于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的规模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5)铁路:①1825年,由史蒂芬森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②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5.实质:是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革命;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6.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重点在轻工业;技术发明多与工匠的实践经验有关;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7.影响
(1)经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政治: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新兴的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无产阶级遭受着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3)英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推动了英国的对外殖民侵略与扩张。
(4)世界格局: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掠夺,日益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5)科技教育: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6)社会生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1)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出版《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4)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创作了《资本论》。
2.马克思主义
(1)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诞生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3)历史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⑤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3.《共产党宣言》
(1)主要内容:①《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峙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②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③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2)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第一国际: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5.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家里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公社失败。
考点3: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条件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2)经济: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4)科技: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3.主要标志:电器的广泛应用。
4.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交叉进行;重工业成为主要工业。
5.重要成果成就
项目 发明者 国别 发明与创造 作用
电的应用 人们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发明早期电动机和发电机 电力这种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电力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爱迪生 美国 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等,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奥托 德国 煤气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型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戴姆勒 德国 汽油内燃机
狄塞尔 德国 柴油内燃机
本茨 德国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福特 美国 使用流水线生产的汽车 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实现人类遨游天空的梦想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诺贝尔 瑞典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海厄特 美国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产生
夏尔多内 法国 人造纤维 开创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6.影响
(1)对人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对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对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长,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4:工业国家的社会变化
1.社会进步
(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人成为工业劳动者,其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大众教育: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英、法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4)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2.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贫富分化加剧:资本家搜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日益富裕;广大工人却难以糊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考点5:近代科学与文化
领域 姓名 概况 成就
科学 牛顿 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文学 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完成了“人间喜剧”的小说集,经典之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托尔斯泰 俄国伟大作家,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小说。
音乐美术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梵高 荷兰杰出画家 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
【典例剖析】
【2021年江苏南京,19】1.下图所示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 B.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C.煤、铁产量的激增 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
【2021年安徽,12】2.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21年,广东25】3.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2021年新疆,13】4.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1860年,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品的55%~60%。这些数据表明英国( )
A.成为殖民霸主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入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2021年天津,18】5.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 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变式训练】
1.1921年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都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
A.生产技术的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2.1850至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达100万份之多。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提高 B.报刊发行提升了人们文化知识水平
C.工业革命助推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 D.大众传媒促使劳动力结构改变
3.“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创造的优秀成果一一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产马克思的学说”诞生的标志是( )
A.宪章运动的开展 B.《资本论》的出版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苏联的建立
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近现代史上首次对此进行尝试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法国巴黎公社
5.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6.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7.1816年德国普鲁士共有20345所小学配备教师21766人。220万适龄儿童中有1167万人人学,人学率约占60%。到1846年各类小学达到24044所教师增至27770人,入学学生达2433万人,相应增长率为18%40%和108%这一时期德国推广大众教育根本上是为了( )
A.提高人口增长率 B.工业化发展需要 C.适应城市化发展 D.增加劳动就业率
答案以及解析
【典例剖析】
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1800-1861年,煤产量铁产量大幅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00-1861年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促使煤产量铁产量激增,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B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可知,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C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可知,蒸汽机的创新利用推动了人类第一条铁路的问世,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B
5.答案:D
【变式训练】
1.答案:A
解析: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生产技术的改进,使成本降低。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50至1911年,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报刊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再加上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获悉动荡社会的信息,因此,1850至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达100万份之多,由此可知,工业革命助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C项正确;仅凭报刊杂志无法反映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项;报刊发行无法提升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劳动力结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依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848年,马克 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 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近现代史上首次对此进行尝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近代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是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故选D;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德国统一战争均与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排除ABC。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题目中从1870年至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增长,这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D项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于17世纪,排除B项;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排除C项。
6.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迅速在许多部门中使用,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所以区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故选A。
7.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