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复习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复习课件(2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8 18: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章 末 复 习
学习目标
1、在复习本章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结构.
2、经历利用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从中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思想(分类、转换、建模)和方法(分析、综合),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学习或思维的方法、策略等).
回顾旧知
一、知识定义
1、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4、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5)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7)内错角:∠4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8)同旁内角:∠4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二、定理与性质
(1)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尺规作图
例1、如图,AOB是一条直线,∠AOC=90°,∠DOE=90°,问图中互余的角有哪几对?哪些角是相等的?
解: ∵ ∠AOC=90°,∠AOB=180°,
  ∴ ∠BOC=90°,∠1与∠2、∠3与∠4互余.
  ∵ ∠DOE=90°, ∴ ∠2与∠3互余.
  ∵ ∠1+∠DOE+∠4=180°,∠DOE=90°,
  ∴ ∠1+∠4=90°.即∠1与∠4互余.
可以得到互余的角有:∠1与∠2,∠2与∠3,∠3与∠4,∠4与∠1.
例1、如图,AOB是一条直线,∠AOC=90°,∠DOE=90°,问图中互余的角有哪几对?哪些角是相等的?
∵ ∠1与∠2互余,∠2与∠3互余,
∴ ∠1=∠3(同角的余角相等).
∵∠3与∠4互余,∠3与∠2互余,
∴ ∠2=∠4(同角的余角相等).
可以得出相等的角有:∠1=∠3,∠2=∠4,∠AOC=∠DOE=∠BOC.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CD,MN相交于O,若∠1=22°,∠2=46°,则∠3的度数为 (  ).
A.∠1=∠3    B.∠2=∠3  
C.∠4=∠5    D.∠2+∠4=180°
B
例3、如图,已知FE⊥AB于E,CD是过E的直线,且∠AEC=120°,则∠DEF=__________.
30°
例4、如图,如果∠1=∠2,∠C=∠D,那么∠A=∠F吗?为什么?
解:∵∠1=∠2,∠2=∠3,
  ∴∠1=∠3.
  ∴ BD∥CE.
  ∴ ∠4=∠C.
  又∵ ∠C=∠D,
  ∴ ∠4=∠D
  ∴ DF∥CA.
  ∴ ∠A=∠F.
例5、 如图所示,DE、BE分别为∠BDC,∠DBA的角平分线,且∠DEB=∠1+∠2.
求证:(1) AB∥CD ;  (2)∠DEB=90°.
 解:(1) 以点E为顶点, DE为一边在∠DEB的内部作∠DEF=∠2.
  ∵ DE为∠BDC的平分线(已知),∴ ∠2=∠EDC(角平分线定义).
  ∴ ∠FED=∠EDC(等量代换).
  ∴ 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FEB=∠DEB-∠DEF=∠DEB-∠2,∠1+∠2=∠DEB(已知),
  ∴ ∠FEB=∠1(等量代换).
  ∵ ∠1=∠ABE(角平分线定义),
  ∴ ∠FEB=∠ABE(等量代换).
  ∴ 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DFE=∠FB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EF∥CD,∴∠CDF+∠DF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DF+∠FBA=180°(等量代换).
  ∴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F
例5、 如图所示,DE、BE分别为∠BDC,∠DBA的角平分线,且∠DEB=∠1+∠2.
求证:(1) AB∥CD ;  (2)∠DEB=90°.
F
(2) ∵ AB∥CD(已知),
∴∠BDC+∠DB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 ∠1=∠DBA, ∠2= ∠BDC(角平分线定义),
∴ ∠1+∠2=90°.
∵ ∠1+∠2=∠DEB,
∴ ∠DEB=90°.
例6、如图,AB∥CD,若∠2=135°,则么∠1的度数是  (  )
 A.30°   B.45°   C.60°   D.75°
B
例7、已知:如图,∠AOB的两边 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40°.在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  )
A.60°   B.80°   C.100°   D.120°
B
例8. 如图,已知∠AOB、∠A′O′B′,
求作:∠A′′O′′B′′=∠AOB+∠A′O′B′.
A
O
B
A′
O′
B′
作法:(1)作射O′′A′′.
(2)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E,OB于F;再以O′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E′ , O′B′于F′.
(3)以O′′为圆心,以OE为半径画弧交O′′A′′于E′′.
(4)以E′′为圆心,以EF为半径画弧,于
前弧交于D点;再以D点为圆心,以E′F′为半径
画弧,交E′′ 、D所同在的弧为F′′点.
(5)作射线O′′F′′ ,则∠ A′′O′′B′′就是所求的角.
B''
F''
D
E''
A''
O''
随堂练习
1、已知一个角为50度,则它的余角为________ 度,补角为 ______ 度。
2、若∠A与∠B互余,则∠A+∠B=_____;若∠A与∠B互补,则∠A+∠B=_____.
3、如图,三条直线交于同一点,则∠1+∠2+∠3=_____.
40°
130°
90°
180°
180°
4、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_________
5、如图,已知∠2=∠3,那么_____∥____,若∠1=∠4,则_____∥_____.
6、如图,若∠1=∠2,则_____∥_____.若∠3+∠4=180°,则_____∥_____.
DE BC
互余
AB CD
AD BC
DE BC
7、如图,BE//CD,∠C=∠E,试说明∠A=∠ADE
推理过程: ∵BE//CD( )
∴∠C=______( )
∵∠C=∠E(已知)
∴∠E=______( )
∴BC//_______( )
∴∠A=∠ADE( )
已知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等量代换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8、已知,如图,直线a//b,c//d,∠1=70°,求∠2、∠3的度数.
解:∵a//b(已知)
∴∠2=∠1=7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d(已知)
∴∠3=∠2=7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9.如图已知AD∥BC,且DC⊥AD于D.
(1)DC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2)∠1+∠2=180°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1)CD⊥BC
理由:∵DC⊥AD,∴∠ADC=90°
∵AD∥BC, ∴∠ADC+∠DCB=180°
∴∠DCB=90°,∴CD⊥BC
(2)∠1+∠2=180°
理由:∵AD//BC, ∴∠4+∠2=180°
又∵∠1=∠4,∴∠1+∠2=180°
10.(1)2条直线交于一点,可形成 _________ 对对顶角;;
(2)3条直线交于一点,可形成_________ 对对顶角;
(3)4条直线交于一点,可形成__________对对顶角;
(4)猜想:n条直线交于一点,可形成_______ 对对顶角;
2
6
12
n(n-1)
11.如图,已知∠α,∠β.
(1)求作∠AOB,使∠AOB=∠α+∠β;
(2)求作∠COD,使∠COD=2∠α-∠β.(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1)∠AOB即为所求作.如图①所示.
(2)∠COD即为所求作.如图②所示.
小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
相 交 线
相交线定义
垂线及垂线性质
平 行 线
用尺规作角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