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19 18:0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坐小竹排》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童歌。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甜美的声音准确演唱《同坐小竹排》。
过程与方法:学会准确的掌握《同做小竹排》这首变拍子歌曲的节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变化拍子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热身活动
师: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唱歌和跳舞,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教大家做一个练习,热热身,看看你们谁学得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它。(播放《同坐小竹排》伴奏)
(二)、节奏游戏
1、(师):同学们做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节奏游戏,看谁读的规范,划拍准确:(1)X X X X X (2)X X X XX
2、(师):这个练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比较容易,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有点难度的练习,老师想检验一下谁的小耳朵最灵,谁唱的最准,借助柯尔文手势以及图示。
①6 2 ②1 6 ③3 5 ④3 6
(师):我们再增加点难度,我们来模唱旋律:
6 6 2 6 2
6 2 1 6 1
3 5 1 3 2
三、走进壮族
1、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那么作为奖励,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看一看。这里是壮族人民的居住地广西。壮族人民不仅好客,而且能歌善舞。节日里,壮族姑娘们头戴银饰,身穿艳丽的服装进行庆祝。看,壮族青年男女跳起了竹竿舞。三月三是壮族比较隆重的节日,又称赛歌会。今年的赛歌会又来到了,你们看,他们正在对歌呢,哎?他们站在什么上面对歌?
师:竹排是用许多竹子并排扎在一起,可以坐人还可以运物。
2、一起划竹排
⑴在壮族,有很多小朋友也会划竹排呢,你会吗?谁来学一学?
⑵我们一起试一试。
竹竿在身体一侧,喊出节奏:一二一二。师评价:你们学得还挺像的,壮族人民能歌善舞,
他们边划竹排边唱歌呢,你们听(师范唱:嗨罗里罗嗨罗里罗赛)你也来试试。(课件)
师:在这一句中哪一个字唱的时值最长?生:(“赛”字)让我们再美美的唱一唱(边划边唱)
四、学习新歌:
1、导入:
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棒,听到你们的歌声,小弟小妹也要来划竹排了。你们听(播放歌曲,感受歌曲)
这首歌曲是壮族民歌:同坐小竹排(课件)在这首歌曲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来听(再放歌曲,听歌词)
师:你们听得真仔细,但是刚才“螃蟹”在歌曲中是怎样发音的呢?(壮族方言中的读音)
2、老师单手弹奏旋律,学生唱谱。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能跟琴直接唱前一部分的谱子吗?四句节奏一样,注意音准。
第二部分,老师带唱。
3、节奏颂词(边读边划拍.)
4、学生学唱歌词
(师):大家可以直接唱词吗?试一试吧,如果哪儿有问题老师在更正,好吗?
5、学习第二乐句:引导学生把最后一个字的拍子唱得饱满。可做两种处理,一做减弱处理,表示小竹排渐渐地走远了;二做强收,表示小竹排到岸了。教师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处理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6.加入律动,完整表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同坐小竹排,浏览了壮乡的风光,壮乡的山美,水美,歌更美,不仅唱出了我们祖国的美丽风光,而且唱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美丽的祖国还有许许多多美妙的民族音乐等着我们去了解,去欣赏,去学习。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