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力 课后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力 课后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19 17: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7.1 力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运动场景中,能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 B.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
C.篮球碰到篮板改变运动方向 D.百米短跑运动员加速冲过终点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③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3.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科技文化节中,同学们进行了飞机飞行比赛。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用力将纸飞机飞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飞机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力的作用
C.手和飞机发生力的作用时,手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D.手和飞机发生力的作用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下列有关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间产生力必须相互接触
B.力是两个或多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用手敲击桌面,手施力在先,桌受力在后
D.用锤子钉钉子的过程中,锤子只可能是施力物体,不可能是受力物体
5.关于力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力的三要素中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作用效果就相同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则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D.如果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6.关于足球运动员踢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用力踢球和用头顶球,仅仅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而球的速度大小不变
B.运动员用力踢球和用头顶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C.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头感觉很痛,说明球给头的力比头给球的力大
D.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时,脚并没有感觉疼痛,说明球没有给脚力的作用
7.以下是我们在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②用力揉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运动员用力拉弓,弓变弯曲
④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力,压弹簧,弹簧就缩短,拉弹簧,弹簧就伸长,这个现象说明力产生的效果(  )
A.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B.跟力的大小有关
C.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D.跟力的方向有关
二、填空题
9.排球场上,小东用手垫球时,感觉手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的;球向上弹起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
10.将一木块放于斜面上静止,木块对斜面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11.游泳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用手和脚向______划水,人就会向_____运动(以上均选填“前”或“后”),这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的。
12.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顺时针方向使螺母拧紧,沿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若用同样的力拧螺母,则图______所示的位置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
13.如图所示,甲图中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压弹簧,弹簧会缩短,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______,还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有关。
14.如图为一种“水上飞行器”的精彩表演,其原理是“飞行器”喷射水柱的同时,水柱同时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通过操纵水柱喷射的方向,人可以实现悬停、翻滚、飞行等各种复杂的动作,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
三、作图题
15.在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6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
16.画出图甲中小球所受到墙的支持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17.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绳挂上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现象来研究问题。如图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钩码规格相同)。
(1)实验中细绳对钢片的拉力产生的效果是______;
(2)通过比较a和b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
(3)通过比较a和d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
(4)通过比较______和______中的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8.如图所示,平静的泳池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皮球,多多打算用扔石子荡起水波的方法将皮球推向泳池边。但他发现小石子扔进水中,激起了一圈圈水波向外扩展,而皮球几乎只在原处“蹦蹦跳跳”,并未随水波向外水平移动。
多多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猜想A:小石子使水产生的振动不够强,水波太小,水对皮球的水平推力太小;
猜想B:皮球浸入水中深度过浅,水对它的水平推力太小;
猜想C:向外逐渐扩展的水波,是被石子击中的那部分水,将竖直方向的振动向外依次传播而形成的,而水并未水平移动,故对皮球没有产生水平推力。
为了验证猜想,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安全起见,选择一个较浅(膝盖以下)的水池,将质量不同的小木块、小纸船、乒乓球置于平静水面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它们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如图所示:
②用手代替石子,以一定的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
③拿走纸船和木块,改变拍打水面的方向,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1)在验证猜想A时,他用不同的力度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若发现乒乓球没有水平移动,则说明:球是否能水平移动与水波大小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实验步骤①②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填字母)。实验时,若观察到三个物体都只在原位置上下振动,多多由此得到结论:物体是否水平移动与浸入深度无关。你认为这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施步骤③时,若发现除了竖直拍打外,其他拍打方向均能使乒乓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说明当时多多所扔的石子几乎都是以___________方向入水的。
(4)要验证猜想C,需再提供几个___________的乒乓球,将几个乒乓球分别放在以O点为圆心的___________同心圆上,用手以一定频率沿竖直方向拍打水面O点处,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均填“相同”或“不同”)
19.小华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疑问:“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
我们平时骑自行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着,小华小组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用小球代替运动员,探究“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小华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小球的速度有关;
猎想二:可能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圆弧形轨道的半径有关.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分别让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小钢球质量m/g 30 30 30 60 60 60 90 90 90
距离传感器高度h/m 0.3 0.4 0.5 0.3 0.4 0.5 0.3 0.4 0.5
传感器最大示数F/N 1.66 1.78 1.90 2.32 2.56 2.80 2.98 3.34 3.70
(1)小华“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钢球从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实验1、4、7(或2、5、8或3、6、9),能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通过比较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三次实验可以论证猜想二.当小球质量为30g时,传感器最大示数F与距离传感器的高度h的表达式是F=________.
(5)小华还想验证猜想三,请你说说简要的做法: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火箭升空实验.实验器材有:饮料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水火箭构造如图所示.根据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利用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
(1)水火箭升空原理可利用我们所学过的________知识来解释.
(2)实验后小星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星猜想:可能与瓶中气体的压强有关;
小华猜想:可能与瓶中水的体积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3)实验小组通过试验发现,瓶塞插入深度不同,瓶塞被冲出前用气筒充气次数不同(设每一次充入气量相同),他们选用同一可乐瓶,瓶中水量为300ml.通过站在不同楼层观察员目测进行数据记录.考虑到安全做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________有关的猜想是否正确的.
(4)为了验证小华的猜想,请你为她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步骤:________.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年月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 年月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完成各项任务后,在返回的过程中,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将通过一段黑障区(所谓黑障区就是航天器返回大气层时,因表面超高速摩擦形成高温等离子区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至中断的飞行区段),这一段时间返舱将“烧成”一个大火球,如图所示,而舱内的宇航员和设备则安然无恙,因为返回舱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从而保护了返回舱内部的人和设备。
(1)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比 _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 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 。
(3)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壳上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 _____ (“吸”或“放”)热。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D 6.B 7.D 8.D
9. 相互 运动状态
10. 木块
11. 后 前 相互
12. 方向 乙 作用点
13. 发生形变 方向
14. 相互 方向
15.
16.
17. 使钢片弯曲(形变) 大小 方向 a c
18. 无关 B 不可靠 没有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 竖直 相同 不同
19.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小球到达最低点时获得相同的速度 小球转弯时受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1、4、7(或2、5、8或3、6、9) F=1.2h+1.3
20.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塞子的塞入深度 保持其它的情况不变,只改变装入瓶内水的体积,重复实验比较发射高度
21. 不变 相互的 运动状态 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