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分一分(一)试一试》 (教案+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分一分(一)试一试》 (教案+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16:56: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一分(一)(试一试)》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能够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准备】
数学书、铅笔、橡皮擦、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讨新知
问题一:
1.出示问题: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分数 。
2.独立完成。
3.交流梳理。
4.小结:
把正方形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把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一次,再上下对折一次,展开,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一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如果把这张纸分别沿着两条对角线对折,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四份,取其中一份涂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5.辨析:
下图中的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 吗?
平均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是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任意的一份,所以都是这张纸的 。
问题二:
1.出示问题: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分别涂上颜色,再说一说它们所表示的分数。
2.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
二、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分数的表示是怎么来的吗?分数的表示经历了哪些历史过程?(共18张PPT)
北师大数学
三年级下册
课 前 准 备
请你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分数
请你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分数
请你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分数
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 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涂上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
如果都是 ,为什么它们的形状都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4份。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分别涂上颜色,填一填,说一说。
3.下面涂色部分都是一张纸的 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4.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把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
( )
( )
( )
( )
( )
5份分别涂上颜色,填一填,说一说。
5.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
6.折一折,涂一涂。
(1)分别折出一张纸的 和 。
6.折一折,涂一涂。
(1)分别折出一张纸的 和 。
(2)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表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3000多年前,埃及人用一个卵形记号“ ”,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用算筹来表示分数。
印度数学家在数学著作中这样来表示分数“ ”,中间没有分数线。
阿拉伯数学家发明了分数线,把分子和分母区分开,演变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