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科学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选择题(共15题)
1.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是。则调节电路中的阻值变化,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
A. B. C. D.
2.某同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个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将测量到的电源的路端电压和相应电流中的总电流,画成U—I图线(如图中实线所示),设图中虚线是该干电池的真实图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真>E测、r真>r测
B.E真>E测、r真C.E真r测
D.E真3.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电路中、为已知阻值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甲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B.只有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C.只有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D.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4.下列给出多种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数据,处理方法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A.测出两组I、U的数据,代入方程组E=U1+I1r和E=U2+I2r,求出E和r
B.多测几组I、U的数据,求出几组E、r,最后分别求出其平均值
C.测出多组I、U的数据,画出U–I图象,再根据图象求出E、r
D.多测几组I、U的数据,分别求出I和U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为电动势E,再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池内电阻r
5.某同学在做“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估计实验电路错误所在。已知下图中的均为保护电阻,则该同学的实验电路可能错接成图中的( )。
0.60 0.70 0.80 0.90 1.0 1.1
0.18 0.21 0.24 0.27 0.30 0.33
A.B.C. D.
6.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外电路电阻R,测出多组U、I的数据,作出图像,利用图像可以求解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考虑到实验中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实际特点,认为本实验是存在系统误差的;关于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系统误差越小
B.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对系统误差没有影响
C.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导致该实验产生系统误差
D.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导致该实验产生系统误差
7.如图甲所示为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线,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值均偏大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A
8.如图甲所示,电压表V1、V2串联接入电路中时,示数分别为6 V和4 V,当只有电压表V2接入电路中时,如图乙所示,示数为9 V,电源的电动势为 ( )
A.9.8 V B.10 V C.10.8 V D.11.2 V
9.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合适的实验器材。某同学按如图左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测量实验,其中为保护电阻,图为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对应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边滑到最右边的过程中,电压表读数一直增大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边滑到最右边的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先减小后增加
C.电源的电动势,内电阻
D.电源的电动势,内电阻
10.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关于电动势的真实值E0与测量值E及电池内阻的真实值r0与内阻的测量值r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0>E,r0>r B.E0=E,r0<r
C.E0=E,r0>r D.E0<E,r0<r
11.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待测电池、开关和导线配合下列哪组仪器,不可以达到测定目的( )
A.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B.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
C.一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一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
12.“等效法”是简化电路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图所示两个虚线框中的电路都可视为一个新的等效电源:图甲中是一个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和一阻值为的定值电阻串联;图乙中是一个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和一阻值为的定值电阻并联;下列关于这两个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3.某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用于测定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1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了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根据所得数据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两条U-I直线。则有( )
A.图像中的图线乙是电压表V1的测量值所对应的图线
B.当该电源只给定值电阻R0供电时R0消耗的功率 为0.55W
C.由图像可以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分别是E=1.50V,r=1.0Ω
D.图像中两直线的交点说明在本电路中该电源的输出功率没有达到最大值
14.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位同学记录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测量数据,另一位同学记录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两位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则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右端 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定值电阻R0消耗的功率为0.5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
15.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电动势的测量值没有系统误差,有偶然误差
二、填空题
16.某同学,将测量的数据反映在U-I图线(如a图线所示),根据这一图线,可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___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将此电源与一小灯泡L连接,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U-I图线如b图线所示。可知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___________。
17.某同学进行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将实验数据描绘得到如图(A)所示的图象。根据图(A)可得,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V,内电阻为_____Ω;若该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如图(B)所示的电路,多次测量后,发现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总是小于真实值,引起此误差的原因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含有电源的黑箱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A.b是等效电源的两极.为了测定这个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的阻值,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在方格纸上建立了U-I坐标,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坐标点,如图丙所示.请你作进一步处理________,并由图求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Ω
(2)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会产生系统误差,则采用此测量电路所测得的电动势与实际值相比____,测得的内阻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填“偏大”“偏小”“相同”)
三、综合题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当电键K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当K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20.如图所示为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若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电阻分别为RV和RA,试计算用这个电路测得的电动势及内电阻的相对误差.
21.某次实验得到的U-I图像如图所示。请根据该图像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和短路电流。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当R2+R1=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且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故选A。
2.A
【详解】
根据
U=E-Ir
可知U-I图像在U轴上的截距等于电动势E,直线的斜率等于内阻r,由图像可知
E真>E测
r真>r测
故选A。
3.D
【详解】
图甲中可用
E=I1(r+R1)、E=I2(r+R2)
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乙中可用
E=U1+r,E=U2+r
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而图丙中可用
E=U1+I1r,E=U2+I2r
求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4.C
【详解】
A、根据两组测量数据可以算出一组E,r值,但不能减少偶然误差,故A错误;
B. 原理可行,但不符合题目中“直观、简便”的要求,故B错误;
C. 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直观、同时减小了偶然误差,故C正确;
D. 该做法是错误的,不能求出I、U的平均值,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根据图表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同时增大,对B图,定值电阻有
可能同时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对A图,
CD图
故电压随电流增大而减小。
故选B。
6.D
【详解】
AB.本实验中的误差来自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越大,则电压表分流越大,误差越大,故A、B错误;
C.电流表采用的是内接法,其内阻不会对测量带来影响,故不产生系统误差,C错误;
D.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电流测量值偏小,从而产生系统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电动势测量值
电源内阻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相对于电源来说,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电流表所测电流小于流过电源的电流;实验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为
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A错误,B错误;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
故C错误;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
I′==0.20 A
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设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和r,电压表V2的内阻为R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对图甲和图乙分别有
解得
E=10.8 V
故选C。
9.C
【详解】
A.由电路接法可知左右两部分并联后与串联,则可知在滑片从最左端向右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先增大后减小,则路端电压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
B.总电流先减小,右边支路电压增加电阻减小故电流增加,则电流表支路电流先减小,当两支路电阻相等后再向右移动阶段,电流表支路电压减电阻增加故电流表示数还是在减小,故B错误;
CD.则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为2.5V时,电流为0.50A,此时两部分电阻相等,则总电流为;而当电压为2.4V时,电流分别对应0.33A和0.87A,则说明当电压为2.4V时,干路电流为
则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解得电源的电动势
内电阻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设(U1,I1)、(U2,I2)为两组测量值,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关于E和r测量值的方程为
解方程组得
考虑到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求得准确值
比较两种情况下的最终表达式可以看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作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U、用电流表测量电流I,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外电阻,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实现多次测量,即由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组合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也可以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组合测量,电阻箱可以读出阻值,由
可求出路端电压,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阻箱组合,由电压表读数U与电阻箱读数R之比求出电流,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可以多次测量,但滑动变阻器阻值不能读出,所以电压无法计算,故A不可以,BCD均可以。
故选A。
12.A
【详解】
AB.根据电路特征知题图甲中M、N两点间的电压为
题图乙中M、N两点间的电压为
所以两个等效电动势的关系为
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电路特征知题图甲中M、N两点间的电阻为
题图乙中M、N两点间的电阻为
所以两个等效内阻的关系为
故C、D错误。
故选A。
13.CD
【详解】
A.由图可知,电压表V1测电源的路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R0的电压,路端电压随电流增大而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随电流增大而增大,由图乙所示图像可知,图线甲是电压表V1的测量值所对应的图线,故A错误;
B.两图线交点表示电压表示数相等,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只有定值电阻接在电源两端,由图像可知,此时电阻两端电压为1V,电路电流为0.5A,则当该电源只给定值电阻R0供电时,R0消耗的功率
故B错误;
C.由电源的U-I图像可知,图像与总轴的交点纵轴坐标是1.5,则电源电动势E=1.50V,电源内阻
故C正确;
D.电源的输出功率
当R=r时,输出功率最大,由图线可知,交点对应的外电阻为
所以,此时输出功率不是最大,故D正确。
故选CD。
14.BC
【详解】
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电压表V1的读数与电压表V2的读数相等,即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左端,故A错误;
B.由图象可以得出电阻R0的阻值大于电源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两直线的交点对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即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故B正确;
C.定值电阻R0消耗功率为
故C正确;
D.电源的效率为
U越大,效率越大,故D错误。
故选BC。
15.BD
【详解】
由图示可得,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测量值小于路端电压,实验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造成的;当外电路断路时,电压表示数等于路端电压,电源的 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电源内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电源电动势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等,即没有系统误差,有偶然误差。
故选BD。
16. 1.48 0.77 0.375
【详解】
由图可知,电池的电动势
E=1.48V
内电阻
两图像的交点坐标为I=0.3A,U=1.25V则
P=IU=0.375W
17. 3.0 1.0 电压表内阻分流,导致电流表的示数小于真实的干路电流值
【详解】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故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电源的电动势,故E=3.0V;
图象的斜率表示电源的内阻,故
r=3.0Ω-2.40.6Ω=1.0Ω
实验中要获得的量为电源两端的输出电压和通过电源的电流;由于电表均不理想电表,即电流表内阻不是0;而电压表内阻也不是无穷大;由图可知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故电压表是准确的,但由于电流表接在了一个支路上,因电压表分流而导致电流表示数偏小。
18. 1.45 0.75 偏小 偏小
【详解】
(1)根据给出的点得出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由U-I图可知,
电源的电动势E=1.45V,路端电压为1V时,电流为0.6A,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2)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表测量的电流小于通过电源的真实电流;利用等效电源分析,即可将电压表等效为电源内阻,测实验中测出的电动势应为等效电阻输出的电压,由图可知,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的电动势;故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测实验中测出的内阻应为实际电源内阻和电压表内阻并联的等效电阻,所以测得的内阻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19.9V,6Ω
【详解】
当电键K断开时,和串联,路端电压
外电路总电阻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E=3+r
当电键K闭合时,短路,和并联路端电压为
外电路总电阻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E=1.8+1.2r
联立解得
E=9V
r=6Ω
20.ηE=0 ηr=
【详解】
按实验原理的要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应分别是总电流和路端电压.从电路结构看,电流表读数确实是总电流,但由于电流表有电阻,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不是路端电压,这样就造成系统误差.
运用等效法把电源和电流表作为一个整体看成一个新的等效电源,如图所示中虚线框所示,此时电压表确实接在这个新电源的两端,读数确实是路端电压,而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仍表示总电流.因此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测得的E和r是这个新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真实值.
新电源实际上是由电池和电流表的内阻RA串联而成,设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是E0和r0,应有如下对应关系:
E=E0
r=r0+RA.
相对误差分别为
ηE=0
ηr==.
21.(1);(2);(3)
【详解】
从图中知,电源的电动势
电源的内阻为
短路电流为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