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初识电磁场与电磁波
一、选择题(共15题)
1.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B.由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C.由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说明该处一定无磁场
D.若长为L、电流为I的导线在某处受到的磁场力为F,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必为
2.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楞次最早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B.法拉第最先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安培最先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大小
D.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容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4.下列以物理学家命名单位的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A.特斯拉 B.法拉 C.欧姆 D.安培
5.关于磁现象及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据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原理
B.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向上的
C.电场线一定是不闭合的,磁感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磁感线一定是闭合的
D.磁与电是紧密联系的,有磁必有电,有电必有磁
6.如图为三根通电平行直导线的断面图,若它们的电流大小都相同,且,则A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 )
A.沿纸面由A指向D
B.垂直纸面指向纸里
C.沿纸面由A指向B
D.沿纸面背离AC方向
7.如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线圈A放在线圈B中,在闭合开关瞬间,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后,将线圈A从线圈B中抽出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B.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C.闭合开关后,线圈A、B保持不动,电流计指针一直向右偏转
D.断开开关瞬间,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8.六根通电长直导线垂直纸面平行固定,其截面构成一正六边形,为正六边形的中心,通过长直导线、、、、、的电流分别为、、、、、,、,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相等,、、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相等,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距导线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此时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导线在处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则移除导线后,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A.0 B. C. D.
9.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 )
A.特斯拉 B.韦伯 C.欧姆 D.安培
10.下列表达式中属于比值定义式的是( )
A. B.
C. D.
11.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放在磁场中就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B.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
C.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12.如图所示,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种“趋磁细菌”,体内的磁性小颗粒有规则排列成“指南针”。它是一种厌氧细菌,喜欢生活在海底缺氧的淤泥中,当被搅到有氧的海水中时,会利用自身“指南针”沿着地磁场的磁感线回到海底淤泥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的“趋磁细菌”顺着地磁场方向竖直返回淤泥中
B.南半球的“趋磁细菌”逆着地磁场方向朝南返回淤泥中
C.北半球的“趋磁细菌”顺着地磁场方向朝南返回淤泥中
D.两极的“趋磁细菌”沿着地磁场的磁感线不能返回淤泥中
13.用一把梳子在气球上摩擦带上电荷,摇动这把梳子在空中产生电磁波,该电磁波( )
A.是横波
B.不能在火星表面传播
C.只能沿着梳子摇动的方向传播
D.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中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
B.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低,长时间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X射线和γ射线的波长比较短,穿透能力比较强
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效应,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
15.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长直导线中通有向右的恒定电流,闭合的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线框不会发生翻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线框所在处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
B.穿过线框的磁通量逐渐减小
C.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
D.线框的机械能不变
二、填空题
16.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但由于__________支持微粒说,因而微粒说长期占着主导地位,19世纪观察到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波动说才得到了公认,后来又发现了__________,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而光具有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一导线弯成半径为a的半圆形闭合回路。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磁场,直径CD始终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CD段受安培力___________(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或“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_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平均值为___________。
18.把一个用丝线悬挂的铅球放在电路中的线圈上方,如图所示,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悬挂铅球的丝线所受的拉力与铅球不在线圈上方时比较:
(1)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拉力__________.
(2)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拉力______________.
(3)当滑片不动时,拉力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闭合线圈的匝数为n,总电阻为R,在一段时间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为△,则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__.
三、综合题
20.磁场中放一与磁场方向垂直的直导线,通入的电流是2.5 A,导线长1 cm,它受到的磁场力为。
(1)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
(2)如果把导线中的电流增大到5A,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
(3)如果一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是否可以确定该处没有磁场?
21.20世纪20年代,剑桥大学学生G·泰勒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密闭的箱子里放上小灯泡、烟熏黑的玻璃、狭缝、针尖、照相底片,整个装置如图所示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熏黑的玻璃后变得十分微弱,经过三个月的曝光,在底片上针尖影子周围才出现非常清晰的衍射条纹.泰勒对这照片的平均黑度进行测量,得出每秒到达底片的能量是.已知光速.
(1)假如起作用的光波波长约为500nm,计算从一个光子到来和下一光子到来所相隔的平均时间,及光束中两邻近光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如果当时实验用的箱子长1.2m,根据(1)的计算结果,能否找到支持光是概率波的证据?
22.纳米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激光束的宽度聚光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以精确地修复人体损坏的器官.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聚光到纳米级的激光束进行治疗,90%的患者都可以避免失明的严重后果.一台功率为10W的氩激光器,能发出波长的激光,用它“点焊”视网膜,每次“点焊”需要的能量,求:
(1)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
(2)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
23.静止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的电场称为感生电场。
(1)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体,静电力常量为k。以球心为坐标原点,沿半径方向建立x轴。理论分析表明,x轴上各点的场强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a.求x1处场强E1;
b.若x1R大于Rx2距离,x1R之间电势差绝对值为U1,Rx2之间电势差绝对值为U2,请比较U1、U2大小并说明理由。
(2)现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常要用到调整电子,电子感应加速器就是利用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的设备。它的基本原理如图甲所示,上、下为两个电磁铁,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电子在真空室内做圆周运动。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大方向可以变化,在两极间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真空室内激发感生电场,其电场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一系列同心圆,产生的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图甲中上部分为侧视图、下部分为俯视图。如果从上往下看,电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为零,电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穿过电子圆形轨道面积的磁通量Φ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后,电子轨道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0,电子加速过程中忽略相对论效应。
a.求在t0时刻后,电子运动的速度大小;
b.为了约束加速电子在同一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电子感应加速器还需要加上“轨道约束”磁场,其原理如图丙所示。两个同心圆,内圆半径为R,内圆内有均匀的“加速磁场”B1,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另外在两圆面之间有垂直纸面向外的“轨道约束”磁场B2,B2之值恰好使电子在二圆之间贴近内圆面在B2磁场中做逆时针的圆周运动(圆心为O,半径为R)。现使B1随时间均匀变化,变化率(常数)为了使电子保持在同一半径R上做圆周运动,求磁场B2的变化率。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也就是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故A正确.B、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B与F、IL等无关,不能说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故B错误.C、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该处不一定无磁场,也可能是因为导线与磁场平行.故C错误.D、只有当通过导线垂直放入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才为,若导线与磁场不垂直,则磁感应强度大于故D错误.故选A.
2.A
【详解】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A正确;
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选项B错误;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C错误;
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安培最早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A错误;
B.奥斯特最先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故B错误;
C.密立根最先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大小,故C错误;
D.电场强度
磁感应强度
电容
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特斯拉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磁感应强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A正确.
B.法拉都电容的单位,电容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B错误
C.欧姆是电阻的单位,电阻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C错误
D.安培是电流强度的单位,电流强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但合成法则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军舰接近磁性水雷时,就会引起水雷的爆炸,其依据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故A错误;
B.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在北半球斜向下方,在南半球斜向上方,故B错误;
C.磁感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是闭合的曲线,静电场中的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止于无穷远处(或负电荷),故C正确;
D.磁与电是紧密联系的,但“磁生电”“电生磁”都有一定的条件,运动的电荷产生磁场,但一个静止的点电荷的周围就没有磁场,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用右手螺旋定则得,直导线B在A点产生磁场与直导线D在A点产生磁场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则合磁场为零;而直导线C在A点产生磁场,方向从A指向D。
故选A。
7.B
【详解】
在闭合开关瞬间,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
A.闭合开关后,将线圈A从线圈B中抽出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则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选项A错误;
B.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右滑动时,回路中电流变大,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大,则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选项B正确;
C.闭合开关后,线圈A、B保持不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选项C错误;
D.断开开关瞬间,回路中电流变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小,则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选项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结合题图可知各导线在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如图1所示,、、中通过的电流大小相等,且到点的距离相等,、、三条导线在点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合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则、、三条导线在点产生磁场的合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三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是、、三条导线中电流大小的2倍;去掉导线后剩余导线在导线处产生磁场的方向如图2所示,由
知
夹角为120°
夹角为60°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导线所在处的合磁感应强度为0。
故选A。
9.A
【详解】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记为T,A正确,
10.D
【详解】
A.加速度的定义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比值定义式是 ,而公式表示,加速度与力F成正比,与m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流的比值定义式为 ,而表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功率的比值定义式为 ,热功率的比值定义式为,而不属于比值定义,故C不符合题意;
D.当通电导体与磁场垂直时,磁感应强度等于导体所受安培力与导体长度和电流乘积的比值,即磁感应强度的比值定义式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C
【详解】
A.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只有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A错误.
B.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则产生感应电流,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则没有感应电流,故B错误.
C.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总阻碍原来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即原来的磁场增强,则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向相反,若原磁场减弱,则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故C正确;
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强度可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趋磁细菌会利用自身“指南针”沿着地磁场的磁感线回到海底淤泥中,所以赤道的“趋磁细菌”顺着地磁场方向向北回到淤泥中,故A错误;
B.南半球的“趋磁细菌”作为指南针,S极受力大于N极受力,所以逆着地磁场方向朝南返回淤泥中,故B正确;
C.同B的分析,北半球的“趋磁细菌”顺着地磁场方向朝北返回淤泥中,故C错误;
D.两极的“趋磁细菌”沿着地磁场的磁感线竖直返回淤泥中,故D错误。
故选B。
13.AD
【详解】
A.电磁波传播方向与电磁场方向垂直,是横波,A项正确;
B.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火星表面传播,B项错误;
C.电磁波可以朝任意方向传播,C项错误;
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D项正确。
故选AD。
14.AC
【详解】
A.无线电波的波长长,易发生衍射现象,故A正确;
B.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高,故B错误;
C.X射线和γ射线的波长比较短,穿透能力比较强,故C正确;
D.任何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故D错误。
故选AC。
15.BC
【详解】
A.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线框所在处的磁场垂直纸面向里,A错误;
B.线框在下落过程中,距离长直导线越远,所在处磁场越弱,穿过线框的磁通量越小,B正确;
C.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C正确;
D.线框中产生了电能,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线框的机械能减小,D错误。
故选BC。
16. 惠更斯 牛顿 干涉 衍射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
【详解】
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但由于牛顿支持微粒说,因而微粒说长期占着主导地位,19世纪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现象,波动说才得到了公认,后来又发现了光电效应,证实光具有粒子性,因而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7. 向下 Bav
【详解】
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向里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由左手定则可知,CD段受安培力向下;
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
感应电动势平均值为
18.变小 ;变大;不变
【详解】
试题分析:铅球相当于口朝下的线圈,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右移动时,电流增大磁场增强,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与铅球互相排斥,则拉力变小;理由类似于上面,由于电流减小,由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与铅球互相吸引,则拉力变大;同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不移动时,电流没有变化,则铅球没有感应电流出现,则拉力不变
19.
【详解】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由殴姆定律有: ;电量公式为:Q=I△t
三式联立可得: .
20.(1)2T ;(2)2T; (3)否
【详解】
(1)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
代入数据得
(2)磁感应强度是由磁场自身因素决定的,和导线的长度、电流的大小均无关,所以导线中电流增大到5A时,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仍是2T。
(3)如果一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则有两种可能:①该处没有磁场;②该处有磁场,但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故不能确定该处没有磁场。
21.(1); 240m(2)见解析
【详解】
(1)的光子能量为
因每秒到达底片的光子数为
个个
如光子是依次到达底片的,则光束中相邻两光子到达底片的时间隔是
两相邻光子间平均距离为
.
(2)由(1)的计算结果可知,两光子间距有240m,而箱子长只有1.2m,所以在箱子里一般不可能有两个光子同时在运动.这样就排除了光的衍射行为是光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此,衍射图形的出现是许多光子各自独立行为积累的结果,在衍射条纹的亮区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大的区域,而暗区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小的区域.这个实验支持了光波是概率波的观点.
22.(1) (2)个
【详解】
(1)已知激光器的功率P=10W,每次“点焊”需要的能量E=2×10-3J,根据E=Pt得,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是
(2)设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0,则
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
23.(1)a.;b.见解析; (2)a.;b.
【详解】
(1)a.设Ox1球体带电量为Q'
x1处场强
b.U1>U2,E-x面积代表的物理量为电势差U,根据图像,x1R之间的面积大于Rx2之间的面积
(2)a.
在t0时刻后,电子轨道处的磁感应强度为B0,电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受到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
解得
b.
电子作圆周运动时受到洛伦兹力等于向心力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1产生的电动势为
感生电场的电场强度
电子所受电场力为
由动量定理
若要使半径不变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