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00:10:51

内容文字预览

《马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寓意。
3.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寓意。
2.了解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环节】
1.朗读课文(朗读训练)
2.课文分析(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感知课文)
  3.课文小结(学生说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师:上课(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马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明确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下面我们朗读课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朗读。
  师:好!我们来听录音,听录音时要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动、轻重音等。(多媒体播放录音)
  生:出神地听。
师:听完了录音,我们来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师:特别强调“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式的朗读。
师:下面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屏幕展示):
【合作探究】
1.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2.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谁造成的?食马者为何这样对待千里马呢?
4.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此刻,它期待谁的出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生:积极主动,讨论热烈,师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流并收集问题)
师:好!小组合作学习到这儿,让我们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1:千里马的特征(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问题2:千里马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问题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谁造成的?食马者为何这样对待千里马呢? ( 食马者 “其真不知马也” )
问题4: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此刻,它期待谁的出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 ( 伯 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师:韩愈,25岁中进士,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素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名。他有大量的诗文作品《马说》《师说》《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那同学们想想韩愈写下这篇马说仅仅是在说马吗?
生:不是。
师: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下面进行讨论,谁来回答?
  生:“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人。
  师:“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行吗?
生(齐):行!
  师:非常精彩!体会深刻。(多媒体投影结束语: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学生集体读,希望结束语能让我们共勉。下面看作业(多媒体出示)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最后,老师把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送给初三的你们。下课。马说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
2.解释字词。
祗:( ) 一食:( ) 虽:( ) 且:( ) 等:( )
安:( ) 材:( ) 通:( ) 外见:( ) 策之:( )
执策:( )
3.翻译句子。
(1)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才能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千里马有哪些不幸的遭遇?
3.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4.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
5.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答:
【达标检测】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3.阅读下面的《问说》,按要求回答。
问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外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问说》与《马说》中均有“也”字,分别说明“也”在句中的作用。
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以千里称也。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致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两篇“说”,归纳“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