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4. 海燕
高尔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结合预习,简要述说本文与单元内其他诗歌在形式上的异同。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有诗的成分,又有散文的特点。它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也和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 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不分行;语言精练、形象、优美;内容上有一定的跳跃性,具有浓郁的抒彩,拥有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多用象征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概述本文大意。
本文描写了暴风雨来临前,海燕在乌云密布、雷电交 加的大海上勇敢无畏地飞翔搏击,欢呼即将来临的风暴。
2.梳理作者写作思路。
浏览全文,想象画面,思考三幅画面之间的顺序,完成表格。
3.把握作品感情基调,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分析课文的感情基调。
这首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是高亢的,它描绘了海燕在 大海上与风云雷电的勇敢搏击,充满了战斗的激情。随着暴风雨的渐次逼近,海燕所处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形象越来越高大,朗读时的感情也逐层激昂:
第一部分,起调平缓,语速适中;
第二部分,逐步增强,语调坚定;
第三部分,声调高亢,气势 激昂。
3.把握作品感情基调,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其中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做完朗读标记后,三位学生代表合作朗读三幅画面,其 余学生从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等角度进行评价。
朗读标记示例:
(平缓的)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明快的)海燕像黑色 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 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 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嘲讽的)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 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轻快的)只有那高傲的海燕, 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3.把握作品感情基调,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其中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幅画面中,读第1段时,起调可以平缓一点;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 飞翔”时,语速应快一点,语调要高一点,重读“高傲”,以表现海燕如“闪电”般“高傲”的感觉。 读第3段时,“听出了”后可稍微停顿一下,蓄势以更好地表现后面一组排比句的气势。读后 文的海鸥、海鸭和企鹅相关段落时,则应带着一种嘲讽的语气,突出它们的胆小怯弱。第6段 的省略号处可稍长停顿,重读“只有”一词,造成文势的陡转;后面的海燕部分则应读得轻快, 声调扬起来,重读“飞翔”,使听众感受到海燕身上自由自在、坚定自信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1.阅读教材“预习”中的背景提示及补充的材料,思考材料中哪位书报审查官对《海燕》 的解读是准确的。
补充材料:
1900-1903年,俄国发生工业危机,3000多家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沙皇统治阶 级不仅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反而疯狂镇压工人。工人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运动风起云 涌,各地涌现许多革命先驱者,一场革命风暴爆发在即,高尔基很敏锐地触摸到这一时代 脉搏。
1901年,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目睹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 当即写下了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其中,散文诗《海燕》(又名《海燕之歌》)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
三、合作探究,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1.阅读教材“预习”中的背景提示及补充的材料,思考材料中哪位书报审查官对《海燕》 的解读是准确的。
补充材料:
创作完《春天的旋律》之后,高尔基将它寄给莫斯科的《信使 报》,书报检查官批示:在乌儿们叽叽喳喳的谈话形式之下,作 品描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由于学潮和政府对学生所进行的侦查 追究而引起的种种情绪,而《海燕之歌》则是直接教唆大家同政 府进行斗争,建议不允许发表。接着,高尔基又把这篇小说寄给 彼得堡的《生活》杂志,其结尾部分《海燕》被单独发表。据《生活》杂志主编波塞在十月革命以后回忆:“《海燕》是经过审查官叶拉 庚事先审查后发表的,但他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
三、合作探究,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1.阅读教材“预习”中的背景提示及补充的材料,思考材料中哪位书报审查官对《海燕》 的解读是准确的。
《信使报》的检查官解读是准确的。来自社会底层、 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创作的《海燕》,是为无产阶级唱出 的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诗人巧妙地用象征手法创造了 “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乌云、闪电、雷声、狂风”等形 象,借“海燕”形象迎接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2.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知识卡片: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象征是根据事物 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 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 “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高尔基曾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 的语言掩藏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多的思想内容。”
任务: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分析诗中不同形象的象征 意义,体会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填写下表。
任务: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分析诗中不同形象的象征 意义,体会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填写下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结合第1课时的阅读感受,为本文拟写一个副标题。
二、把握海燕形象,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1.找出正面描写海燕的句子,圈点批注,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并且给海燕活动的背景增添一点亮光,使人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和 希望。“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 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二、把握海燕形象,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1.找出正面描写海燕的句子,圈点批注,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
(2)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一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 在号叫······ 这个句子表现出海燕越战越勇、越战越的变化进程。其中的动词“飞舞”描写了海 燕搏击风浪的雄姿,强调它加快了振翅的频率,表现了其勇于搏击的欢快心情和乐观 精神。
二、把握海燕形象,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1.找出正面描写海燕的句子,圈点批注,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 (3)——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欢快之情,号召人民起 来迎接暴风雨,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
2.分析侧面描写,把握海燕形象。
(1)作者要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那些飞窜的海鸥、被吓坏了的海鸭和躲藏的企鹅?找出描写其他海鸟的句子,分析其表达的效果。
写其他海鸟是为了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它们的胆怯反衬出海燕的勇敢、执 着、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示例: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 把它们吓坏了。 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呻吟”“吓坏”等词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动作和情感,写 出了海鸭的恐惧、胆怯,与英勇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特点。
2.分析侧面描写,把握海燕形象。
(2)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作者为什么还写了大海、雷声、闪电、狂风和乌云?找出一 处描写海面环境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些是海燕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诗人以壮阔、险恶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 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正是在这些场景环境的变化中,海燕的形象越发清晰、鲜明。
示例: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 尘雾和碎末。 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动词“抱”“甩”“摔”,刻画“恶狠狠”的神态,赋予 狂风人的性格,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把巨浪比作“大块的翡翠”,突出海浪中蕴蓄的力量,也侧面表现出风的猖狂和凶狠。正是这样险恶的环境,烘托出海燕的英勇、敏捷、乐观。
3.归纳“海燕精神”的内涵,探究“海燕精神”的时代意义。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海燕精神”的内涵是“勇敢无畏、乐观自信”。 “海燕精神”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大到国家和时代,会经 历各种不同的大风暴,非常需要像海燕一样英勇无畏的先驱者。 小到每一个生命个体,也常常会经历人生的暴风雨,需要像海燕 一样乐观勇敢地迎接未来。
海
燕
暴风雨将来时
海燕飞翔,海鸥恐惧
海鸭吓坏,企鹅躲藏
渴望
勇敢斗争
乐观无畏
企盼胜利
暴风雨逼近时
暴风雨来临时
乌云压低、雷声轰响
狂风反扑、海燕号叫
坚信
乌云燃烧、闪电游动
暴风雨到、海燕预言
企盼
文章结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