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古代盛世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段话是谁说的?那位同学能够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
二、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
(1)背景: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
(1)政治前提: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2)出现原因
①以史为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例如: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出现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名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房谋杜断”。
②勇于革新: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使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巩固边疆: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盛世出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1.女皇登基: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1)政治方面: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文教方面: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3.历史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
1.出现原因
(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唐玄宗的雄才伟略
重用贤能 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厉行改革 政治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教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盛世出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五、重点归纳
1.归纳唐朝史实,总结封建盛世规律
(1)史实归纳
人物 统治措施关键词 历史影响
唐太宗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完善制度,减省刑罚;重视科举,考核吏治 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武则天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发展科举,重视人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重用贤臣,整顿吏治; 注重文教,发展经济 统治前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2)规律总结
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都是建立在前朝发展的基础之上;都与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者大都实行了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整顿吏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善于用人等。
③从表现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态势。
2.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1)明确标准:我们在评价人物,特别是评价封建统治者的功过是非时,一般要坚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推动了历史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
(2)实施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期间,都实行了改革政治、发展经济、轻徭薄赋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有的直接造就了封建盛世,有的为盛世出现奠定了基础。
(3)得出结论:从总体上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应该给予肯定。
六、随堂演练
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2.在封建社会中,武则天是颇受争议的帝王之一。下列评价中,最可取的一项是( )。
A.她废子自立,是为历史之贼也
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应该肯定
3.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主要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房谋杜断 D.开创科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