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台阶》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台阶》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18: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台阶》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凹凼(dàng) 淌(tǎng)汗 涎(yán)水
B.黏(nián)性 胯(kuà)骨 膝(qī)盖
C.旺盛(shèng) 尴(gān)尬 舀(yǎo)米
D.醒(xǐng)悟 揩(kāi)汗 门槛(qà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3.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浙江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B.《台阶》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理想的农民形象。
C.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新屋”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 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D.《台阶》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语言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
4.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并研制了“嫦娥一号”卫星。
C.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8.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二、语言表达
9.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本文以形绘神地表现了父亲鲜明的个性特点。如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态、动作刻画,表现了父亲既高兴,又尴尬的心情,符合人物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
【片段仿写】请你认真观察母亲的外貌、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母亲的特点。(100字左右)
10.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
盐海中学准备在初三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三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时下,有少数中学生因父母管教严格,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用离家出走的伎俩来恐吓父母。针对这一现象,班上拟开展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1.参考右图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本义:______________。
12.若你认识上述那位用离家出走来恐吓父母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请写出你的说辞。(50字左右)
13.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在内容和格式上共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并更正。
征稿启事
爱好文学的同学们:
为了宣扬“孝”文化,校刊将出一期“孝”文化专刊,特征求下列板块的稿件:名人孝事、家庭趣事、读书笔记。来稿要求:内容健康,文字简洁,字迹清晰,篇幅不超过千字左右为宜。请填写真实的姓名和班级,来稿以班级为单位交至校刊编辑部办公室。
2018年4月23号
校刊编辑部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台阶》,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4.文章第一段“我们家的台阶低”包含什么深刻含义?这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15.“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16.“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选自《台阶》)
17.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19.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①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耳畔传来蝉的鸣叫声。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②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蓝水清,芳草如菌,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声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得甚至失去了蝉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而不虚假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
③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④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这些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呜。
⑤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的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叮咚的溪水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四面起伏的蝉鸣带着些许的夸张正在穿越山涧,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⑥对于家乡,记忆中总有这样的画面:古井边林子的树杈上、庄稼地旁的老树上,鸣唱的蝉总会不知疲倦地站立在枝头。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将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
⑦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有删改)
20.请结合文章第①~②自然段,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拖着长音的蝉呜,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
B.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C.文章第⑤自然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D.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
E.通观全文,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揭示出造成“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这一现象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平衡。
2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D
6.D
7.D
8.C
9.母亲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工作服,正弯腰洗鱼,血污的手麻利地干着。一缕干枯而又焦黄的头发随风飘浮。突然,母亲微微咳嗽起来,佝偻着身子,好一会儿,母亲才直起腰,捶捶胸,敲敲背,一切我都明白了,我和妈妈的目光相遇,她尴尬地笑了。
10.示例:同学们,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写了许多文章,这其中一定有你的得意之作。今天,就请你用优美的朗诵,展示你的才情吧。
11.好好侍奉父母。
12.【示例】同学,你好!我们作为子女,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要挟父母,父母都是为你好,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他们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这样,父母肯定会担心的,你说对吗?
13.①删去开头称呼语。
②“不超过千字左右为宜”删去“左右”。
③日期与“校刊编辑部”调换位置。
14.指我们家的社会地位低。表现出父亲因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为下文写父亲造新屋做铺垫。
15.“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16.“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
17. 让我放鞭炮 浇水使牢实 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
18.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劳动精神
19.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父亲在泥水匠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20.悠长而邈远,充满生机,真实而不虛假。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里蝉鸣此起彼伏、激越豪迈、有气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里蝉鸣的喜爱与陶醉。
22.CE
23.内容上,说明蝉鸣也是诗人的钟情之物,它在诗词中为诗人所美化,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典雅,有文化底蕴。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蝉声的寻觅和“打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