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0 17: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ɡ) 峭壁(qiào) 骨碌(lū)
D.点缀(zhuì) 疲倦(juàn) 倾斜(qī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B.不可捉摸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
C.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
D.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拿出仅有的 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的队伍战胜了。
A.一斗 害怕 靠着 沉重
B.一点 生怕 鼓着 笨重
C.一碗 担心 凭着 繁重
D.一袋 担忧 趁着 深重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B.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二段两次提到“停下来”表现山路难走,也为下文写山势陡峭蓄势,留下悬念,吸引读者。
B.文章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式,极力刻画了雷公岩的陡峭。
C.文中描写红军吃饭用“抢了一碗就吃”,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此时非常的饥饿。
D.《老山界》一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的文章层次。
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陆定一,江苏省无锡人,作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山界”是“越城岭”的土名,文题用土名,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B.《老山界)是--篇革命回忆录,文中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情况,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陆定一的小说《灯光》,由衷地赞叹了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D.红军长征由1934年10月开始,经历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二、语言表达
7.学校举办喜迎建党100周年暨第10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请用饱含微情、简洁有力的语言,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二选一不超过100字。)
(1)诗朗诵《回延安》 (2)舞蹈《老山界》
8.人民网有这样一则标题新闻:
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险”如今瑶胞手中致富“源”
——“老山界”成为广西旅游热点
老山界变了!险峻的山峦已修通了公路,当年贫穷的瑶族等少数民族已阔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当年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已成为森林旅游的热点地区。
读了上面的内容,你有何感想?
三、综合性学习
遵义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爱汉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9.【汉字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依照下面的示例,从“思、芽、愁”中任选一个字造句。
示例:意——心上支撑着一枚太阳,思想就不再流浪。
林——两棵树手挽手,站成绿色的风景。
10.【成语竞猜】成语是汉语中的一朵奇葩,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出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
11.【汉字交流会】为提高中学生的中文水平,遵义多校联名举办的“我爱汉语”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将于4月8日在遵义一中举行,七年级有三位同学进入了决赛,为了提高实力,七年级语文组向学校图书馆借了六本语言类的图书,4月9日前归还。请你以七年级语文组的名义向学校图书馆写一张借条。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老山界》(节选)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度难走的山”的过程。
B.选文通过对夜间举着火把登山景象的诗意描写,运用直接抒情,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赞叹。
C.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叙述,行文前后照应,使情节曲折,富有吸引力。
D.“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陡峭。
13.选文中,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14.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品味词语,如示例。还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请从修辞方法角度给选文画线句做批注。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示例:“奇观”既指眼前的山路崎岖,火光与星光相接的壮丽景象,更指长征这一伟大功业。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坚强意志、英勇精神的赞叹之情。
(2)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鸣咽,像波涛在澎湃。
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各题。
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缀”写出了当时黑夜天空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此句作者以形象贴切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出来。
C.“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抢”字是争夺的意思,写出了红军战士纪律不严明。
D.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艘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7.选文第①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并说说写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
课外阅读
重走老山界
彭华强
①文友来访,一起筹划重走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写过《老山界》一文,老山界于是有了名气。
②老山界又名越城岭,它的中段位于湖南省东安县的舜皇山境内。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时,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
③我们一行从永州出发,前往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午9时,我们顶着火辣辣的骄阳到达了舜皇山,此山因舜帝南巡狩猎驻跸(bì)于此而得名。沿着河谷向娥皇溪进发便来到蝴蝶谷,沿石阶而上入悠长峡谷,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忽见小径旁有一块光滑巨石,其上刻有“庄周梦蝶”四字,果见几只彩蝶在绿丛中翩翩起舞。
④峰回路转,前面的山路陡斜起来。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抬头偶见石壁上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⑤沿着陡峭的石阶一路上行,便到了《老山界》中的越城岭,是这条景点线路的最高峰。有陆公亭在此,亭侧有红军长征路线介绍。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老山界》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细细品味,真为当年红军的坚强、乐观而感慨、喟叹!如今,火把排成“之”字形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但可以见到的是“之”字形的蜿蜒山路。这是一条从山脚伸向云端的路,绝壁上开辟的水泥栈道,宽不盈尺,往上攀登,下面人的嘴几乎触碰到上面人的脚跟。
⑥历尽艰难后,终于登临绝顶,真个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只见群山环绕,苍郁秀美,云拂松涛,雾绕翠岗。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陡峭的梯阶是用竹子做的,踏在上面有点滑,好在没有下雨。“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⑦下得山来,我们坐于溪流边休憩养神,文友们不时发出感叹:“当年红军负重抬着担架和伤员,又不像现在有水泥栈道,不知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才翻越这座大山。”今天的老山界,已成为健身疗养的好地方,但当我们走过这段艰险之路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充满敬仰。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8.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构思行文的?
19.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蝴蝶谷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下文写越城岭有何作用?
20.第④⑤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是援引陆定一《老山界》中的原文,有什么作用?
21.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C
7.示例:我选(2)。回望过去,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历程,我们会永远铭记。展望未来,我们的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缅怀过去,能让我们不忘初心;情景再现,能让我们砥砺前行。请欣赏舞蹈《老山界》。
8.例:昨日之“险”,今日为“源”,革命路已成致富路,令人振奋鼓舞!(符合题意即可)
9.【示例一】思——心灵的田地里,思想的种子在发芽;【示例二】芽——小草的乳牙一冒出,就照亮了春天的希望;【示例三】愁——心上驮着秋的落寞。
10. ①口是心非 ②三言两语 ③里应外合
11.示例:
借 条
今借到校图书馆语言类图书陆本,于2018年4月9日前归还。
此据。
七年级语文组
2018年3月26日
12.B
13.行路难,睡觉难。从“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可以看出“行路难”;老山界山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会骨碌下去,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让人难以入睡,可以看出“睡觉难”。
14.(2)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用一系列的形象来描摹耳边的声响,强调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不可捉摸”的感觉,突出了雷公岩夜晚的寂静,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耳边的声响比作“春蚕在咀嚼桑叶”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的“不可捉摸”的感觉,表现了雷公岩夜晚的寂静,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C
16.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17.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
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寂静。
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18.游览者的行踪。
19.景色幽美、静谧怡人。与下文描写越城岭高峻险拔的山势形成强烈反差,游人也由起初轻松愉悦的心情转而变得胆战心惊,达到扣人心弦的表达效果。
20.引用原文可以将自己亲临目睹的情境与当年阅读《老山界》所产生的联想体验融合起来,更能产生对艰苦环境中的长征战士深切的钦佩之情。
21.这句话升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山界之行的真实感受。重走长征路感念红军战士伟岸的身躯、高尚的情操,从而使作者一行更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提升了思想境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