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部编版(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部编版(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22:27: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古诗三首(三)
三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课堂集中营
王维(699-759)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作者简介
兄弟 倍思亲
xiōng bèi
左右/左中右结构

上下/上中下结构

字词乐园
我 会 认
xiōng dú yì jiā




字词乐园
我 会 写
像他这样坚定执着、不怕吃苦的少(shào)年,现在很少(shǎo)见了。

少见
少年
shǎo
shào
遍插茱萸少(shǎo)一人。
字词乐园
多 音 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佳节:
外乡,外地。
【释义】一个人独自远离家乡,身处他乡,每到节日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美好而欢乐的节日。
课堂集中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凸显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
“倍”字巧妙地表达出他平日对家乡也是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重阳佳节时,更加地思念亲人。
“倍”字用在此处有什么妙处?
课堂集中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
登高:
茱萸:
远。
【释义】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们身配茱萸登上高处时,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感到遗憾。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课堂集中营
诗人并没有直接叙述自己思亲,而是说兄弟们在想他,表现出因不能与之团聚而深感寂寞、倍加思乡的思想感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象
课堂集中营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
写了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课堂集中营
学习思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旅居长安所作。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佳节,但诗人客居长安,孤身异处,思亲之情油然而生。首句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很重,写出了节日中游子的孤寂,具有很强的感染カ。第三句诗人由自己的思亲,设想“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却少了自己可能有的遗憾心情,更进一步写出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课堂集中营
品读赏析
念亲人
思家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异乡
为异客
逢佳节
倍思亲
想家乡
登高处
插茱萸
少一人
倍感孤独
触景生情
课堂集中营
诗歌梳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自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课堂集中营
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三首诗都是描写传统节日的,它们有哪些异同?
  不同点   节日、习俗 表现手法 情感
《元日》 春节 (放鞭炮 饮屠苏 换桃符) 场景烘托。热闹场景哄托节日气氛,喻指除旧布新。 喜庆 欢乐
《清明》 清明节 (扫墓、踏青) 环境衬托。用“雨纷纷”来衬托行人的失魂落魄。 落魄 伤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 想象。通过想象家乡兄弟登高插茱萸,唯独缺少他一人,表现思乡情。 思亲 想家
课堂集中营
学习思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