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语气,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
3、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 ——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自学探究
(一)走进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二)背景介绍(投影)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宣城,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
(三)学生介绍关于李白的传说:
太白醉草吓蛮书
三、整体感知
(一)初读感受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大意。
青山横北郭,(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白水绕东城。(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此地一为别,(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孤蓬万里征。(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浮云游子意,(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 落日故人情。(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挥手自兹去,(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萧萧班马鸣。(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
(三)赏析诗歌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四、特色鉴赏: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五、拓展延伸
读一读以下送别诗,积累丰富诗词。
《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董大》
板书设计:
送友人
李白
五言律诗
押韵 用典
送别诗《送友人》导学案
1.课题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1课时)
2.学习任务: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 (3)体会诗人送别友人真挚而复杂的感受。
3.学习准备: 准备好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及笔记本。边观看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环节主要有: 回顾作家及其作品 在老师指导下,朗读诗歌 在老师的指导下,品味诗歌, 体会写作手法及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