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07:5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图形与几何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的复习,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方面的内容,观察物体和三角形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等。观察物体(二)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图形的运动(二)的复习,使学生加深轴对称的概念,充分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1.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对称轴的画法,能够正确地挑出轴对称图形以及对于不同(组合)图形对称轴的寻找,并能补全轴对称图形。巩固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2.巩固三角形的特点和特性、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综合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综合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等知识解决问题。
3.能从不同方向正确观察到几何体的形状,并能够分清左、右两方向看到的图形形状的差别。通过图形的变换,考查观察方向与形状的关系。通过立体图形的计数,考查学生对遮挡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关注对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等边、等腰三角形的特点的综合应用。对轴对称与平移知识的应用,对空间观念的培养。
【难点】 利用特殊三角形的特点解决问题;对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考点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一、回顾整理。
师:想一想,关于观察物体,你还记得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生2:看一个物体,一般从前面、从上面、从左面看,并能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二、例题讲解
 (1)连线题。
(2)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解答]
(1)
(2)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找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2)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
【参考答案】 (1)左 前 上 (2)B
考点2 三角形的特征
一、回顾整理。
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关于三角形,你还记得哪些知识点
预设 生1: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生2: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3条高。
生3:为了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生4: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画高要用虚线表示,标上垂直符号。
师:画出三个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学生独立做,订正时强调画高用虚线,标垂直符号)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看见兔妈妈搭的三角形房子非常牢固,它们都要改造自己家的房子。小象准备了三根木料做屋顶,长分别是15米、25米、2米。同学们,它为什么做出三角形的房子呢
预设 生: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那它能围成房子吗
预设: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呢
预设 生: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课件出示)
二、例题讲解。
 (1)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一组数后打√,不能的打 。
3 cm,4 cm,5 cm。 (  )
2 cm,2 cm,5 cm。 (  )
3 cm,3 cm,5 cm。 (  )
(2)举例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解答] (1)√   √ (2)自行车的车架,塔吊的架子,房子的梁等。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第(  )组中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2)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3)乐乐用小木棍围成的篱笆稳固吗 如果不稳固,你能帮他添上一根小木棍变得稳固吗 试着画一画。
【参考答案】 (1)A (2)略 (3)不稳定。如图所示。
考点3 三角形的分类
一、回顾整理。
师: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分类吗
三角形
预设 生: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师:说一说这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预设 生:三角形按角分类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师小结: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它是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都是45°。
二、例题讲解。
 (1)判断:
①用三条线段肯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
②每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锐角。 (  )
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一个三角形只有两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一个(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钝角或直角
(3)画一个腰长是3 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答] (1)①  ②  ③  (2)C (3)略
三、巩固练习。
(1)三角形按角分类有(  )、(  )和(  );按边分类有(  )三角形和(  )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他两个内角各是(  )度和(  )度,这是(  )三角形。
【参考答案】 (1)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 不等边 (2)15 (3)60 60 等边
考点4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回顾整理。
师:还记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预设 生:180°。
师: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预设 生:360°。
二、例题讲解。
 (1)判断: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后面括号里画√,不能组成三角形的画 。
①40°,45°,70°。 (  )
②60°,50°,60°。 (  )
③80°,20°,80°。 (  )
(2)填空: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 ,另一角是70°,第三个角是(  )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3)老师今天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风筝,已知顶角的度数是70度,你能帮老师算一算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多少度吗
[解答] (1)①  ②  ③√ (2)60 锐角 (3)(180-70)÷2=55(度)
三、巩固练习。
(1)求未知角的度数。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20°,另一个锐角是(  )。
(3)当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  )三角形。
【参考答案】 (1)96° 34° 66° (2)70° (3)直角
考点5 轴对称图形及性质
一、回顾整理。
师:中国的剪纸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预设 生:轴对称知识。
师:还记得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吗
预设 生: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你还记得轴对称图形是如何画的吗
预设 生:轴对称图形的画法:A.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B.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C.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D.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例题讲解。
 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解答] (画对称轴略)2条 4条 3条 6条 无数条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这个图案有(  )条对称轴,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
(3)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
【参考答案】 (1)2(画图略) (2)√ √   √ √ √ √ √ (3)3 1 1
考点6 平移
一、回顾整理。
师:还记得关于平移的有关知识吗
预设 生1: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生2: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生3: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连接。
师:应用平移我们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 生:会用割补平移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二、例题讲解。
 (1)图形(1)向(  )平移了(  )格;图形(2)向(  )平移了(  )格;图形(3)向(  )平移了(  )格。
(2)如图,大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阴影的宽为2厘米,则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
A.36平方厘米
B.40平方厘米
C.48平方厘米
[解答] (1)上 2 左 5 右 6 (2)C
三、巩固练习。
(1)小汽车向(  )平移了(  )格;小船向(  )平移了(  )格;小飞机向(  )平移了(  )格。
(2)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  )图形。
(3)分别画出将下面图形向下平移4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参考答案】 (1)右 8 左 7 上 4 (2)B (3)略
练习1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第8,9,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参考答案】 8.∠1=90°-60°=30° ∠2=90°-60°=30° ∠1=180°-20°-(180°-53°)=33° 9.可能是4 cm,5 cm,6 cm,7 cm,8 cm,9 cm,10 cm。 10.10 2 2 2 4 4
练习2
完成相关习题。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 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生2: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生3: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它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
生4: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生5:有三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生6:我复习了通过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生7:我复移后的物体形状和大小不变,同时通过平移可以解决一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作业1
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五第11,12,13题。
作业2
完成相关习题。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三角形 图形的运动(二)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    平移及性质:①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②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包括:(1)观察物体;(2)三角形;(3)图形的运动。“图形与几何”概念很多,几何的知识对四年级学生又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这些内容时,我采用“先梳理——再动手操作——最后强化”的模式。通过复习,系统整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这节课的知识点分类明确,条理清晰。特别是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很容易由一种三角形引出其他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描述其特征和特性。观察物体和轴对称、平移的知识,难度相对偏大,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及相关内容的补充。从教学效果来看:
1.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显得清晰明了,突出了复习的系统性。
2.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3.能够把知识点和一定的练习相融合,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利于复习知识进一步巩固。
4.利用复习课来回顾、整理、沟通、拓展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判断正误。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慢慢地养成学习习惯。
由于是复习课,所含知识广,范围大,时间有限,复习知识时在知识的运用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能深度不够,如何突出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今后教学应思考的问题。
再次教学复习课中,要对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把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罗列出所有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充分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