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印度
标题 印度 课时/总课时 1/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亚洲、东南亚、日本等区域地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根据图片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2)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大国,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3)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邻国和自然环境; 4)联系印度的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地图和资料,简要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人口问题严峻,我们应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阅读地图资料,联系印度的自然条件,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教学难点 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方法】
读图导学、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泰姬陵 观看思考回答 激发兴趣
寻找印度 地理位置 展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展示:南亚国家图 1、确定印度是南亚大国; 2、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一: 1)找出印度的纬度范围及穿过的重要纬线,确定其主要的温度带; 2)找出印度周围濒临的海洋; 3)找出印度的邻国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小结:印度热量充足、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1.培养学生的读图、 析图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走进印度 走进印度 承转 【视频:有趣的印度】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文明古国 提问:古印度人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呢?印度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印度的第一大宗教是什么呢?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上内容 【视频:文明古国】 小结:宗教对印度人的生活、文化影响深远。 自主学习 思考回答 视觉感受文明古国的魅力。 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人口大国 展示图表:印度人口数量大、增速快 图片展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小结:提出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人口的特点:数量大增速快 明确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使学生形成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农业大国 展示:印度美食 2、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和印度资源位次表 小结:印度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黄麻、甘蔗和茶叶。 3、展示:印度地形河流图和亚洲气候图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二: 1)找出主要的地形区,说说印度的地形特征; 2)找出主要的河流,说出分布特征; 3)说出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4、合作讨论(完成学案三):请你根据印度主要农作物、降水量的分布图、地形、河流分布图,分析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选出正确的答案填在对应的位置) 小结:印度自然环境优越。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不同的农作物,达到了因地制宜的效果。 5、生活地理:合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合作讨论 完成填表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2.温故而知新,根据所学来完成新知识的生成; 3.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在分析作物分布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的思想观念; 4.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印度印象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畅所欲言 建构知识体系
我来剪剪看 印度的形状像个倒三角形,请同学们课后用卡纸剪一个倒三角形,同时在对应位置标出其位置、河流、主要的地形区等。 课后作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