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一、分享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的经典之作《紫藤萝瀑布》。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自主学习,现在咱们先一起分享收获。
生:在读这篇文章时,我积累了五个词语:迸溅、挑逗、伫立、笼罩、伶仃
生:我还积累了两个成语:忍俊不禁、仙露琼浆
师:“忍俊不禁”什么意思?
生:忍不住笑。
师:注意这个词含有“笑”的意思。
生: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文章前后呼应,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生:我感觉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作者借紫藤萝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两个同学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写法,一个是句子间的前后呼应,一个是整篇文章的托物言志。同学们在课本上记一下,希望以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生:我觉得文章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详细地说一下吗?
生:题目“紫藤萝瀑布”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壮观。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地方很多,如课文第二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第6段“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运用的都是比喻。
师:拟人句呢?
生:课文第2自然段“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生:老师,还有第3自然段“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第4自然段“‘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第5自然段“‘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也是拟人句。
师:这些句子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
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盛”。课文第二段有句话:“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这也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
(教师随机板书:盛)
师: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辉煌的淡紫色”是从色彩上写的,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让我想到了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紫藤萝的壮观、盛大;“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我在开花!”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师:分析的非常好,既紧扣文本,又抓住了关键词语,同时给“盛”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生:老师,除了“盛”之外,我还读出了紫藤萝的“美”。你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教师随机板书:美)
生:老师,作者把“每一朵盛开的花”比作“帆”,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扬帆远航,美丽中孕育着希望。
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但善于读书,还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老师为你们点赞。
生:紫藤萝还有一个特点:乐,快乐、乐观。你看它们“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你看它们“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你看它们“在笑,在嚷嚷,‘我在开花!’”我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紫藤萝花的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活泼可爱,乐观向上。
(教师随机板书:乐)
师:我发现你是在用心体会,用心感受。
生:从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中,我发现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第二段从整体上写紫藤萝,突出“盛”,第三至五段重点写“花朵儿”,体现“乐”;第六段侧重写“每一朵花”,表现“美”。
生:你不但善于倾听,更善于总结。那么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生:喜爱,赞美。“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其调皮可爱之状呼之欲出,让人油然而生爱意。“它们在笑”其实也是“我在笑”,作者被充满生命力的紫藤萝所感染,内心受到触动,“笑”中有爱,有赞美。这就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情景交融,这个词用的真好。作者被眼前的紫藤萝吸引住了,它们有旺盛的生命力,乐观向上,美丽中孕育希望,所以作者不由得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喜爱、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凑上去,想摘一朵。
生: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发现文章写了三部分内容,第1—7自然段写了眼前的紫藤萝;第8自然段写了十年前的紫藤萝;最后三个段落写了自己的感悟。
师:这个同学用很简练的语言叙述了文章的内容,非常好。你能用几个词语简单地概括一下吗?
生:写“眼前的紫藤萝”可以概括为“赏花”,写“十年前的紫藤萝”可以概括为“忆花”,写“自己的感悟”可以概括为“悟花”。
师:用词非常准确,思路非常清楚,对文章整体把握地非常到位。
二、质疑
师:从同学们发言中,我发现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强,收获多,真正走进了文本。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没有?
生:老师,我在学习时,遇到一个问题:文章题目是“紫藤萝瀑布”,但第8段中的紫藤萝似乎与瀑布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删去是不是更简洁?
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文章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这样写难道仅仅是为了前后呼应吗?
三、解惑
师: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先一起读一下第8段,看这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删去?
【投影展示】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师:这株紫藤萝有什么特点?
生:花朵稀落,伶仃,最终拆掉,改种果树。生命遭到扼杀。
师:你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概括。那紫藤萝为什么遭到这样的厄运?
生:“爬得很高”说明它具有生长能力;“从来都稀落”说明它从来没有自由地开过花;“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说明它不敢开花,怕引起注意;“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说明它小心翼翼,看周围的反应;“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说明当时的环境不允许开花。
师:你读出了言外之意。为什么不允许开花?
生: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师:“那时的说法是”中“那时”指什么时候?
生:文革时期,文章结尾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82年5月6日。十年前,应该是1972年,正是文革时期。
师:这期间,连花都不能养,你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啊?
生:老师,我感觉课本上有一个字用的非常好,“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中“枯”字,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槐树是古树,也写出了槐树已经枯败、枯萎、枯竭,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紫藤萝依傍的环境都如此,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它只能察言观色,拭目以待。
生:学习历史知道,文革时期,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许多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师:那么,写这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生:和眼前旺盛的紫藤萝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原因,因为作者认为“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生:通过对比,写出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看花前的“我”是焦虑悲痛的,看花中的“我”是宁静而喜悦的,看花后的“我”是开朗而坚定的。
师:借物抒情,能结合作者情感变化来谈,老师为你点赞。
生:通过对比,写出了时代的变化。十年前,是让人忧虑的年代;十年后,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写时代的进步。
师:我们从花败花开、花枯花荣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
生:通过对比,引出启示,悟出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段文字,既给文章敷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议论预设了基础。
【投影展示】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这句话怎么理解?
(学生沉默)
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通过对比,我们感到了花的不幸。那么人的不幸表现在哪里呢?
【投影展示】
课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原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师:同学们比较这两个句子,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我感觉课文两个意思:压在我心上的来自两方面,一是生死的疑惑,二是疾病的痛楚;原文,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好像与她兄弟有关,是一个方面。
师:这个同学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你感觉那种方式好?
生:原文好,作者的焦虑和悲痛来自他的兄弟,比较明确。
生:现在这种改动好,设置悬念,引发我们思考,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来自何方?
生:通过比较,我们能感受到“生死的疑惑是来自手足之情”,但是“疾病的痛楚”引人深思。
师:作者宗璞,是冯友兰之女,著名的作家。我们通过阅读她这段时期的文章,再次走进那段历史。
【投影展示】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忍受。 ——《野葫芦引》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花朝节的纪念》
我活着,随即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
生:“挨千刀的”说明作者身体经受病痛,异常痛苦。
生: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我读出了一种无奈和酸楚。
生:作者身体经受病痛,心灵受到打击,身心都在经受摧残。
师:这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惨痛的十年浩劫,宗璞经历过,活了下来。
【投影展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哭小弟》
师:她仅仅哭小弟吗?
生:不是,是哭我们这一代人,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师:所以,宗璞也是不幸的,家事变故,疾病袭击,小弟病重,时代创伤,当时宗璞心中经历着怎样的痛楚和创伤啊!但是她没有怨言,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写自己的经历。
这就是宗璞,一个经历了十年文革痛苦的女子;饱受病痛折磨的女子;眼睁睁看着拳头般大的肿瘤从小弟身上取出来的女子……她没有泪流成河,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花和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却是无止境的。
【投影展示】
花和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却是无止境的。
师:“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怎样理解?
生: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如河,河流奔腾不息,就会永无止境。
师:面对不幸、挫折,我们如何做才能使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
生:像紫藤萝那样,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我在开花!”
生:像作者那样,不抱怨,不悲观,乐观坦然地去面对。
师:课文中怎么写的?
生: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师:“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这样写难道仅仅是为了前后呼应吗?
生: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眼前的紫藤萝中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内心变得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内心一定会有很多的触动。老师想赠给同学们一句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假如人生有一千个理由让你哭泣,那么我们也应该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去笑对人生。”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