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化学期中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Br:8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下列溶液中,常温下水电离的[H+]大于10-7mol/L的是:
A.NH4Cl B.NH3·H2O C.HAc D.NaHSO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虽然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B.纯水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c(OH—)增大
D.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可抑制水的电离
.下列溶液均是50ml,若分别向其中加入0.5mol/L盐酸,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的是:
A.0.5mol/L的H2SO4 B.0.5mol/L的NaOH
C.0.5mol/L的NH3·H2O D.0.5mol/L的AgNO3
.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B.
C.[H+]和[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在pH=0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ClO-、Na+、NO3- B.NH4+、Al3+、SO42-、NO3-
C.K+、MnO4-、Cl-、SO42- D.Na+、NO3-、HSO3-、K+[
.按图a中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电极均为银棒,若图b的X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情况是:
A.c(Ag+) B.c(NO3-)
C.溶液的pH D.银棒质量
.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某电极上有氢气产生,则此电极为正极
C.在外电路上电子流出的为正极
D.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关于氯化铁水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饱和时,无论加氯化铁饱和溶液还是加水稀释,水解平衡均正向移动
B.其他条件相同时,越浓的氯化铁溶液Fe3+的水解程度越小
C.同浓度的FeCl3溶液,其他条件相同时,高温时Fe3+的水解程度较低温时小
D.为抑制Fe3+水解,较好地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盐酸
.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为CH3COONa、NH3·H2O、CH3COOH、Na2SO4中的一种,相同温度下,甲与乙两种溶液的pH相同,甲与丙两种溶液中的水的电离程度相同,则丙为:
A.NH3·H2O B.CH3COONa
C.CH3COOH D.Na2SO4
.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pH变大
②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9
③可以用食醋清除热水瓶内的水垢
④pH=2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pH小于5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用Hln表示)或弱碱,其分子形式与电离出的ln—形式颜色不同,在pH值不同的溶液中之所以能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溶于水后发生如下电离:HlnH++ln— ,已知在pH<3.1的溶液中呈红色,在pH>4.4的溶液中呈黄色,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Hln呈红色 B.ln—呈黄色
C.遇pH值介于3.1~4.4的溶液可能呈橙色 D.Hln呈黄色
.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2O2 B.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C.PCl3的水解产物是PH3和HClO D.Mg3N2水解生成NH3和Mg(OH)2
.要求设计实验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不正确的是:
A.王勃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杨炯同学:用加热方法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3+,说明含有Fe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卢照邻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骆宾王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少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Ca2++2ClO-+SO2+H2O→CaSO3↓+2HClO
B.Cl2与冷水反应:Cl2+H2OCl-+ClO-+2H+
C.NaHCO3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
.25℃时,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且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酸溶液的体积(V1)与碱溶液的体积(V2)的关系是
A.V1=102V2 B.V2=102V1 C.V1=2V2 D. V2=2V1
.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HSO3和NaHCO3的中性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
c(Na+)=c(HRO3-)+2c(RO32-)
B.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
c(Na+)>c(Cl-)>c(CH3COOH)
C.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三种溶
液中c(NH4+):①<③<②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
.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0.2mol中子 B.0.4mol电子
C.0.2mol质子 D.0.4mol分子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质量增加的是:
A.Na B.Na2O2 C.NaOH D.Na2CO3·10H2O
.在0.1mol/LNa2S的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H2S]+[HS-]+[S2-]=0.1 mol/L
B.[Na+]+[H+]=2[S2-]+ [HS-]+[OH-]
C.[OH-]= [H+]+ [HS-]+2 [H2S]
D.2[Na+]= [S2-]+ [HS-]+[H2S]
.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弱酸HX溶液与NaX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Na+]>[X-],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OH-]<[H+] B.[HX]<[X-]
C.[X-]+[HX]=2 [Na+] D.[HX]+[H+]= [Na+]+[OH-]
.镁粉与一定量盐酸反应时,速率太快,为了减缓反应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以加入的物质是:
A.H2O B.Na2CO3 C.NaOH D.CH3COONa
.常温下将pH=2的HCl溶液V1 mL与pH=a的氨水V2 mL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12,混合后溶液pH>7,则V2一定大于V1
B.若a=12,混合后溶液pH=7,则混合溶液V总>2V2
C.若V1=V2,且HCl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则a<12
D.若V1=V2,且a=12,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c(H+)>c(OH-)
三、填空题
.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l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该溶液蒸干后再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
.室温下,在U形管里用A、B两根惰性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B电极是_______极,它与电源的_______极相连接,B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时______电极附近先变红(填A或B电极),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电解饱和食盐水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温下,将0.01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 混合溶液。判断:
(1)除水分子外,溶液中共有______________种微粒。
(2)溶液中有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 mol,它们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______mol。
.在长期载人太空飞行的宇航器中,每个宇航员平均每天需要消耗0.9 kg氧气,呼出1.0 kg二氧化碳。为了能保持飞船座舱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宇航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探索。有的科学家提出“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即不断把座舱内的空气通过盛有金属过氧化物(以过氧化钠为例)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充入座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处理后的气体充入座舱时,应注意采取的一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用超氧化钾(KO2)代替过氧化钠供氧,(反应产物和过氧化钠类似),预计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10
20
30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pH
8.3
8.4
8.5
8.8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
(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_______。
A.Ba(OH)2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_______(填“>”、“<”或“=”)8.3,则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_____(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必须写出计算过程)
.室温下向20mL、c(OH-)=0.3mol/L的NaOH与Ba(OH)2溶液中滴加0.05mol/L的硫酸并不断地振荡,产生的沉淀随所加硫酸的体积(V)变化关系如图(混合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1)图中A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原混合溶液中Ba(OH)2为__________mol/L
(2)当滴加H2SO4的体积至V2时,混合溶液的pH=7,则V2=_______mL
.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________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