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
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裴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最重礼教,各种礼制均有详细记载。其中,尤以丧礼的记迷为多。在孔于
看来,“人之大端”有三:养生、送死和事鬼神。孟子亦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把“养生”与“丧死”看作是王道治世的两大根基。甚至认为“丧死”之事
更为重要:“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儒家之所以如此重视
送死”之事,是因为其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儒家首先肯定人类作为世界上最有情智的群体,对
于死去亲人的情感远胜于其他动物。认为作为万物之中最“有知”的生物,对逝去的亲人理当表现
出悲成与敬畏之心来,反之,是危险的。苟子强烈批评“送死不忠厚”之人,谓“送死不忠厚”的做法
是“奸人之道”,他之所以仅由“送死不忠厚”就如此“武断”地在道德上给予此类人以判定,是其见
订微知著,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他“生者”也必不忠厚,对待文化传统也
必定不敬。
我们一般认为仁只是关于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理论。其实,在儒家看来,仁首先要处理生
者与死者的关系,如果生者对死去的亲人尚且没有痛惜与敬慎之心,对待周围并无亲情关系的人又
怎能有怜惜与关爱之心呢 依孟子的观点,人之性善,皆因其有侧隐之心,而对自己逝去的亲人尚
无侧隐之心的人,此善端已不存也,善端不存则与禽兽无异也。这也正是儒家要把“事死”作为孝
的终极标准的内在原因。
丧礼是形成稳定共同体的文化结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丧礼是家族内部的“头等大事”,当
线一个家族中有老人去世,所有族人都把给这位长者送终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另外,丧葬并非丧
礼的终结,作为丧礼的延续,祭祖活动也是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敬天法祖,是儒家礼仪的核
心,感念先祖之德行,正是为了修正自身的德行,同时,他们也深信对祖先的感念必将得到祖先的荫
佑。因此,丧葬和祭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家族内部的血缘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
此外,丧祭之礼是一种具有宗教仪式感的礼制体系,但又不是宗教。中国人这种对于鬼神的处
理方式,并不过分追求外在化和实体化,而是通过化礼为俗的方式,把宗教性的信仰与情感内化入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1-(共10页)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代文阅读(36
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
观点和孟子观点混为一谈了,原文说
大端’有三养生、送死和事鬼
B项,“在儒家看来,仁是关于传统社会中
往的理论”错,原文说的是
般认为仁只是关
只是说“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
者也必不忠厚,对待文化传统
敬”,无法推出“丧葬改革是错误的”这个结论。故
分)A(A项
今丧祭之礼的内涵利
传统丧礼为首
所内蕴的文化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
丧礼内涵和文化体系一致,况且儒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都在与时俱进,也不
分
的说法有失武断
反语,作者并不认为荀子的
失武断
是觉得他能够"见微知著”,“从此类人对待逝者的态度就已经推知了其对待其他‘生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料一图表,其
岁的和2-5岁的比较,比较焦虑家长没有增长,仍是27%,2-5岁的和6-12岁的比较,非常焦虑家长没有
大幅增长”不正确。故选B)
3分)D(A项,“这是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最大的原因”错。材料二第一段只
政策与家长的理想间存在
家长却无能为
料中未显示"政策与家长对教育理想之间存在差异“是最大焦虑原因
项,“‘教育焦虑造成
果倒置。材料二第二段说“教育资源在客观上存在差
较为发达、教育资源配置较为均衡的地区,家长也会担忧孩子不能获
教育资源”,材料三第一段
教育资源供给仍不充分。‘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仍有较大差异,择校热’热度难降,校外
训火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
见应当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
矛盾造成了“教育焦虑"。C项,“只要就能"条件错误,文中”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
同定位,家校协同发
咸轻负担、化解焦虑的关键
选D)
6.(6分)(1)材料二侧重介绍家长教育焦虑产生的原因,从政策不稳定性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两方面进行介
3分)(2)材料三侧重从如何化解家长教育焦虑
议①优化教育资
教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3分)C
学”错误。
年这样
也这样,哪块
们不在
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
就没了 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
思考的是土地与人的关系
8.(6
指脚
被太阳炙烤得滚烫。②指爹对老家
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
是人的最终
对
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
点2分,意近目
9.(6分)①连缀全文
抡镐头”这一细
全文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使
整
富人物形象。这
反复出现,突出爹拼力开荒劳作的场景
现爹对土地的痴迷热爱
③深化小说主题。最后写娘扛着镐头和“我¨从爹手里接过镐头劳作的情景,表现岀“我”和
解了他对土地的痴情,暗示这种对土地依恋坚守的精神将传承下去。(每点2分,意近即可
文期末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