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岳麓版历史教材梳理(八、九年级)
柳州市龙城中学 郝燕虹
2012.9.20一、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背景(原因、目的、条件)
时间
人物
经过(开始、高潮、转折、结束)
内容(措施、表现)
结果
影响(性质、意义、作用、教训、评价)
原因从广度看: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
思想等各方面的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
治、思想等因素原因从深度看: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
(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原因从不同角度看:
原因=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原因的广度、深度、角度这些不同层面之间既有层次的区别,又有联系和渗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的原因:
内因:①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仍然
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②日本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手工工场。
③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要求改变现状。
外因: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
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日本,日本主权
开始丧失,经济遭到破坏。例:①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③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
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
为主要侵略目标。
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例: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内因:①经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发展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
外因:①政治、经济: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②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条件侧重于原因方面的有利因素
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
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条件:
政治条件: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经济条件:大批可供雇用的劳动力、雄厚的
资本、急剧扩大的海外市场。
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技术积累条件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干部条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
目的典型语言表述:“为了……”句式
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内容(措施、表现)各种重要的制度、政策、改革、条约、纲领、计划、文献等都需要分析内容
分析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入手
区别不同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实施效果
分析内容的角度例:《辛丑条约》的内容:
经济上: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军事上: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低。
外交上: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
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区别不同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实施效果例:《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在罗斯福新政中提高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的措施是什么?
——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南京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的侵略目的?
——五口通商性质领导阶级(领导者)+任务+手段+结果
例: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文化运动。
南北战争的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
级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
南的无产 阶级政党。影响(意义、作用)一般来说,影响、作用往往是中性的,而意义更侧重积极的、良好的方面。
影响、意义=国内+国际
影响、作用=积极(贡献)+消极(局限)
影响、意义、作用=政治+经济+思想……
影响(意义、作用)例: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
的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巩固了新
中国的政权。
国际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影响(意义、作用)
例: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积极: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
们追求救国 救民真理的热情。
消极( 局限):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
明真正的出路。
影响(意义、作用)
例:辛亥革命的影响:
政治影响: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济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梳理教材时的注意事项突出目标意识 、单元意识
联系前后知识点以便形成系统
对同类事件和现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抓住一个历史事件的流变
大字小字结合形成完整知识面貌
结论性文字找准关键词
注意辨析语言表述近似的易混之处
三、梳理构架一、单元特点和关键解读
二、可以联系的知识点一.单元特点和关键解读“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元特点和关键解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过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一.单元特点和关键解读“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要牢牢抓住“政治经济不平衡”这个关键点
二战后的世界抓住“两大社会制度的对峙”这个关键点
一.单元特点和关键解读二.可联系并构建知识体系的地方:(一)纵向:
某一国家、某一地区不同时期进行 联系。
(二)横向
将整个世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进行联系。 纵向联系(中国)列强侵略 近代化探索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中共成立
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 黄埔军校
纵向联系(世界)资本主义萌芽 意大利
新航路开辟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横向联系新航路开辟 拉丁美洲 拉美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拉美独立战争
英法殖民扩张 俄、日改革
横向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横向联系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传播
横向联系1929-1933经济危机 日本法西斯 侵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
二战后世界霸主美国 抗美援朝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实力衰退 尼克松访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