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3溶液的浓度同步练习
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1.某物质在某一温度的溶解度为25克,则在该温度下配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15%
B.10%
C.20%
D.25%
2.某温度下,把20 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硝酸钾晶体4 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
A.25%
B.20%
C.16%
D.4%
3.一杯50℃氯化钠溶液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不计乙溶液变成丙溶液过程中水分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可能是5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B.乙溶液一定是5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4.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 g,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
①1% ②20% ③25% ④26.5% ⑤27% ⑥36%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⑥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水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6.如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B.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剂质量不变
D.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7.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0~60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60 ℃时的 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
C.20 ℃,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KNO3
D.60 ℃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0%的KNO3溶液
8.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__不饱和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40__g__。
(3)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c__(填序号)。
a.40% b.37.5% c.28.6%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36% B.26.5% C.26.4% D.25.6%
10.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 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 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 ℃,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1.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硝酸钾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1)从表中数据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KNO3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在__A__(填字母序号)之间。
A.20 ℃~30 ℃ B.30 ℃~40 ℃ C.40 ℃~50 ℃
(2)20 ℃时,将50 g硝酸钾与100 g水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的溶液是硝酸钾的__饱和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升高到40 ℃,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33.3%__(精确到0.1%)。
(3)保持温度为20 ℃,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__。
第2课时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1.现有100 g 2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4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5∶4
2.把20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2 000 g,其质量分数为 ( )
A.20% B.2% C.0.2% D.0.02%
3.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
A.50 g B.10 g C.100 g D.40 g
4.以下是KCl溶解度的部分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 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20 ℃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40 ℃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60 ℃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降温至40 ℃有晶体析出
5.实验室购进一瓶新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电解水的实验中,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若要配制16%的稀硫酸500 g,则需用该浓硫酸多少mL?需加入水多少mL
(2)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配制好的16%的稀硫酸50 g进行电解,其中硫酸溶质不会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 g,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1)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可知:①__25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20 ℃时,100 g水中加入50 g A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130__g。
③若A中混有少量的B,用__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__的方法可得到较纯的A。
将75 g 20%的NaCl溶液稀释成15%的NaCl溶液,需加水__25__mL(水的密度近似为1 g/cm3)。在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如采用右图所示的方法读取数据(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7.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铁粉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0.6__g。
(2)求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3)从上述铁粉样品中分离出纯铁粉的方法是__利用磁铁吸引__。
8.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 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将100 g稀硫酸分5次加入其中,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物的总质量记录于如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g)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的总质量 (g)
第1次 20 39.9
第2次 20 59.8
第3次 20 79.7
第4次 20 99.6
第5次 20 119.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0.4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中画出氢气的产生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