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27张PPT)+4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27张PPT)+4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0 09:29:58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百年深圳
今日深圳
昨日深圳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的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
观看视频《春天的故事》,预习本课内容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通过教材中地图,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3.通过分析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大逃港
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当时宝安(今深圳)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在7角钱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
20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逼”出来的,共产主义曾经描绘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伟壮丽的图景,但是,后来的进程却使人失望,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未能实现对民众的承诺。 ——《大逃港》
材料一: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元……全国有2∕3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
材料二:(1978年5月)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的煤矿用2000个工人,中国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1分钟起落1架飞机,而北京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1架,还搞得手忙脚乱。 ——《西欧五国考察见闻录》
材料三: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0年代我国先后与日、德、美等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背景分析: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
的农业
的工业
的经济
缓和的外交
落后
低效
封闭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为何要对外开放?
1. 搞经济建设的需要(资金、技术、经验等)
2. 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20年前,在深圳宝安县采访时,一位曾经逃过港,后来又被村民们推选为村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的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邓小平为什么要在深圳办经济特区吗?”我一时语塞。
是啊,邓小平为什么不提出在新疆,在黑龙江,在广西的凭祥,在吉林的延边……办特区,而单单选择了深圳呢?——《大逃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设立经济特区
1. 时间
1980年
2. 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观看视频《经济特区的建立》
3. 意义
特区成为“窗口”和“试验田”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材料一: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1980年3月30日
1.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二: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2.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厦门
深圳
汕头
珠海
材料:“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为它面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面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面对着台湾.——邓小平
①沿海交通便利。
②临近港澳台,
靠近国际市场。
③华侨众多,
有利于吸引侨资。
原因:
为什么选择这几个城市?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来这里创业。短短几年时间,深圳就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快速发展成一座现代化都市,连外国人都惊呼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深圳的发展,是对外开放的缩影。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视频:改革开放的深圳
深圳速度
中冶集团中国一冶在承建深圳国商大厦时以平均不到5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速度”,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80年代的时代格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代名词。
1. 释义
1985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一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刷新了“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是改革开放中国建设发展的象征,它是一个时代快速发展的符号,已经成为一个高速度高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而深入人心,激励着大家争分夺秒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2. 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 时间
1984年
2. 城市
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共14个大中港口城市
3. 意义
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在沿海形成了从南到北的主干线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1. 时间
198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将长三角、珠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对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意义
3. 原因
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引进外商投资;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工业化建设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83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开发海南岛: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五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的范围为海南本岛。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
视频:从经济特区到开放浦东
——开放浦东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
1. 背景
2. 时间
1990年
3. 意义
那时,上海市区没有大型过江桥梁,过江要靠轮渡,极为不便,如果有急事要从浦东赶到浦西,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宁要浦东一张床,不要浦西一套房
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入了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对周边地区的体制创新示范效应和商业机会外溢效应已经得到显著的发挥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90年,浦东新区的GDP才60亿元。到了2019年,浦东新区经济的GDP达到了12734亿元,浦东财政总收入完成3610.62亿元。这个数字与长沙这样规模的城市相当。
4. 浦东的发展
今日浦东
——开放浦东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开放内陆和沿边城市
1. 时间
1992年6月
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
2. 城市
沿江开放对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 意义
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明、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
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地区,有黑河、绥芬河、珲春、满洲里、二连浩特、伊宁等城市等15个城市。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的开放,是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出的第四步。
对外开放
1. 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2. 特点
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选择结果。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使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3. 意义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浦东
经 济 特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 地


线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一场艰难坎坷的谈判
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实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历经15年谈判,最终在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于当地时间11日晚在多哈签署中国入世议定书。
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材料:对普通百姓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将进一步下降… …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实惠… …同时,我国部分行业的垄断也将会被打破,消费者也同样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讨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还是弊?
材料1:1995—2001年进出口总额平均年增长12%,GDP年均增长8.92%;2002—2006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5%,GDP年均增长9.45%。
材料2:WTO是经济强国拆除经济弱国自我保护屏障的战略工具。如果听任“市场浪漫主义”,中国经济未及起飞,就可能先被击毁在跑道上。作为经济弱国的中国,可能会成为经济强国的食物。
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机遇与挑战并存
改革开放及对外开放的格局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中国农村实行了最初由安徽小岗村采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再到沿海开放区,最后到内地。
对外开放步骤:
1. 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2. 开放沿海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3. 设经济开放区:决定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边疆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4. 开放了一批内地城市。
3. 开放格局:现在对外开放地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1. 背景不同
2. 行使主权情况不同
4. 影响不同
3. 内容不同
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近代前期的清政府腐败落后,国家主权无法独立;新时期的中国政府已经赢得独立自主,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
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是被逼的,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经济畸形发展,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课堂小结
对外开放
1980年,4个经济特区
1988年,1个经济特区
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3个经济开放区
90年代,内地(上海浦东)
多层次
有重点
点线面
对外开放
新阶段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机遇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