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1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
3.通过对施用化肥及农药的“利”与“弊”的思考,形成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了解施用化肥的注意事项及“利”与“弊”。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各种农作物,同学们你知道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哪些营养吗?
【总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养分……
【问题】图片展示倒伏的玉米、叶片发黄的大豆、植株矮小的番茄等。这些植物在生长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过渡】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就是说明肥料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讲解】人类最初使用的肥料是人畜粪便、植物体等沤制的天然有机肥料。18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了解,出现了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之后,増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图片展示】1949~1985年化肥使用量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问题】你知道农作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吗?(科普视频:植物营养之元素)
【总结】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另外还有一些微量营养元素:B、Cu、Mn、Mo、Zn、Fe、Cl等。其中氮、磷、钾等元素是在植物生长中较大。
【讲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需求量较大,它们无法从土壤中自己获得满足,因此补充氮、磷、钾等元素成为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必然措施。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成为了最主要的肥料,当然还有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复合肥。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各类肥料的种类及作用,以及植物生长中缺少这些元素所表现的状况等。
【总结与交流】:
1.氮肥
化学成分(图片展示) 主要作用 植物缺氮症状(图片展示)
1.含氮化合物:尿素[CO(NH2)2]、氨水(NH3﹒H2O) 2.铵盐: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 3.硝酸盐:硝酸铵(NH4NO3)、硝酸钠(NaNO3)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具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缺氮的农作物叶片枯黄
另外,自然界中有其自有的固氮途径,如植物固氮、雷电固氮。
2.磷肥
化学成分(图片展示) 主要作用 植物缺磷症状(图片展示)
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缺磷的农作物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3.钾肥
化学成分(图片展示) 主要作用 植物缺钾症状(图片展示)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钾在植物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量较高,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叶片边缘和尖端发黄,并逐渐焦枯;易倒伏。
4.复合肥
化学成分(图片展示) 主要作用
磷铵[NH4H2PO4(磷酸二氢铵)和 (NH4)2 HPO4(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 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具有多重功效,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成分高。
5.微量元素肥料
化学成分(图片展示) 主要作用
1.硼肥:硼砂、硼酸; 2.钼肥:钼酸铵; 3.锌肥:硫酸锌; 4.铁肥:硫酸亚铁; 5.锰肥:硫酸锰; 6.铜肥:硫酸铜。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过渡】虽然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还是于最近出台了化肥、农药的“零增长”计划,请看一则新闻。
【播放视频】《多举并措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了解为何要明确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
【讲解】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都要注意适可而止。化肥、农药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性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过渡使用化肥、农药都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等,因此和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讲解】图片展示“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的过程。可以发现多种途径的终点都指向人体。而农药本身是有毒物质,所以如果滥用农药,最终会对我们自身产生伤害。
【交流讨论】综合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环境等因素,讨论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
【课堂小结】
一、化学肥料
1.定义: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2.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
3.各类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
氮肥壮叶、磷肥壮果、钾肥壮茎、复合肥多元肥效。
二、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的利与弊。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化学肥料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2.磷肥
3.钾肥
4.复合肥
二、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的利与弊。
1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2.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难点:根据常见化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通过探究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区分它们的方法,并由此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观看知识讲解视频《化学肥料》,复习第1课时的知识:化学肥料的种类及作用。
【过渡】化肥的种类多种多样,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好帮手,如果分别给你一些不同种类的化肥,你将如何分辨它们呢?
【探究实验】初步区分常见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实验1】比较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实验记录】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灰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气味 有刺激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稍有酸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溶解性 溶于水 溶于水 溶于水 溶于水,但有残渣 溶于水 溶于水
【实验2】分别取少量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学生活动】试着写出硫酸铵、氯化铵分别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总结】鉴别化肥的步骤和方法
1.观察样品的颜色、气味和溶解性。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振荡,观察水溶性。颜色为灰白色粉末且不易溶于水的为磷肥,其余为氮肥和钾肥。
2.取少量压碎的熟石灰放入研钵里与样品均匀混合研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是铵态氮肥(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其余是钾肥。
【讲解】
1.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点: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免减低肥效。
2.铵盐(NH4+)的性质: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3.铵盐的验证方法:将该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如果生成刺激性气味,证明为铵盐。
【交流讨论1】在施肥时,为了提高肥效将钾肥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水溶液呈碱性)与氮肥碳酸氢铵混合使用,运用化肥知识解释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总结与交流】不合理。因为草木灰的溶液显碱性,与NH4HCO3混合施用会生成氨气而跑掉,而减低肥效。
【交流讨论2】校园绿化小组有三份失去标签的化肥,分别是氯化铵、磷矿粉、氯化钾。如果让你把他们区分出来,你该怎么做呢?
【总结与交流】灰白色的是磷矿粉,将另外两种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气味的是氯化铵,没有气味的是氯化钾。
【交流讨论3】硫酸铵和氯化铵都可以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那你知道如何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吗?
【总结与交流】用试管取该物质的溶液少许,滴入硝酸钡溶液,溶液变浑浊的是硫酸铵溶液,不变浑浊的是氯化铵溶液。即:(NH4)2SO4 + Ba(NO3)2 = BaSO4↓ + 2NH4NO3。
【知识拓展】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加以鉴别。(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
【课堂小结】
三、化肥的简易鉴别
1.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
①看状态:氨水为液态,其余都是固态;
②看颜色:磷肥为灰色粉末,其余为白色晶体;
③溶解性:氮肥和钾肥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④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嗅到氨味的是铵态氮肥。
2.氮肥的简易鉴别: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化学肥料
三、化肥的简易鉴别
1.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
2.氮肥的简易鉴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