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要
英国女王
伊莉莎白 二世
美国总统
特朗普
法国总统
马克龙
日本天皇德仁
意大利总理 孔特
德国总理 默克尔
俄罗斯总统普京
美国总统
特朗普
法国总统
马克龙
意大利总理 孔特
德国总理 默克尔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要
俄罗斯总统普京
英国首相
约翰·鲍里斯
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
课标要求:
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概念解释
1.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一.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剥削雇佣农业工人,或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由乡绅转变而来。
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过:
1640革命爆发,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1653—1658年
查理二世王朝复辟
1658—1685年
詹姆斯二世
1685—1688年
威廉和玛丽
1688“光荣政变”
杀了一个国王
赶走一个国王
请了一个国王
“光荣革命”
2、革命的曲折历程——斗争中妥协
英国共和国国旗
1649-1653
3.光荣革命
含义:1688年,议会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的妥协。
确立起资产阶级和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基础。
光荣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遗产是:
“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实质:
意义:
4、《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权力的确立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的标志:
上述材料中的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材料一: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七条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材料二:按照本法可以继承王位、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 《王位继承法》
立法权
财政权
军事权
司法权
王位继承权
5.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历史纵横)
“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 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 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
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
行政权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上台,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妥协性、渐进性、曲折性、反复性、艰巨性
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有何特点?
掌握国家大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
议会、内阁与国王关系
拥有行政权、
部分立法权
内阁政府
首相
统而不治
国王
国王任命,贵族世袭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集体负责,
解散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拥有立法权
行政监督权
选民
选举
上院
议会
下院
名义负责
形式任命
权力机关
运作特点: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首相及内阁组成英国政府,掌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及首相就要集体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政治上: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经济上: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世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树立了模式。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
“光荣革命”让人们相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殖民者把这样的理念也带到了新大陆。
——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独立战争背景
材料一: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了步伐, ……资本主义经济……尽管它们尚处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厂阶段,但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材料二:1763年时(英国政府)宣布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然后,是施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的一部分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身上上。 ——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
——摘自《独立宣言》
经济: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引起人们不满
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
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建立
1781年
1776年7月4日
1775年4月
1783年
英军投降
莱克星顿枪声,战争开始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
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共和制:国家元首和国家权力机关有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定。范围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总统制共和国(美国)和议会制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美国联邦制与共和制(总统共和制)——1787年宪法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颁布了1787年宪法
政体:总统共和制
国家结构:联邦制(中央和地方关系)
原则:三权分立
内容: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行 政
任命的法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立 法
国会
总统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最高法院
司 法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作用: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与平衡,防止专制独裁
3.美国共和制(总统共和制)——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
评价1787年宪法:
积极性:
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
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局限性:
A承认奴隶制;性别和种族歧视。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它所体现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三)法国大革命与共和制(议会共和制)的确立
材料三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革命走向成功,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法国简史》
1.法国大革命背景
材料一 资产阶级对旧政权极不满意。他们愤恨自己受到贵族的冷落、被王室看作二等臣民并被排除在官僚机构、教会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之外。简言之,资产阶级想要获得与他们日渐增长的经济力量相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路易十六
1.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2.启蒙思想的影响;
3.外因: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1789 1792 1804 1814 1830 18481852 1870
波旁王朝(君主专制)
制宪议会(君主立宪)
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复辟王朝(君主专制)
七月王朝(君主立宪)
第二共和国(共和制)
共和制
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说说看:请用两个词概括你对近代法国政体变革的印象
艰难曲折
(法国是近代各种政体的试验场)
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过程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行政权)
多数票选出
可在参议院同意的
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任命(众议院同意)
负责
参议院
众议院
法国共和制
结构示意图
3.法国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1785年宪法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但其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组长副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似性
2.政党制度
(1)形成两党制(英、美)或者多党制(法)
(2)特点:是议会斗争的产物;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
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3)实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实行代议制
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思考点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启蒙运动
政治理念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法治精神
分权制衡
资产阶级实践活动
革命中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革命中的反王权、反独裁、求独立……
革命中或革命后通过立法维护革命成果
制度建设中的权力制衡……
国家 事件 原因 经过(或内容) 影响
俄国
美国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二.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1861年 废除农奴制改革
统治危机
自由、土地
其他改革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1861-1865内战
南北问题
1861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满足了民众对土地的要求,赢得民众支持,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此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1861-1871革命战争
分裂状态
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1864-1871王朝战争
分裂状态
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1868年明治维新
民族危机
推行三大政策,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制定宪法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一: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阅读教材P54学思之窗并结合材料一,思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皇帝拥有最高权力;议会权力很小;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国家 时间 方式 制度 完善民主的特点
英国 1640-1689年 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和平渐进的议会改革
法国 1789-1875年 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制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
俄国 1861年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沙皇传统;封建残余
美国 1775—1865年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共和制 精英人物;稳定和创新
意大利 1861—1871年 革命和反侵略 君主立宪制
德国 1864—1871年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日本 1868年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总结一:资本主义制度
如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
积极: 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消极: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总结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评价
理论依据 西方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是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
建立方式 以英国为代表,先激进(资产阶级革命)后温和(“光荣革命”);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采取了激进的革命方式;以俄日为代表,采取了温和的改革方式
建立过程 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类型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形式
体现原则 以立法的形式来确立政治体制,体现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评价 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仍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把亚非拉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扩展
英、法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美国 反抗殖民统治
单元小结 思想解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思想武器
勾画蓝图
1.君主立宪制: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日本
2.共和制:
美国、法国
意大利、德意志 统一
日本 改革(明治维新)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思想解放、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