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总结概括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3.理解读书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第六单元的讲读课。这是一个小说单元。本文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为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但容易忽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8班学生基础较好,对于人物形象分析能轻松突破但对于其背后的意义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四、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
分析张乡绅及众邻人物形象,品味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五、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采用引申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小说
范进中举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当中我们主要分析了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那么胡屠户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作者是如何塑造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的?
二、活动一:初读人物知形象
1.文章当中除了胡屠户外还有哪些人对范进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请分析其形象特点。
张乡绅——极尽巴结拉拢之能事。早年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众乡邻——极尽“热心”谄媚之姿态。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三、活动二:再读人物深思考
1.本文重点刻画的是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由此来反映这一时期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那么胡屠户、张乡绅以及众邻这些人物可否删掉其一?
不可,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深化了文章主旨讽刺了科举制度下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拓展延伸:请结合第四、六小说单元内容归纳总结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深化小说主题
《故乡》中的杨二嫂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女婿
《范进中举》的胡屠户、张乡绅、众邻
②对比主要人物
《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形成对比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和父母形成鲜明对比
③衬托主要人物
《孤独之旅》中的杜雍和衬托杜小康
《三顾茅庐》中的关羽、张飞衬托刘备
刘备又衬托诸葛亮
鲁迅先生评《儒林外史》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儒林外史》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四、活动三:跨越古今谈读书
如今科举考试早已被废除,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公平和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那么本周日是国考的日子老师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帖子,帖子的内容是:“范进,中国考神、传说中的文曲星!传说考试前拜考神,在考场上就会得到文曲星暗中相助!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目前,这则帖子的回复人数已达1200多条。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已经被广大考生敬为“考神”,位列仙班,许多虔诚的考生更是对他每日一拜。
无独有偶,在我们的有些校园里也出现了这样一幕,我们的小可爱们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也是使劲了浑身解数。(播放图片)
那么同学们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考取一个好成绩,获得一个好工作吗?
学生讨论。
播放视频《读书的意义》。
古代先哲及当代文人中很多人告诉了我们读书的含义,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读书的认识,为自己写一段勉励的话语。
五、作业布置
课下对比阅读《周进中举》分析异同点。
六、板书设计
张乡绅:世故圆滑 众邻: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 冷漠势利
七、教学反思
首先,本节课是一节初三的课,初三的课应该是不同于初一初二的,那么怎样不同于初一初二呢,我想应该是对接中考的,实用性要强。所以在讲课文的过程中应该以新去带旧,把课本当成蓝本甚至当成训练题去训练考点,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在初三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让课堂效益最大化,争取每课都有训练的侧重点,尽量不要重复。拿四六单元来说就是在这两个单元中尽可能的落实小说考点,讲清策略,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尽量做到一课一得。那么结合这一单元目标及本节课特点我把这节课的对接考点定位在了小说当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那么这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教授教学重点突破较好学生受益较大。
其次语文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那么最大的不同就是语文是直指人生的。其实统编教材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人文主题,一条线是语文要素。两条线是融合的。人文主题教育应该在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中。所以我就想着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立德树人,但是语文课不等于思想品德课,没有必要都拿来讲道理,刚好期中考试过程中发生了非常搞笑的一幕,我就把它作为了素材以及网上的一则帖子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尽可能的拓展体系,关注学生,收获生成。所以立德树人这个原则就自然的落实在了活动三当中,这个活动的设计其实对应的是我们中考综合性学习中的观点表达与语言表述的考点,那么最后的活动三其实也是这一课的难点。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块铺垫的不到位,显得有点脱节,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课堂的延续性,由文章主题去拓展可能会比较扎实,学生收获可能也会更大。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还应去精挑细选,大胆删减,一步步铺垫做到水到渠成。
学生是不断成长的,教师也是不断成长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依旧要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在教好语文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当某一天回头看看,我们的学生都在闪闪发光,而我们只是太阳的影子了。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撒下美好的“情”和“爱”,相信他们一定会开出最美最亮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