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诗
经
两
首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
经典阅读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诗经·商颂》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特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出自古人的生活,他们并不会伪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幸甚至哉则歌以咏志,兴尽悲来则长歌当哭,既没有故作深沉也不会无病呻吟,感情纯然没有矫揉造作,这个意思就叫做思无邪。
关于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写记叙,其人其事,排比铺陈推演,有风有雨,有花有树。
比,是比而喻物,类比比喻,以此言彼,物类相聚。
兴,是物我不分,兴即是起,有时不讲缘由,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彼此感应互为对照,你中有我难分彼此。
李仲蒙:“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关于诗歌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古代诗歌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8句(超过8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绝句为4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讲究韵律平仄,律诗还讲究对仗。
现代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
南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淑,美、美好。
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好逑,好配偶。逑,配偶。
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以成双成对的雎鸠来象征人间的爱情。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诗。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周
南
· 关
关
雎
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长短不齐。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流:捞取。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周 南 · 关关雎鸠
及
尔
偕
老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动作描写:“辗转反侧”,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这两句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便兴奋地弹琴、鼓瑟以亲近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这四句反复叠唱:描写姑娘在水边一左一右采摘、捞取荇菜,就眼前之景起兴。
这两句设想与女子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表现男子的强烈愿望。
内容分析&结构梳理
【第一句】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第二、三句】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联想到爱情真诚(起兴)
苦闷与焦灼(实写)
和谐与欢乐(虚写)
周 南 · 关 关 雎 鸠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孔子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起兴手法。
起兴,作为《诗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的诗句。比如这首诗写雎鸠鸣叫,让人联想到男女欢爱,引出下2.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起兴手法。
起兴,作为《诗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的诗句。比如这首诗写雎鸠鸣叫,让人联想到男女欢爱,引出下文追求淑女的诗句。2.偶句入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起兴手法。
起兴,作为《诗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一般用于一首诗的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的诗句。比如这首诗写雎鸠鸣叫,让人联想到男女欢爱,引出下文追求淑女文追求淑女的诗句。
1.双声叠韵。
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各类词语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2.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
风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 风 · 蒹 葭
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一共三段,短小精悍。在结构上,三段基本保持一致,字数相同,每一段的每一个位置描写的景物一致,抒发的感情一致。只是在内容上,每一段都较前一段有所递进。
本文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叙述了诗人不顾艰难险阻去追寻心上人的历程。关于诗中的伊人所指,众说纷纭。旧说或以为讥讽秦襄公不用周礼,或以为招隐;今人有的说是怀人之作,也有人认为是追求意中人的恋歌。
不管如何说法,伊人都是诗人心中美好事物的象征。她使诗人苦苦追求却又追求不到,就是这种若即若离的朦胧美感,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清冷超脱的意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壹
秦 风 · 蒹 葭
蒹葭:芦苇。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这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什么感情?
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的晚秋图。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抒发了主人公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壹
秦 风 · 蒹 葭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从,跟随、追寻。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仿佛、好像。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站在水的中央。
夜间的露水在深秋的早晨凝结成白霜,铺满漫天的芦苇丛,给人苍苍茫茫之感。诗人为寻得伊人从远方走来,看着白茫茫的芦苇和辽阔的天空,湖水对面若有若无的身影似在飘动。他收紧衣袖,逆着流水奔走,想寻找到心中的伊人。却无奈道路险阻,晨风凛冽,道路却越走越长。他回头看看对面的伊人,呼出一口白气,又顺着流水走下去。走到满头大汗时,那伊人像是在水中央一样,近了一点,却更加无从追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秦 风 · 蒹 葭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露水没有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的岸边。
道阻且跻:路又险又高。
阻,险。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秦 风 · 蒹 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这几句描写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虽然伊人可望不可即,但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仍执著追求,这两句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此时东边的云彩已被染上些颜色,诗人看着浓密的芦苇丛,几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环。远方的伊人,还是在河对岸与诗人遥遥相望,似乎还伸出了雪白的衣袖,召唤着诗人那颗炙热的心。诗人又上路了。滔滔的河水侵湿了诗人的鞋袜,可他还是不顾道路的险阻逆流而上。走到大汗淋漓之时,遥望河对岸的伊人,感觉又近了些,诗人喜不自胜。赶忙往回跑两步,以求找到一个最好的角度来看伊人。此时,伊人仿佛在水中高地里,似乎能看清她脸上因等待过长而渐渐焦急的脸庞。
秦 风 · 蒹 葭
秦 风 · 蒹 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涘:水边。
译文:芦苇长得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完。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秦 风 · 蒹 葭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重章叠句: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更显韵味绵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
太阳已经快要出来了,河边的芦苇因着阳光的照射慢慢的擦干了身体上的露水。诗人还在执着的寻找着心中的伊人。“啊!我的伊人,我什么时候才能寻得你的芳容?”,诗人在心中呐喊。他不知疲倦的沿着河边弯曲的小路走着。汗水一滴一滴的落下,他把长衫脱掉拿在右手中,左手放在眉间,眯着眼睛向对岸望去。伊人出现在水中的一块小洲上,周围尽是碧草蓝天。此时,诗人已经精疲力尽,看着伊人周围的美好景色,紧绷的脸渐渐松弛开来,接着对着小洲上的伊人,咧开嘴笑了。
秦 风 · 蒹 葭
秦 风 · 蒹葭
1.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诗篇语言质朴,接近于当时的口语,但于质朴中又有蕴味,使人深感其朴素之美。2.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诗中实写蒹葭、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路远难寻心上人,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前面,用想象描绘出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思慕渴求之情。
写作借鉴
关雎&蒹葭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凸显追寻的艰险和主人公的执著。《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