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议论文阅读
(
考向一
议论文的论点
)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
考向二
议论文的论据
)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
考向三
议论文的结构、层次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
考向四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①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②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③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④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
考向五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
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
考向六
开放性、拓展题
)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思路: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1.(2021·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⑤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
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
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⑨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已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⑩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8日,有删改)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及“轻”阅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什么是轻阅读,接着论述“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的原因,并强调无论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最后引用古诗名句强调读书使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得出结论: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
【答案】“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概括。本文第①段即提出中心论点:“轻”阅读,实分量并不轻,然后具体论述轻阅读的意义,阐述“轻阅读”分量并不轻的原因: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轻”阅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等。
(2)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答案】对比论证,将过去读纸质书籍与现在的电子阅读对比,突出的论证了“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或“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使阅读的选择更加个性、更加多元”。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本句将“翰墨书香”的阅读方式和“电子触屏”的阅读方式进行对比,强调了时代不同,社会与科技进步,会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 。
【答案】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及“轻”阅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什么是轻阅读,接着论述“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的原因,并强调无论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最后引用古诗名句强调读书使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得出结论: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论证思路分析。本文第①段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并指出“轻”阅读意义: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第②段由人们读书变“轻”的感觉引出什么是“轻阅读”,③至⑤段从载体场景、方式分析关于“轻”阅读的表现;⑥至⑩段运用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具体论述“轻”阅读的意义,并强调无论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最后引用三组古诗突出读书的作用并得出结论: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4)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轻”阅读的理解。
答: 。
【答案】“轻”阅读指的是指尖上的轻便而轻灵的电子阅读,“轻”
阅读更有助于读者更快捷的获得有分量的优质的阅读内容。“轻”阅读能让人生底蕴变得厚重,能使心灵丰富强大,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理解。第③-⑤段写“轻”阅读的表现: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第⑧段写“‘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第⑨写段中写“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已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综合以上内容可知“轻”阅读指阅读渠道的便捷,随时随地的阅读便能获得有分量的高质量的阅读资源,使自我的内心更丰盈,从而使自已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也能为将来的成功积淀文化底蕴。
2.(2021·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Ⅱ。
这样的成功最动人
杨新军
①朋友圈热传过一句话:真正的成功,不是挤垮了多少人,打败了多少人,摆平了多少人,而是看你帮助了多少人,服务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凝聚了多少人。诚哉斯言。
②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这样的成功总能赢得大众尊崇。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国防军工“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火炸药专家王泽山、为突发传染病防控构建堡垒的侯云德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多个科研团队受奖。广大网民一致点赞,有留言说:“这是当今中国真正的成功!”这些成功之所以得到大众推崇和盛赞,源于研发团队一心只为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而共同奋斗,源于研究成果惠及人民、彰扬共享的主题,源于共建、共创的精神。然而,生活中一些人“火了”“红了”,却得不到祝福,越“成功”越烦恼。究其原因,偏离立已达人的成功,只能带来一时满足,无法享受精神的愉悦;沉迷追名逐利的成功,只会纵容“只要你有钱和谁都有缘”“只要你有权和谁都能欢”的观念横行,进而造成价值观扭曲变形,最终反受其殃。
③有人说,古人眼里的最大成功,是“三不朽”的集大成: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的立德,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的立功,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的立言。放在现代语境中,这就是功业与美德交响的天籁,是同行奔小康、同心创大业的乐章,是美好心灵开拓人生之路、旷达胸襟开创崇高事业。集大成者,往往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求和人民渴求,靠实干起家,用爱心开路,关爱关照社会,成全成就他人。官员大成不是加官晋爵,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裕禄、黄大发勤政为民,深得人民拥戴;学者大成不是声名显赫,而是培养多少人才,助推多少事业,黄大年、钟扬、黄旭华默默奉献,却勇攀高峰、造福世人;商人大成不是腰缠万贯,而是繁荣百姓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那些让百姓享受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家,那些鼎力公益的慈善家,都值得我们喝彩和敬佩。
④众人划桨开大船,成功不是孤独前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头,是价值追求的碧波清流、正气浩然的中流砥柱。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本领,若没有良好的品行操守,缺乏默契的团队精神,很难抵达人生的成功彼岸。忧伤着你的忧伤,牵挂着你的牵挂,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这样的成功方能赢得大众的喝彩、人民的掌声。
【分析】选文主要阐述了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往往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求和人民渴求,靠实干起家,用爱心开路,关爱关照社会,成全成就他人;忧伤着你的忧伤,牵挂着你的牵挂,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等这些成功最动人。
(1)请简练概括题目中“这样的成功”指的是怎样的成功。
答: 。
【答案】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往往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求和人民渴求,靠实干起家,用爱心开路,关爱关照社会,成全成就他人;忧伤着你的忧伤,牵挂着你的牵挂,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②段“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这样的成功总能赢得大众尊崇”概括得出: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根据第③段“放在现代语境中,这就是功业与美德交响的天籁,是同行奔小康、同心创大业的乐章,是美好心灵开拓人生之路、旷达胸襟开创崇高事业。集大成者,往往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求和人民渴求,靠实干起家,用爱心开路,关爱关照社会,成全成就他人”概括得出:往往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需求和人民渴求,靠实干起家,用爱心开路,关爱关照社会,成全成就他人;根据第④段“忧伤着你的忧伤,牵挂着你的牵挂,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这样的成功方能赢得大众的喝彩、人民的掌声”概括得出:忧伤着你的忧伤,牵挂着你的牵挂,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据此综述即可。
(2)第②段采用 的论证结构,先表明观点,然后运用 和 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
【答案】总分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第②段首先表明观点: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这样的成功总能赢得大众尊崇。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首先从正面举例(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国防军工“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火炸药专家王泽山、为突发传染病防控构建堡垒的侯云德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多个科研团队受奖)论证这些成功之所以得到大众推崇和盛赞,的原因,证明了成功绽放在共育共享的枝头,这样的成功总能赢得大众尊崇的论点,接着从反面举例(生活中一些人“火了”“红了”,却得不到祝福,越“成功”越烦恼)论证有些“所谓的成功”得不到大众尊崇的原因,二者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据此分析,采用了总分结构,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3)与第④段划线句子表达的思想境界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
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忧伤着你的忧伤,牵挂着你的牵挂,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的意思是:因为你悲伤所以我悲伤,因为你牵挂所以牵挂因为你快乐所以我更快乐;因为你幸福所以我更幸福。然后根据选项名句含义分析。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意思是:对物,货尽其用;对人,人尽其力。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是:最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默默地付出,善于滋润大地中的万物并且不与万物相互争夺资源。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故选:D。
3.(2021·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
②居家办公、“躺在家里上课”是不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很多人发现,情况与想象存在很大的差距。疫情冲击下,很多人有了更多的居家时间,也有了更多的干扰,纷繁的网络信息、懒散的居家环境,已然让很多人茫然失措。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
③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就会出现做事信马由缰、开小差或做与之无关的事情等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家人、同事及老师、领导的不满,影响学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的结果是:高投入低产出,甚至产生自怨自艾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④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当下,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受到的外部干扰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自制力。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人生状态更加积极。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
⑥
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或学习目标。以目标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得过且过等弱点。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提高自制力。还要强化专注力训练。设立自己的“专注时间”,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使注意力保持集中。或者与志同道合者相互督促、勉励,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⑦信息时代,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作者:斯涵涵 有改动)
【分析】本文第一、二段提出问题,第三、四段从反面分析缺乏自制力的危害,第五段从正面分析有自制力的好处,第六段提出了提高自制力的建议。
(1)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 。
【答案】首先以调查结论表明现在许多人缺乏自制力。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提高自制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自制力的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结构和思路。本文采用了递进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行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第一段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第二段有“调查显示,只有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自制力强,说明自制力俨然成了稀缺品”,以调查结论表明现在许多人缺乏自制力。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这部分采用了正反对比分析法,第三段有”缺乏自制力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但日积月累会改变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第四段有“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还会导致专注和深入的程度逐步下降,这种影响更隐秘而久远”,这是从反面分析缺乏自制力的危害;第五段有提高自制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可以……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阶段还是人生长远发展,都大有裨益”,这是从正面分析有自制力的好处。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第六段有“怎样才能提高自制力?首……还要……或者……”,提出了提高自制力的建议。
(2)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吗?说说你的思考。
答: 。
【答案】不是。居家办公学习受到的干扰只是让缺乏自制力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加重了这个问题。缺乏自制力的根本原因是意志力不强,不能自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居家办公学习时受到的干扰是不是“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考生要注意“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应与主观条件,即自身有关;然后分析“居家办公学习”只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从客观上看,居家办公学习受到的干扰只是让缺乏自制力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加重了这个问题。而“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的根本原因,是自身意志力不强,不能自律。因此要回答“不是”,然后结合以上思考具体分析。
(3)请为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 。
【答案】
示例:闻一多先生在做研究时,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专心研究,不受外界干扰,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写下了《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著作。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论点是“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补充论据时要结合“古今中外”“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来举例,也就是要举出古今中外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名人事例,具体说明他们的自制力强体现在哪里,自制力帮助他们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而论证论点。比如,主席在闹市区读书,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自制力,从而做到了读书学习和做一切事情专心致志;闻一多做研究时足不下楼,写成了一系列研究著作;牛顿做实验时特别专注,把手表当做鸡蛋放进锅里煮等等。
(4)除本文所说之外,请你再提一条提高自制力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答: 。
【答案】示例:我建议做事时可以制定恰当的奖惩措施。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自己,适当的惩罚可以约束自己。这样就能强化自制力。
【解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拓展能力。提高自制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每天开始的时候,花点时间想一想自己的目标,然后制定出一天的学习或工作计划,严格执行;执行的好可以给自己奖励,执行的不好可以给自己一定的惩罚,比如关机一小时等。因为适当的奖惩可以让自己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再如做事情时给自己定闹钟,规定在某个时间里把事情做完。因为有了时间的压力,专注力就会提高,久而久之,自制力就会得到提升。总之,只要想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4.(2021·辽宁省本溪铁岭辽阳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近日,在某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转身”:当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事后,徐涛回忆说:“多亏张超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张超说,当时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成绩都很理想。对于学生,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光。张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这种感触就表明: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近旦一场自行车赛给出了别样的角度:赛道穿梭于绿意盎然的茶园,骑手行进在雾气缭绕的山间……珍珠山山地自
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不少人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那就是“美”。
在2021年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伴随着或振奋、或悠扬、或凄美的乐曲,参赛者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那么,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则体现着技巧之美, ▲ 。
竞技之美,难以言尽。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
①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②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③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④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⑤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⑥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分析】本题为体育育人功能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仿写,第三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第四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与拓展阅读。
(1)选出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材料一】中张超转身扶起徐涛并双双取得理想成绩,张超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体育的育人价值。
B.【材料二】中酷爱乒乓球的朋友的话,表明了他更在意对乒乓球技术之美的享受。
C.【材料三】①段引用教育家蔡元培的话,意在引出观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
D.赛场上必然有输赢,所以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必追求胜负,要更多地感受那些赏心悦目的瞬间。
【答案】D
【解析】ABC.正确。D.从材料二“
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可知,选项“都不必追求胜负”理解有误。故选:D。
(2)阅读【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①画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 。
【答案】举例论证,以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许多参赛者的美好感受,具体论证了体育赛事包含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解析】从“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不少人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那就是‘美’”可知,这句话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举出了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许多参赛者的美好感受;结合上文的论点句“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可知,列举这一事例目的就在于具体形象地论证这一论点,增强说明力。
②仿写画横线的语句,使之与前句构成排比。
答: 。
【答案】示例:赛跑选手冲刺的脚步则展现着速度之美。
【解析】仿照划线句,展现出体育赛事包含着的竞技之美,语句通畅即可。示例:跳高选手越杆的体态则展示了弧线之美。
(3)阅读【材料三】,简要写出选文②~⑥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观点: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接着,① 。
最后,② 。
【答案】①从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遵守规则的意识三个方面论证观点。
②总结强调培养体育精神的意义。
【解析】细读材料三,①②段首先提出观点: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接着,第③④⑤分别提出三个段首中心句,从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遵守规则的意识三个方面论证观点;第⑥段指出,“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强调了培养体育精神的意义。据此理解进行填空。
(4)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体育有哪些育人功能,并就其中一点谈谈某项体育运动对你的积极影响。
答: 。
【答案】第一问:健全人格、拓展格局;获得审美的体验。
第二问示例一:运动可以使我获得审美体验,如游泳时我享受像鱼一样畅游的乐趣。
示例二:原来我总是斤斤计较,打篮球时难免磕磕碰碰,但大家都不在意。篮球让我变得大度了,可见运动让我拓展了格局。
【解析】第一问:材料一列举了考生张超“最赞转身”的事例,结合“张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可知,体育运动具有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育人功能;材料二指出“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即体育具有让人获得审美体验的功能。
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举出某项体育运动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即可。如运动能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当我情绪沮丧和消沉时,我常常通过跑步和打球来调整和消除不良情绪。
5.(2021·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真题)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简与俭
马军
①“简”与“俭”二者无疑是一对近义词,但仔细分辨,二者也有差异。“简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喜爱和追求的是一种省时、省力、低成本的生活,而“俭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而进行的自我药束,对物欲和享乐的坚忍和克制。
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与其由于奢侈骄纵而逾越礼节,不如节俭固守本心。韩非在《韩非子·难二》中提出,要“俭于财用,节于衣食”。这些论述,角度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俭朴”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过简单朴素的生活。
③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富家子弟,自小就在锦衣玉食的家境中长大,他不知前辈创业的艰难,每天要吃纯肉馅的饺子,而吃饭时又总是将每个饺子的边儿咬下,他家的仆人默默把这些边儿收拾起来。后来,由于天灾,这个家庭破落了,原来衣食无忧的阔少沦为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一天,他极度饥饿的时候,爬到原来那个仆人家的门前,仆人拿出饭食递给他,他猛吃一顿,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当他问及是什么时,仆人感慨地说:“这不就是你过去吃剩的饺子边儿吗?”故事是虚构的,但它讲述了一个道理,俭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包含着高深的智慧。
④北宋贤相寇准的母亲就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智慧老人。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后来,寇准考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身患重病。临终前,她将亲手画好的一幅画交给仆人,并郑重叮嘱:“日后寇准为官,如果忘了过去的日子,贪图富贵,你就把这幅画亮给他看。”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一次,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了好多同僚,并大摆筵席。就在这时,老仆人拿出这幅画来,毕恭毕敬地交给寇准。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有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此时,过去生活的一幕幕在他眼前闪现,寇准禁不住泪如泉涌,再三拜过,从此勤于政务,俭于生活,勇于担当,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
⑤难怪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殷殷叮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亦谆谆告诫自己的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钱再多,一天也只能三餐,大厦万间,酣眠不过五尺。《易经》谈到节俭时讲了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甘节”,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之如饴的乐事;第二种是“安节”
,即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第三种是“苦节”,把节俭当作苦事。三种态度,三种境界。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花,但简与俭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甚至可以说它恰是现代文明的标尺。简单、朴素、俭省的生活,不只是最为健康,最为科学,同时也是最为可靠的生活。
(节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12期,有改动)
【分析】文章第①段比较了“简朴”和“俭朴”侧重点的不同,引入议论话题。第②段引用《论语·述而》和《韩非子·难二》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将“俭朴”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过简单朴素的生活。第③段虚构了富家子弟的故事来证明观点,第④段讲述的寇准成为一代贤相的故事,从正面论证作者的观点,第⑤段引用《诫子书》和《朱子家训》中的话来论述观点,最后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1)下列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简朴”,要把“简朴”作为省时、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B.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俭朴”,要对物欲和享乐保持坚忍、克制,要自我约束。
C.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降低物质生活要求,用节俭的生活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D.俭朴不只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倡导的文明准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概括。A.不可以,只论述了“简朴”是一种生活方式。B.不可以,只论述了应该保持“俭朴”的习惯。C.不可以,只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和修养。D.可以。故选:D。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比较了“简朴”和“俭朴”侧重点的不同,起到了引入议论话题的作用。
B.第③段虚构了富家子弟的故事来证明观点,这里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讲述的寇准成为一代贤相的故事属于事实论据,这是从正面论证作者的观点。
D.第⑤段引用《诫子书》和《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道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没有采用比喻论证。故选:B。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富家子弟落魄后,觉得以前吃剩的饺子边现在变成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因为前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B.北宋名臣寇准之所以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与他为官时谨记母训,富贵后不忘贫寒,勤于政务密不可分。
C.《易经》所谈到节俭的三种境界是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文章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追求最高的境界。
D.文章告诉我们:简与俭永远不会过时,成功往往由勤俭而起,破败往往由奢侈而起,我们应该过简朴、俭省的生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ABD.正确。C.有误,应是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故选:C。
6.(2021·湖北省十堰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
彭飞
①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
②不久前,国外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一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③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④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1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
⑥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隐私便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⑦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
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分析】本文的论点是“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文中第①到④段主要是提出“隐私权”的问题,摆出各种侵犯隐私的现象;第⑤⑥段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有序地论证了观点。
(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
B.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
C.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
D.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概括能力。选文第①到④段主要是提出“隐私权”的问题,摆出各种侵犯隐私的现象;第⑤⑥段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句有“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顺应这种趋势,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由此得出选文论点是“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故选:B。
(2)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⑥段“顺应这种趋势”中“这种趋势”具体指代什么。
答: 。
【答案】①把保护用户隐私,作为商业伦理;②把隐私保护体现在细节中,作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 或: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由“这种”一词可知,与之相关的句子在前文。结合“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可知,“这种趋势”指的是“把保护用户隐私,作为商业伦理”“把隐私保护体现在细节中,作为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答案】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一些商家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等事例),论述了移动互联时代存在诸多隐私泄露问题,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第④段中“今年央视‘3·15’
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主要是举例论证,论证了移动互联时代存在诸多隐私泄露问题。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第⑤⑥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 。
【答案】不能。理由:从第⑥段首句过渡句可见,第⑤段是讲“他律至关重要”,第⑥段议论“自律也不容忽视”;⑤⑥两段按由主到次的顺序,阐述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顺序的分析能力。先看第⑤段和第⑥段的内容。第⑤段是讲“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把“规则之锁”是指“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主要是从法律法规方面讲如何应对隐私保护问题;第⑥段是讲“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其中“他律”就是指第⑤段的要指定相应的法律条文,而“自律”是指企业也要有自己的防范措施。可见这是一个过渡句,提示我们必须按照先⑤后⑥的顺序。且第⑤段的制定法律条文是最主要的方法,第⑥段的企业自律是次要方法,⑤⑥两段按由主到次的顺序,阐述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7.(2021·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
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刘水凌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从教育方面来说,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却看到在社会中,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却早已式微(注:泛指事物衰落),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诚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所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教育项目不断得以强化,而无关项目则无人问津。虽然教育部门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指标体系中删除,但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都被裹挟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怎么可能得到重视?
④从家庭教育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怕累着孩子,二怕占用孩子学习时间,还有家长认为,AI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这种种观念培养出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厌恶劳动,轻视劳动,更有甚者成年后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和“啃老族”。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变化的只是劳动的内容和手段,而劳动本身不可少,劳动教育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段时间一则日本幼儿园里儿童们有条不紊地自己打饭、吃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的视频刷爆网络,看到那些孩子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再看看我们的不少孩子,吃饭要人喂,穿衣要人帮,更别说收拾自己的房间了。我们这些一味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难道不感觉羞愧并深刻反思吗?
⑤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其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各路明星占据着网络流量,而那些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例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正赶上某位明星结婚,前者的新闻关注度远远不及后者。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很多青少年一味崇拜娱乐明星,很多学生的理想也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王健林曾说年轻人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赚一个亿。对此任正非痛心疾首道: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一天牢骚怪话,不干活然后动不动搞个小目标就挣很多钱。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任正非所痛批的,正是当下社会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忽视和漠视。
⑥突如其来的疫情,在让我们对各个领域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肃然起敬的同时,更应该警醒我们: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长大后才能长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并有所作为。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4月28日 15版,有删改)
【分析】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警醒我们: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长大后才能长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并有所作为。
(1)下列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答案】C
【解析】本题辨析论证方法。画线句子举“日本幼儿园里儿童们”和“我们的不少孩子”的例子,并且把二者进行对比,指出我们这些一味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应该感觉羞愧并深刻反思。故选:C。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看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
B.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C.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劳动本身都不可少,劳动教育都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D.
对于成功的定义,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多、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很多学生的理想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ACD.正确。B.有误,因果颠倒。原文是: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都被裹挟其中。故选:B。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作者引述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观点,又从教育的角度阐述劳动的意义,让自己的观点有了稳固的依靠。
B.文章第③④段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角度逐一剖析,指出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家长“两怕一依赖”,是导致劳动教育受冷落的其中两方面的原因。
C.文章第⑤段罗列的种种社会现象,论证了“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分析。ABC.正确。D.有误,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故选:D。
8.(2021·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好还有庄子
流沙河
①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
②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坏了,把大自然搞坏了。他说野马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坏了。人用各种办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它会咬人踢人,偷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遇,就失去了自然的天性。
③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歌,欢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被管束,所以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
④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梯沟到井里。他就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笨?
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械,叫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
⑤庄子连用桔槔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灾难。我也有一些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
⑥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锋利,后来这个特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灭亡。
⑦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类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下去怎么办?
⑧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不被人喜欢。但是我想,幸好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反省。
(选自《读者参考丛书(113)》,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庄子对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行为是反对的。
B.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
C.作者用剑齿虎的例子表达对当今社会发展道路的担忧。
D.作者认为庄子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批判是有意义的。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要通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照,找出不同之处,如B项中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这与文章开头的“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相矛盾,所以,B项的陈述与原文不符。
(2)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反对用桔槔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
答: 。
【答案】庄子担心人使用机械后得到好处,会有了机心,变得奸诈,进而失去本性,他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用桔棒提水能提高功效,让人省力,连这样也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句子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来分析,如文中说老头认为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这也不无道理,然而能提高功效的先进工具不用,却坚持粗苯的劳动,确实令人费解,所以说“有些不近情理”。
(3)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篇课文简要评述。
【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答: 。
【答案】五柳先生生活清贫,仍安然自若,这种不慕荣利、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宋濂家境贫穷,刻苦求学,以学为乐,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解析】本题是对划线句含义理解能力的考查。就【材料一】而言,《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不慕荣利、悠然自乐的生活作风和消极避世的态度,是他追求自由的表现,这正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材料二】中的宋濂,苦中求学,以学为乐,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与庄子的思想相悖。
9.(2021·江西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是人生最好的伴侣(节选)
吴宝军
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确实道出了读书的乐趣。如果说书卷是故人,那么其中的诗歌则胜过故人,她不仅多情,而且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最好的人生伴侣。
孔老夫子说,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一语道出了诗歌的真谛(许多人引经据典做了各种解释,其实都离题万里了)。她耐看,她兴业,她能群,她解怨。观之则身心愉悦,用之则事业兴隆,修之则品格超群,知之则心气平和。终人一生,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伴侣?
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她是令人销魂的天籁,是令人沉醉的芳醪,是令人刻骨的相思。好的诗词宛如画境又胜似画境。月明风清之夜,吟诵“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幽静绝俗的图画舒展眼前,桂花飘落、山鸟啼鸣的天籁之音也仿佛穿越时空来赴约。孤独寂寞之时,揽卷“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顿生“诚知此恨人人有”的共情之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顿生“诚知此恨人人有”的共情之感。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是任何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
“不知诗,无以言。”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引用诗词。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引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对未来的充满信心;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句表达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总书记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中韩关系发展会有新机遇、新境界,引起韩国民众的强烈共鸣,等等。
“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慰问走访时,习总书记如是说。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词客的各领风骚是自然的,不过,李杜文章在,依旧光焰万丈长。而且,从屈原到李杜,到苏轼,到陆游,伟大的诗人一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甚至比帝王将相更得人心。对诗词的热爱,侧证了中国人尤其知识分子群体对诗意生存的向往。而中国文学最独特的成就也正是深蕴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它比儒释道思想更为深入人心。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诗歌已经渗透到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一代一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依托。旅途中如果没有诗歌,脚步便会凝涩;生活中如果没有诗歌,岁月便会褪色;成长中如果没有诗歌,青春便会萎缩;生命中如果没有诗歌,心灵便会干涸,诗歌是中国人须臾不可分的人生伴侣。
有了这位伴侣,永远不会感觉寂寞孤独。夜深人静时,一个人独坐窗前,诗在左,词在右,相濡以沫,感觉欢乐而又充实。读几页诗书,啜几口清茶,时而摇头叹息,时而颔首赞许,仿佛是有人在与你喁喁对话。读到妙句或者偶得佳句时,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那种快乐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得诗歌为样,今生足矣。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诗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要是任何其他文学体戏所不具备的。
B.文章第四自然段用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诗词的例子,证明了“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的观点。
C.诗词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将会失去。
D.文章为了论证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答案】C
【解析】C.“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将会失去”表述错误。根据第6自然段“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知,诗词在中华文化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选C。
(2)结合你平时阅读诗歌的体验,谈谈你对“诗歌是人生最好的伴侣”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 。
【答案】示例:我赞同作者观点。诗歌不仅多情,而且知心,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最好的人生伴侣。每当我考试失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安慰我,鼓励我继续前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第2自然段“她耐看,她兴业,她能群,她解怨。观之则身心愉悦,用之则事业兴隆,修之则品格超群,知之则心气平和”知,人生以诗歌作伴,能使身心愉悦;从第3自然段“徜徉在诗歌海洋中获得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是任何其他文学体裁所不具备的”知,以诗歌为伴,获得极致的审美享受;从第4自然段“在言谈中恰当地引用诗歌,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演说的魅力”知,以诗歌为伴,我们的语言将更丰富多彩,表达将准确而深刻;从第6自然段“而中国文学最独特的成就也正是深蕴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古典诗词”知,以诗歌为伴,可孕育和继承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感受到独到语言魅力。综上分析,再结合文段最后两段的抒情内容,结合自身体验作答即可。
10.(2021·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真题)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目,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色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⑤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1)本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
【答案】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及其作用的理解。①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结合文章题目“敬业与乐业”,再结合文章内容,特别是首尾段,可知此文开头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结合文章论述的内容“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可知是围绕中心论点中的“敬业乐业”来展开的,揭示全篇要论述的要点,因此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文中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答案】举例论证。列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别的事例,论述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③段划线句子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高下之别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在作者看来,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在职业的神圣性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别,具体有力地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
(3)结合全文,请给“乐业”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 。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者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所举事实论据强调“趣味”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要求补写出能够证明中心
论点或分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本题所写事实论据要契合“乐业”这一观点,注意论据的典型性,要有说服力。如,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时候,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一直抱着希望,从未觉得无聊与枯燥;交警每天站在路边指挥着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他们的乐趣就在于维持交通的畅通无阻;医院里的护士每天给病人打针送药,为病人驱走病魔的折磨,他们的乐趣在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的走出医院。
(4)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 。
【答案】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引用《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不能敬业,就不能乐业,就不能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
(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敬业的看法。
答: 。
【答案】示例:作为一名学生,对我们来说,“业”自然是学业。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话“主一无适便是敬”,让我真正认识到要专一于学习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敬”。我们作为学生,专心于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谦逊地对待所学的内容,便是“敬业”。(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合理阐述即可。如,作为一名学生,对我们来说,“业”自然是学业。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话“主一无适便是敬”,让我真正认识到要专一于学习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敬”。我们作为学生,专心于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谦逊地对待所学的内容,便是“敬业”。
11.(202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最近,“复旦旧书店”在网上走红。“宝藏”“最美书店”……网友不吝溢美之词,探店爱好者纷纷慕名前往。其实,这家书店已驻扎存续将近 20年时间,复旦师生广为知晓。它与复旦大学另一知识地标“鹿鸣书店”一样,成为校园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互联网大潮中,这样的实体书店散发着独特魅力。
处身流量时代,知识和资讯仿若湍急河流。有的人难以自控,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被眼花缭乱的信息推着走,迷失于虚拟场景。长时间接触网络,让一些人习惯于追逐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导致注意力碎片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在这样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很丰盈,但实质上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长此以往,无益于深度思考能力的培养。
追逐流量效应的人,注定行之不远。的确,互联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可及性,创设了目力驰骋的出口和自由选择的路口,但最终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人们自己手上。网络纵有千般好,也不能因此放任思想惰性。面对纷乱的信息流,绝不能一味“下沉”,窝在思维的“舒适区”,拒绝深度、躲避思考,追逐简易、刺激、戏剧化、图像化的内容,甚至把阅读目标全盘托付给“知识带货商”。在流量化的内容产品面前,必须有所思考,有所选择。保持理性与定力,抵制低俗、拒绝庸俗,才能成为清醒的阅读者,做阅读真正的主人。
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也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因此,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便利,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批优质的实体书店。 实体书店的存在,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人阅读模式化现象。
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实体书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如今,书店单一的卖书模式难以为继,实体书店只能错位竞争、强化体验功能,通过拓展业务单元、增强附属功能,寻找市场支点。但如果千篇一律地复制类似模式,过度放大书店的延伸功能,也容易偏离开办书店的初心。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托内容上的优质经营,让读者体验以书为中心。否则,过度开发读者的在场体验,可能会导致审美疲劳,甚至本末倒置。
流量时代,我们还应思考:面对过载的信息,如何作出选择?什么才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既需要让传统书店在互联网场景中有存在感,也应当让流量化知识有价值依归和精神向度。“复旦旧书店”引发关注,彰显了互联网连接的力量。因此,不妨给予实体书店更多的网络能见度。与此同时,加强规范和引导,提升网络流量知识的品质。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6日,有删改)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首先由复旦旧书店的走红,引出本文论题。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让流量时代阅读更有深度。
(1)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答: 。
【答案】让流量时代阅读更有深度。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判定。作者是针对一些人习惯于追逐网上信息片段或思想边角料,停留于浏览或浅阅读,或走马观花式的网上阅读,少有思维的深潜的阅读现状提出我们应让传统阅读更有时代感,让流量阅读更有深度,在二者之间达致平衡。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流量时代阅读更有深度。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答: 。
【答案】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实体书店的存在比作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在互联网大潮中,实体书店对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指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分析。“实体书店的存在,仿佛一盏明亮的路灯”
运用比喻论证,把实体书店的存在比作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人阅读模式化现象”,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实体书店在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和改变阅读方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互联网大潮中,实体书店对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指引作用。
(3)从论证思路的角度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答: 。
【答案】复旦旧书店的走红说明了一些历久弥新的事物,因为他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以及互联网的推动,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引出关于流量时代的反思与思考,引出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段作用分析。从“复旦旧书店”在网上走红热点写起,表现了线下书店所散发的独特魅力;用社会热点事件引出下文“让流量时代的阅读更有深度”的话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12.(2021·青海省中考真题)阅读《耐心成就人生之美》(徐文秀),完成文后小题。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心。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就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能否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坚持时间的长短,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他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他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拉,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儿。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的锤炼和对品质的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 , ; , ;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有删改)
【分析】本文开篇列举了现代人缺乏耐心的例子,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了耐心的作用,最后强调了文章的观点,说明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
(1)解释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语。
①心慌意乱:
②一蹴而就:
【答案】①心里慌乱,没有了主意; ②一步就能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①心慌意乱:意思是心里着慌,乱了主意,形容内心惊慌,思绪纷乱。②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 。
【答案】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或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论点概括。本文前两段是列举现在的人没有耐心、过分浮躁的现象,论点在第③段,第③段有“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成就人生”,可概括出“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也可以用标题或最后一句“保持耐心,成就人生之美”来回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答: 。
【答案】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把握。文章主体部分是④⑤⑥段,都有总领句,抓住“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即可把握本文结构。
(4)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答案】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判断。第⑤段有“《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君,主宰)。《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引用论证,证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
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一文中提到……正是因为有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这是举例论证,证明“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5)请根据语境,仿照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第⑦段中所缺的句子。
【答案】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写-般要从内容、句式和修辞等方面加以注意。仿句是“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内容是写如何修炼耐心,“功利”“淡泊”与“喧嚣”“宁静”是两组反义词;句式是“少一点……多一份……”。据此可以仿写句子“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
(6)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答: 。
【答案】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阅读启示。本文主要论述“耐心成就人生之美”,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耐心对于人的品格、对于人的成功的价值和意义。当今社会,信息繁杂,价值多元,人们被裹挟着匆匆前行,越来越缺少“耐心”这种可贵的品性。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