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23: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作者在介绍这门学科时善于多方联系,运用众多事例展现物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从而将这门学科的特点介绍得清晰、完整。整体来看,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更是生动、典雅、准确,虽然是一篇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但也有散文之美。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文章如何把科学事实和科学道理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获得美感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敢于质疑问难、自主思考的品格。
基于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欣赏文章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逻辑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品格美;
其中,欣赏语言美和逻辑美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因为作者为了说明事理,调动了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初读课文往往会感到知识纷至沓来,一时难以应付。但细读会发现整篇文章有着严密的结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顺序,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功力深厚。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原因有:一是与事物说明文相比,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内容等比较难以把握;二是该阶段学生仍处于思
维发展阶段,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尚未成熟,尤其是抽象思维有所欠缺,很难准确理解此类文章的逻辑。
二、说学情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开始逐渐发展成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追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从知识积累角度分析,他们已经学习过事物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一定了解。因此,他们更渴望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使用工具书,搜集处理信息。因此我会尝试用积极引导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多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增强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法学法
整篇文章篇幅适中,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整体来说不难理解,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复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问题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在学法上采用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并提问:“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片段,我看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啊,视频中的日常的确令人心驰神往。其实我们身边也蕴藏着诸多美的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起踏上美的发现之旅。
——这样设计一是以播放视频的方式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导语引发学生思考,切入主题,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会检查预习,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中物候学相关知识的认识及对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为课文学习作铺垫。
1、小组合作划分段落层次,讨论全文四个部分顺序的安排及作用。
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四个部分按逻辑顺序安排,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易于读者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层次,体会事理说明文层次清晰的特点,同时教会学生分析此类文章说明顺序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2、词汇美——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高雅的词汇,比如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色。这些词汇除了积累,还要去品析、揣摩和赏析。
3、语句美——重点阅读第一部分找出你最觉得最美的句子,互相说一说原因。
如第一段中“大地……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给人带来一种铺面而来的春色。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语言特色,除了具备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之外,本文语言同样富有诗意,给人带来美感,从而突破学生对说明文的固有印象。
(三)重点研读,品味逻辑美
部编版教材对于教读课文的要求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因此在研读环节,我精心设计以下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成目标。
1、独立思考文章第三部分中描写四个影响因素用了什么顺序?
作者按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前三个是空间因素,第四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提示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而且作者每讲一个因素都举实例,这样文章既有说服力也让容易让人明白。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注意段落中的逻辑顺序,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2、试从文中找出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运用说明事理方法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举例子:第三段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作比较:第七段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列数字:第六段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引用:第十段根据英国难度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早九天。
——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方法的作用,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程度。
(四)巩固小结,浸润品格美
独立思考,总结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句子,体会物候学神奇。说一说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文所学知识,考查对提取信息的掌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视频,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分享给大家,并写出推荐语。
——这样设计以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利用课下关注自然,拓展视野,积累知识,同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和物候学
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因素
物候学意义
这样设计板书能够突出文章重点,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回顾和把握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