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19 18: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比例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例5、例6是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之前学生是用归一、归总方法来解答的,用的是算术的方法,而现在用比例知识来解答,是让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思考,培养代数思维,体会函数思想。
(2)例5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即“单价”是一定的,这是水费与用水吨数成正比例的前提。“分析与解答”,重点介绍了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详细过程。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教材先让学生回顾算术的解答方法,然后再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发现,“归一”的方法需要先求出水的单价,而比例的方法是在判断两个量的正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单价一定”恰恰是隐藏在比例式背后的基础。“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梳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3)最后的变式题,可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应用水平。
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体会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用比例解决问题需要经历“阅读问题,理解题意,获取有效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找到其中不变的量,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比例,解答——检验,思路回顾和方法反思”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凸显这个过程并予以强化,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的方法和解答的步骤,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条理性。
(2)要注重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细节指导。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其关键点是根据题目的情境列出数量关系,使学生发现数量关系中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个量是一定的,这个“一定的量”是怎么来的。把握了这个关键点,才能判断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上述思维过程,需要教师适时指导乃至示范。
(3)关注知识的沟通与比较。
这类问题,可用算术方法解决,也可用正比例方法解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两种方法的沟通与比较。例如,两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单价不变”;算术方法中,要先求出单价,求总价用乘法,求用水量用除法,而比例方法,使用的是同一个比例式。
编写意图
(1)例6是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编排总体思路与例5相似——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利用反比例关系解决过去的“归总”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和解答”,也是先回顾以前所学的算术方法,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知识解答。同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量”的数量关系,找出成反比例的量。“回顾与反思”则是提炼方法,总结经验。为了巩固、强化这一解答方法,在解决了例题的问题后,教材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个变式问题。
(3)“做一做”的两道题目,以“小明买笔的问题”这一相同的素材,使学生看到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中,由于“不变的量”不同,相关联的量也不同,它们所成的比例关系也不同,进一步巩固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例5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例如,如何梳理条件,如何分析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如何确定两种量以及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例如,可用例6的素材先出一道复习题,然后,改变前提,将题目改成例6,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分析与解答。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分析方法、解答步骤再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把用反比例解决的方法与“归总”的算术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感受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即用“原来每天用电量×原来天数=现在每天用电量×现在天数”这一关系式,只要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求出第四个量。
(2)对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进行沟通。
学生学完了例5、例6,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两类问题进行沟通与对比,使学生发现: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列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找出其中的不变量,再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根据这一关系列出相应的等式并解方程。“做一做”的两道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