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大自然真神奇啊!鼎湖山的泉水宛如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任我品味,引我xiá xiǎng( );黄山古松,不畏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cāngqióng( ),令我赞叹,教我坚强。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D.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 “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C.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
①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操千曲而知音, 。
③ ,膏之沃者其光晔。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⑤我想: ,无所谓无的。 ⑥ ,猛浪若奔。
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中的爱情缠绵悱恻,深深叩击着我们的心扉。“ ,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子坦率自然的追求;“溯游从之, ”则写出了意中人的可望而不可即,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的 (人名)。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 ,丑陋而邪恶的 。(3分)
(2)《格列佛游记》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剖析当时的社会现实。请简要概括一个情节并说出其对应的讽刺寓意。(3分)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金秋时节,清风渐凉,靖江外国语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本次体育节积极倡导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健身运动,作为学校一员,你也参与以下活动。
【活动一】秋季是一个满载着收获与喜悦的季节,请写出两个与秋有关并含有物候现象的成语。(2分)
【活动二】本次体育节内容丰富多彩,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健身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成长的大舞台。现请你为本次体育节撰写一则标语,号召全校同学积极参与。要求新颖别致,语言优美。(2分)
【活动三】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你却发现本班同学李倩在看台上埋头做着数学作业,问她,她却说:“我又不是运动员,凑什么热闹?还不如抓紧时间多做点作业。”这时候你会怎样劝说她?(注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分)
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邹浩的《咏路》,完成第7题。(6分)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③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7.(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3分)
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③揭:公布。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③或教准增年( ) ④上由是嘉之(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A.辍耕之垄上 B.然足下卜之鬼乎
C.而乡邻之生日蹙 D.悍吏之来吾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唯 具 乡 里 姓 名 揭 县 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请结合语段说说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
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选自《大科技》2011年第1期,有改动)
12.阅读全文,说说放线菌具有哪些作用。(4分)
13.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4.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3分)
(四)阅读于丹的《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完成15~17题。(10分)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或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15.本文是如何提出中出论点的?这样提出论点有什么好处?(3分)
16.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7.你身边有不够“宁静”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并向他们提出建议。(4分)
(五)阅读范新宏的《靖江的背影》,完成18-21题。(20分)
①夜半,素月的清辉,透过纱窗,照在桌上纸页泛黄的县志上。随手翻翻卷角的书页,就会听到在老县衙里的水磨砖地上,来来往往的脚步声,还有不眠的张汝华断续而清晰的咳嗽。
②撩开岁月沉沉的帘幕,在夜夜的咳嗽声里,我看到,窗外曾经荒芜的水寨废墟,渐渐变成屋舍俨然、市声嚷嚷的城垣。
③就在这座新建的小城里,一个微雨的清晨,穿过清冷的街巷,走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身穿蓝布棉袍的兰溪进士郑锜,骑着毛驴,打着雨伞,带着两只书箱,一个包袱,轻轻的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只留下街市的屋檐下,飘零的雨滴寂寞轻轻的叹。
④同样让人叹息的,是韦商臣在靖江一年零一个月的停留。短暂的流连,宛如午后一个美丽的春梦。当韦商臣从梦中醒来,学宫的院墙内,传来琅琅的读书声。韦商臣心花怒放,他嗅着学宫前春蕾的芬芳,围着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一路走去,他的身后,29位靖江进士和127位靖江举人,踏着暮春落满一地的槐花,迤逦走进明清闪烁的星光里。
⑤明万历四十二年的一个冬夜,被写入县志。在这个寻常的寒夜,在县衙后的一间寻常瓦舍,青灯荧荧。窗纸上,古梅横斜。赵应旟从老榆木的官帽椅上站起来,背着手,在室内来回踱着方步。忽然,他转身迅捷地走向书案,铺开宣纸,提笔饱蘸浓浓的黑墨,写下“万寿坊”三个苍劲古朴的大字。掷笔书案,他的脸上漾起一丝笑意。就在这浅浅的一笑里,他把百姓为他建造的飞檐翘角的“百岁坊”还给了靖江,也把美好千年的祝福,深深留在百姓的心底。遗憾的是,四百年后出生的我,没有亲眼看见高大牌坊上,名噪一时的书法家当年留下的字,因为,在我出生的十多年前,一场浩劫,使得几百岁的牌坊怆然倒下,而写着“万寿坊”三字的横匾,在那糊里糊涂的岁月里,竟不知所终。
⑥一声长叹,置书案上,关掉桌上的台灯,我在黑暗中,闻到岁月浸泡过的县志里,陈年旧事发出的霉味。
⑦而奇怪的是,有一些事,并未因年代的久远,如古旧的书卷一样残缺朽烂。
⑧合上的书页里,依稀透出几百年前的一线灯光。灯下的暗影里,有了不少白头发的陈函辉,正低头仔细看着马洲书院、钟楼、四眼井的施工图;而三十岁的年轻知县郑重,正皱着眉头,读着书吏送来的开挖五条河港治理水患的报告;已经睡下的张友伯,为筹措构筑江堤的十万两白银,在床上辗转反侧。
⑨每天,我都要从老城东南的迎春桥上走过,不知道,在这座不起眼的小桥边,曾经发生的一段动地惊天的故事,竟和三元里抗英一起,被范文澜写进中华民族的历史。让靖江子孙后代挺直腰板的这个故事,主人是当年的靖江知县杨凤翮。还有名噪一时的才子陈凤喈,《万卷楼诗稿》的作者,他是一个诗人,手无缚鸡之力。
⑩夜风入户,它翻不动桌上书卷里沉重的往事,却用微凉清醒我的大脑。我清楚地看到,那些在夜色中远去的背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靖江都做过造福黎民百姓的大事,他们都是书生——地地道道的读书人。
相关补充:张汝华,直隶(今河北省)怀安县人。明成化七年(1471年),以举人首任靖江知县。靖江百姓感戴他为建县呕心沥血,功绩卓著,先后将其祀于三贤祠、贤侯祠,以资怀念。
简要说说文章以“靖江的背影”为题的好处。(4分)
“张汝华建县城,呕心沥血,后人怀念;杨凤翮抗英寇,侠肝义胆,青史垂名。”这是出卷老师根据本文内容拟的一副对联。请你联系文中其他的两个人物,也拟一副对联。注意:对联要“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平声是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4分)
品味语言。(6分)
(1)第③段中画线的表达效果。(3分)
(2)第⑨段中所提到的动地惊天的事指的是靖江人民抗英的事迹。1840年,英军入侵靖江,知县杨凤翮、士绅陈凤喈顶着朝廷不准对英军抵抗的命令,亲率靖江兵民众志成城,誓死抗击,以无一伤亡而获大胜,名垂史册。作者为什么在文中要强调杨凤翮是书生,而陈凤喈是个诗人,手无缚鸡之力?(3分)
作者称那些“在靖江做过造福黎民百姓的大事”的历任县令为“地地道道的读书人”。请联系课文,结合你过去的阅读,说说怎样的官员才能称为“地地道道的读书人”。(6分)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暖暖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参考答案
遐想 苍穹 2.C 3.B 4略
5.(1)斯威夫特 慧骃(智马) 耶胡
(2)主要情节(2分)及对应寓意(1分):1、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2、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3、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6.略
7(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评分:特点1分,含义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评分:共3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答到两种得3分。意思对即可。
8.(1)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③有人 ④因此 (2) D
9. 唯 具 乡 里 姓 名/ 揭 县 门
10.寇准于是就拉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重点词语:辄 引 令 复)
11.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未结合语段扣一分。
12.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一点1分)
13.“一般”表明是通常情况(1分),说明放线菌通常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不排除有特殊情况(1分),删去后显得太绝对了(1分),“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1分),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读者的兴趣(1分),点明了文章要说明的内容(1分)。
15.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1分);好处:引出论点,作为论据证明论点,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2分)
16.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1),列举了木匠的儿子在夜里静静倾听手表的响声终于找到手表的事例证明了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1),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这个论点(1)。
17.比如:考试复习时心浮气躁(1分)。建议: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复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称呼1分,建议2分)
18.文章以“靖江的背影”为题,回忆了靖江历史上有名的文人,歌颂了他们造福靖江,造福黎民百姓的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3分)。有历史的厚重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略。
(1)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郑锜清正廉洁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2)他们是书生,甚至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面对英军的入侵,却表现出“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誓死抵抗英军。这样写更能突出他们的骨气。
21. 联系课文,结合过去的阅读(2分),为官清廉,造福一方(2分),威武不能屈,保护百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