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x-a=b的方程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x-a=b的方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2-04 17:2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x—a=b的方程与检验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63页—6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掌握解含有加减法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2.通过严谨的方程的格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作业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解方程
x+5.3=10 (检验) 15+x=40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形成教学资源,在集体订正环节共同探讨。
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使学生回顾形如x+a=b方程的解法,复习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对方程的解进行合理的验证,为学习形如x-a=b方程的解法进行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一根绳子,用去9米,还剩15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读题,学生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式。
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用去的长度=剩下的长度
这根绳子原来的长度- 剩下的长度=用去的长度
用去的米数+剩下的米数=这根绳子的原来的长度
3.根据等量关系式试列方程
解:设这根绳子原来长x米。
x-9=15 x-15=9 9+15=x
师指出:未知数一般不单独放在等式的一边,所以我们不把方程写成9+15=x的形式
4.学生试解x-9=15,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也就是方程 x-9=15的两边同时加上9,抵消掉等式左边的9,这样等式的左边只剩下x。)
2.你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吗?
(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表示等式成立。)
3.今天的解方程前面的两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是x+a=b的方程,而现在是x-a=b的方程。(板书课题:x-a=b的方程。解的方程时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解的方程时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
4.独立解x-15=9,师巡视。
6.出示:64页第二题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学生A:
学生B:
提问: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学生A:
标准体重+超出标准的重量=小军的体重
标准体重-小帅的体重= 低于标准的重量
学生B:
小军的体重-标准体重+ =超出标准的重
标准体重- 低于标准的重量=小帅的体重
提问:他们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一个是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
[设计意图]直接给学生提出解题要求,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利用“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一性质解决问题;通过对比练习,提高了学生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可以有效避免解方程时的机械模仿。
学生B列出了形如53.5-x=8.5的方程,但不会解这个方程,怎么办呢?大家能不能想出好办法呢?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得出两个方法:
1.改成学生A的方程。
2. 53.5-X=8.5
53.5-X+X=8.5+X
53.5=8.5+X
8.5+X=53.5 左右交换得出:
8.5+X-8.5=53.5-8.5
X=45
四、概括抽象 ,总结提升
1.解方程的根据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
2.解方程要注意什么?(书写要规范,要养成检验的习惯,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解方程
X+25=60 X-30=96 X+2.7=9.7 X-0.52=1.3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65页第4题)
括号里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43+x=62 ( x=105 x=19 )
x-56=37 ( x=19 x=93 )
x-1.02=3.98 ( x=5 x=2.96 )
x+109.7=211.3 ( x=321 x=101.6 )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选出各方程的解的?
(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右是否相等。)
3.(65页第5题)
某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共计20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共116种,一级保护动物有54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多少种?
(1)提示学生认真读题,注意选择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有用。
(2)集体订正。
4.(65页第6、7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方程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同时培养验算的习惯。]
六、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改成实践应用题,让学生 在具体情境中探究新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理解更加深刻。
2.及时抓住课堂新生成资源,激发学生思维灵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题中,学生列了方程53.5-X=8.5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解此方程遇到了困难,我及时抓住这个新生成资源,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灵活运用等式基本性质,成功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火花,体验了够一够摘到苹果的喜悦。
总之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始终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孙中琴 峄城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