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23:53:46

内容文字预览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上序》
难点名称 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在对比冲突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采取多角度的细节化的对比阐明道理。在对比手法建构下的内容就显得蕴意丰富,并且丰满了作者的形象,令主题更加突出。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言文学习,学生的精力和思考点大部分都放在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通过翻译课文去挖掘文章主题,往往容易忽略文章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来突出主题的,而本文对比的艺术手法才是彰显作者魅力的关键所在。
难点教学方法 点拨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发现对比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品读法:学生多角度多方式自主读课文,挖掘艺术特色,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本文是被明太祖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并被后人评价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以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己刻苦勤奋、历尽艰辛后终获知识的经历勉励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如果让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一下作者的形象,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词语? (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难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问题探究: 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正是在这种对比冲突中让我们形象地感知到作者的形象魅力。请同学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并谈谈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学生先结合课文自主思考做好批注;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分工合作,各抒己见,整合意见;最后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 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对比: 示例1:从“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和“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对比中突出表现出作者的尊师重道、谦虚有礼。 示例2、从“或遇其叱咄”和“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对比中突出表现出作者的虔诚求学。 同舍生富家子弟的豪阔与自己的贫寒对比: 示例:从“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和 “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略无慕艳意。”的对比中突出表现了作者的不畏艰苦、不慕虚荣。 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的学习条件低劣作对比: 引导学生从太学生和作者求学时的衣、食、住、行、老师、书籍来源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些内容的对比突出表现出作者不畏艰苦、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等品质。 作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条件的对比: 综合前三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文中能表现作者观点的议论性句子找出来,会发现这方面的对比是突出表现了作者不畏艰苦、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等精神。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突出了作者的形象,就你印象最深的一点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小结 本文正是作者从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同舍生富家子弟的豪阔与自己的贫寒、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作者自己的学习条件低劣作、作者的学习态度坚定与学习条件的艰辛这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才让我们发现作者身上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刻苦专心等可贵的精神品质。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作者身上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后生”效法的。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了解何为赠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3.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学习重点】
文章的内容层次和作者刻苦求学、自励奋进的精神。
【学习难点】
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 )学: 逾( ): 硕( ):
俟( ): 衾( ): 烨( )然:
叱( )咄( ): 皲( )裂:
媵( )人: 容臭( ):
负箧( )曳( )屣( ): 。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媵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 古: 今: ②日再食:古: 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 古: 今:
4.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 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 ④余立侍左右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 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 且 (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 ② ③ 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 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结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 ②
③ ④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 师:
衣: 食:
住: 行: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 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古人一些其它苦中求学的典故吗?你怎么看待他们这种精神?
2.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4分)。
(1)书:
(2)勤奋: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