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23: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浣溪纱》 教学设计
《浣溪纱》教学设计
一、理论依据和教学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7-9)年级”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依据以上理论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理解并诵读《浣溪沙》,多角度体悟词人情感。《浣溪沙》是教育部审定(2018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这是一首清朝的边塞词,这首词表达了纳兰性德的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国之虑,他的这些情感复杂而隐秘,学生不易理解、体悟词人的情感,所以我想到了以词解词的比较阅读的方法,适时引入他同一时期或相似情境的《采桑子·九日 ( https: / / so.gushiwen.org / shiwenv_13b5fe6c18c5.aspx )》《蝶恋花 出塞》,帮助学生理解他在《浣溪沙》中不便直言的隐秘情感,这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堂课我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纳兰”问题贯穿始终,第一自由朗读,初识纳兰,学生以意象为切入点初探情感,教师补充纳兰性德其他词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再探情感,初步认识词中纳兰;第二次教师补充纳兰的《浣溪沙》《南乡子》进行拓展阅读,跳出词中纳兰形象,让学生对纳兰有一个更深入、更立体的认识,这种高站位的俯视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心对纳兰的理解,帮助他们读透纳兰的心声;第三次以创意性诵读的形式记录学生对纳兰的感悟,旁白+诵读,读写互动融合,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整堂课由词识人到由人解词到由己谈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多角度体悟情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对这首词和对这个词人独特的感悟。当然,为了使学生热爱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汲取到传统文化的智慧,我制作了微课《创意性诗词诵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诗词诵读的别样形式,感受创意性诗词诵读的别样魅力,激发他们创意性诗词诵读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1. 课型:新授课
2. 教材分析
《浣溪沙》为教育部审定(2018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三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鱼我所欲也》论述认识的理性抉择,《唐雎不辱使命》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送东阳马生序》描述少年求学的艰辛,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抒发了不同时代的词人们的壮志豪情,课外古诗诵读中的《定风波》《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这三首词既有词人们的豪情,也有幽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上的激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浣溪沙》这首词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意义非凡。《浣溪沙》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破败之景,表达了词人的怅惘、思乡、忧国之情。在学习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和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附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边塞词,初步掌握了以意象为切入点来体悟词人情感的方法,很容易运用这种方法来赏读本词,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而本节课的学习除了对以意象为切入点来体悟词人情感的方法的再次强化,还将以词解词的比较阅读的方法渗透其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为以后自主鉴赏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和认知水平
学生能力基础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师用书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知人论世”的阅读意识,经过三年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尤其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关诗歌自主赏析的活动探究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会用批注的方法简要记录诗词内容、情感。 能借助互联网等辅助教学手段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另外,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可以对诗词诵读进行创意性表达。
学生认知水平分析:本节课为九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诵读里的一首边塞词,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刚学过边塞词-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附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词都是宋代作品,《浣溪沙》这是清朝的一首边塞词,学生从未接触过清朝有关边塞的作品,因此对这一时代的作品充满了期待。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纳兰性德的词作品传达出他怎样的情感;小学时期学生学过唐朝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塞外壮阔美妙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这一题材诗词的喜爱,根据这些,本节课利用比较阅读、多种形式地诵读诗词、微课等多种教学素材,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①学生第一次接触纳兰性德的作品,对他的背景了解甚少,很难体悟出词中隐秘的情感;
②创意性诵读诗词时,因安排了一个情境再现的小练笔,因学生写作能力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旁白不够激情,情境再现不够形象,诵读形式创意不足;
③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子女,怯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经过三年的朗读指导,半数以上的学生还是无法在讲台上松弛有度,初次进行创意性诵读,出现羞于表达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①运用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词人同一时期的不同诗词体悟到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创意性诵读,将读与写有机联系,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2.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体悟词人情感,感悟词人形象。
3.教学难点
①多角度体悟词人情感,归纳总结体悟诗词隐性情感的方法-比较阅读(以词解词)。
②读写结合,用创意性诵读表达对诗词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小组完成创意性诗词诵读表演,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微课《创意性诗词诵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诗词诵读的别样形式,感受创意性诗词诵读的别样魅力,激发他们创意性诗词诵读的兴趣;师深情讲述纳兰性德的文韬武略的人生和出使梭龙的背景,拉近学生与纳兰性德的距离,激发学生走近纳兰性德的兴致;利用动画软件制作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传统诗词的学习兴趣。
3、比较阅读:以词解词,将《浣溪沙》的上阙与《采桑子·九日 ( https: / / so.gushiwen.org / shiwenv_13b5fe6c18c5.aspx )》比较,比较相同意象,感受相同情感,体悟出思乡之情;将《浣溪沙》的下阙与《蝶恋花 出塞》比较,丰富词人的想象画面,以此深入体悟“古今幽恨”。
五、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具有投影仪和电子白板
2.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六、课前准备:学生在班级群里自主学习微课《创意性诗词诵读》
七、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引生入境(设计意图:简介词人的文韬武略,让学生对纳兰性德有一个整体印象,激发学生认识纳兰性德的兴趣,拉近学生与纳兰性德的心理距离,为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埋伏笔,未成曲调先有情。)
他,颖悟绝伦,文韬武略无不精通: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进贡士,二十二岁中进士,授三等侍卫,因满腔才华被皇帝赏识不久晋升为一等。他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是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是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认识他,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纳兰性德。
师板书课题《浣溪沙》
(二)自由朗读,初识纳兰(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重视学生自主体验,为教师的“教”提供依据。补充词人同时期诗词和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体悟本词中的隐秘情感,让学生近距离认识这个心绪复杂的纳兰,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方法-比较阅读同一词人同一时期的诗词来体悟情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给学生以明确的方法指导,又着重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①生自由朗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词内容。
②涵泳意象,明晰诗情
上阙:北风、马嘶声、深秋、远塞(寂寞、不安)(预设:生体会“深秋远塞若为情”的思乡之情有难度,师适当引入纳兰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词《采桑子·九日 ( https: / / so.gushiwen.org / shiwenv_13b5fe6c18c5.aspx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以此词帮助学生体悟这思乡隐情。)
师总结:从上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不安、思乡的纳兰。
生明确了纳兰的复杂情绪,带着这些情感再有节奏地读上阙。可借助肢体动作帮住自己酝酿情绪,如可双眉紧锁表现不安。
下阙:晚烟、荒戍垒、斜日、旧关城(惆怅、幽伤)(预设:生不能深入地体悟“古今幽恨”这种情感,想不到纳兰的其他形象,此时可补充《蝶恋花 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以此词引导学生想象纳兰面对这荒废、破败的营垒和关隘,他想到的这些画面,感受将士、征人的幽恨,帮助他认识一个体察百姓疾苦、厌恨战争的纳兰)
师小结:从下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体察百姓疾苦、厌恨战争的纳兰。
生读懂了纳兰的这一形象,全班男生以浑厚的声音读出边塞的萧条、破败,读出“古今幽恨”。
③补充背景,再读诗词:
师有感情地讲述纳兰出使梭龙的背景资料,生听完再读诗词,联系背景资料,思考:我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纳兰?(明确:有卫国之志、忧国之虑)
《李朝实录》曾记录这样一段文字:“康熙二十一年九月末,朝鲜国曾派使臣到清廷具表陈贺,十一月归国,向国王介绍了清廷北方边患的情况,其中提到:‘(清廷)且与大鼻挞子连兵,遣明珠之子领数千兵马往战,如不讲和,期于剿灭云。’”
全班带着这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再读诗词,慢慢走近纳兰。
(三)拓展阅读,理解纳兰(设计意图:链接纳兰其他诗词,让学生对纳兰性德有更全面的认识,感受纳兰性德的才情和真情,由人感词,提升了学生对《浣溪沙》这首词的审美认知。)
生任选老师出示的一则纳兰词进行赏读,看看自己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纳兰?
①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
②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纳兰性德《南乡子》
生对纳兰有了立体认识后,再自由诵读诗词,感受他的魅力。
(四)创意诵读,表现心声(设计意图:在读懂情感的基础上,以写作重现画面或情境,再配上不同形式的诵读,读写有机联系、生生互动、听说融合,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而且磨合准备过程关注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彰显学生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不同小组的编排形式来源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同形式的创意性诵读碰撞,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更激发了他们以这种形式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1、小组合作创意性诵读准备:
任务一:写一段旁白,能直接表达纳兰情感,字数100字左右。
任务二: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形式诵读诗词。
要求:组长进行合理分工,挑选诵读能力强的两名组员商量确定诵读形式、编排问题,其余人都给诵读书写表达纳兰情感的旁白,讨论交流选出最能表现纳兰情感的作品作为本组创意性诵读的旁白。
2、小组创意性诵读展示(预设:如果时间不充分,根据小组的表现欲强弱确定诵读顺序,表现欲弱的小组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磨合准备,可放在下一堂课上或课下指导他们用手机拍短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或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参与点评)
3、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师根据每个小组诵读的突出点送出评价,激励学生。
(五)畅谈收获,拓展升华(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一节精彩课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获得了什么,以学生的收获来看课堂的实效性。)
生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收获。
(六)激情小结,点燃传承星火(设计意图:总结纳兰性德的多情,激发学生立体认识纳兰性德的热情,进而激发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小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的一生太过短暂,留给我们很多情殇。可是他的词却不尽如此,有对国对君的忠诚,有对民对卒的同情,有对历史的清醒认识…今天,我们推开了走近纳兰的一扇小窗,这只是我们通往古人智慧世界的一条小路,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你们可以在文化的长河里捡拾到属于你的贝壳。好,下课!
(七)开放性作业,拓展学生能力(设计意图:开放性活动作业,既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以组为单位,查找纳兰性德其他主题的词,赏读或创意性诵读,可拍成短视频在班级内分享。
七、 板书设计
浣溪沙 纳兰性德 寂寞 惆怅 意象-意境 有思乡之愁 以词解词 有卫国之志 知人论世 有忧国之虑
八、教学反思
(一) 优点:
1.整个课程设计都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从课外自主观看《创意性诵读》的微课了解并学习创意性诵读,到课内讨论明确词人情感,小组合作进行创意性诵读,读写互动,听说融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诗词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2.讨论赏读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以词解词,引导学生感悟纳兰的形象,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渗透悟情方法,使学生在大量古诗词的比较阅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进而激发学生由一首词喜欢一个人,由一个人爱上古诗词的激情,进而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最后我对学生的祝福,既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又夯实了他们传承传统文化优秀素养的意识。
3.从媒体运用角度讲,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利用动画软件制作课件、微课,提高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生成性。
(二) 不足:
1.上课过程中个别地方出现口误,比如学生赏读上阙诗词时提到了“云山”等意象,但学生口误成意境,我没有听清,没有及时纠正;
2.在学生创意性诵读过程中出现了哄笑的场面,因学生以表情酝酿情绪,其他同学没有尊重这位同学的情感表达,虽这组朗读结束了,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态度的引导,也用语言评价鼓励了表演的同学,但个别同学还是没有及时地端正自己诵读的态度,我没有及时指出并引导纠正,下次应注意。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