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0 00:00:22

内容文字预览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
难点名称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确定文章的主要观点,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论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学生对文艺作品中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读课文,透过文字感受到作品的温度,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梳理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议论文之所以能使人获得较强的启发、感受,就在于它的论证思路清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下)第四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探讨作者的论证思路。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通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 1、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5段)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6段)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7段)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9段)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或(13段)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5)(14段)我们鉴赏文艺……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结合上述观点,结合文章题目,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接受美感的体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简单来讲,驱遣想象是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而接受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体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是欣赏文艺作品的目的。 2、作者分析的两个例子各是什么? 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首先,作者从反面论述,先说“单就字面解释”的情形,指出这虽是“在研究,在考察”,却并不能理会这两句诗的意思;接着,作者从正面阐述,指出必须通过想象看出一幅图画来,才能发现作者的所见所感。最后,作者进一步论述,通过想象接触了作者的意境,不同的读者会接受不同的审美体验。 通过举例与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同样, 实例高尔基《海燕》也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首先,作者从反面论述,先说“单就字面解释”的情形,指出这虽是“在研究,在考察”,可也不能领会这首诗的意思; 接着,作者从正面阐述,引导读者做想象式的分析:想象出一对翅膀,跟随海燕前行,想象看到,听到了哪些,想象当时的心情;最后,作者进一步论述,通过想象接触了作者的意境,不同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人生受用:对于“海鸥、潜水鸟、企鹅”似的读者,带来的是感召、感染和改变;对于“海燕”似的人物,带来的是共鸣和更加坚定的信心。 3、梳理概念间的关系。 这些重复多次的概念有文艺、文字、作者、读者、想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文艺从外表说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文字是作者和读者会面的桥梁,作者通过想象来安排文字,读者也应该通过想象去鉴赏文字,箭头图不一定要和老师的一模一样,只要能清晰的看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可。 (通过想象) (驱遣想象) 作者 文艺 读者 (许多文字的结合体)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1-7段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 1-7段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是作者在展开主体论述前的知识铺垫环节。 5、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然后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各自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的作用。 最后得出结论:鉴赏文艺,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小结 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中,要驱遣想象,要注重联系生活,注重用生活的经验、事例来诠释共鸣,这样就能使阅读顺畅而和谐。阅读中,驱遣我们的想象,涵咏揣摩咏诵,就能让我们“坐于室而观于海,处于今而论久远”,既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又能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驱遣我们的想象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会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领悟语言内在魅力。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2.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五、写法探究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六.扩展延伸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