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随堂检测
一、单选题
1.《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哪一都城的繁华景象( )
A. 开封 B. 大都 C. 长安 D. 临安
2.《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开封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什么地方( )
A. 瓦子 B. 早市 C. 榷场 D. 集市
3.瓦子的的出现反映了( )
A. 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明清工商业繁荣
4.宋代元旦,人们会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当时的“元旦”就是现在的( )
A. 重阳节 B. 元旦
C. 元宵节 D. 中秋
5.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 诗 B. 词 C. 曲 D. 小说
6.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 ”,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 D. 马致远
7.她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她是( )
A. 武则天 B. 李清照 C. 王昭君 D. 曹雪芹
8.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人的悲惨遗遇,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是(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王实甫 D.郑光祖
9.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
A. 《资治通鉴》 B. 《史记》
C.《左传》 D. 《汉书》
10.下列帝王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3)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4)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瓦子?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有人被称为“诗仙”,有的诗被称为“诗史”,有的诗平易近人,妇孺皆知。
材料二: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颇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宋代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其代表人物中,有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爱国的情怀。
(1)材料一中的诗仙是指谁?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的是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代表人物”指的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C
4.B
5.B
6.A
7.B
8.B
9.A
10.D
二、材料分析题
11. (1)河南开封。
(2)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3)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
(4)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出现了瓦子。
12.(1)李白杜甫
(2)《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3)辛弃疾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