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9 15:3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阎良区2021~2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l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素来为礼仪之邦、重情族群,华夏儿女自古便有寻根认祖、念旧怀乡的深厚情结。“怀乡”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母题,可谓渊源有自、由来已久。从先秦时代《诗经》里征人思妇的反复歌咏,到现代诗人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轻吟,乡愁一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主题。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怀乡思归的优秀诗篇。翻阅《诗经》,那些被迫远行的游子征夫们在旅途中因思乡念亲而发出的吟唱,千载之后读来仍具感发人心的艺术魅力,这既说明当时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体现出怀乡主题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的情感力量与崇高的文学价值。
说到古代怀乡诗词,便无法绕开唐代。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唐文士于盛世下所蓄积的丰沛才情如火山般喷涌,而“怀乡”无疑是涌动情感的源头之一。唐朝又是漫游之风盛行的时代,大量文人墨客怀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游走四方,他们往往自幼便读书山林寺院之间,成年后有些怀着报国立功的满腔热血从军边塞,有些因公务在身而宦游异乡,亦或是历经宦海沉浮后退隐而浪迹四方,笑傲烟霞……总之,唐人的游历经验相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格外丰富。充满“少年精神”的大唐文士们拥有敏感的心灵、细腻的感受力以及超凡的想象力。这一切促成了唐代诗坛成为古典怀乡诗的巨大宝库,荟萃了怀乡诗的精华。
随着大唐王朝的覆亡,进入五代十国之后,时局愈加板荡,连年战乱,不少文士离家逃亡,流离失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词的文体形式,来抒发心头挥之不去的亡国恨与思乡愁,其中五代与南唐词人的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身为亡国之君,却在词的创作上展露出卓越才情,留下了诸如《虞美人》《望江南》《浪淘沙》等大批抒写亡国之殇与故国之思的词作,用情深挚且手法高妙,成为词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家。作为皇帝的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但这位工书擅画、精通音律又爱好诗词文赋的一国之君,“词中之帝”的称誉却当之无愧。遭遇亡国变故的李煜将日夜纠缠于心间、深重到无法承受的乡愁都倾注在了词里。
宋代以后怀乡羁旅之愁依然是诗词吟咏的核心主题。相对于唐人,宋代文士更擅长用词来抒发怀乡思绪。知名的宋代文学家几乎人人都有怀乡词。无论是范仲淹的《渔家傲》、欧阳修的《青玉案》,还是苏轼的《临江仙》,亦或是陆游的《渔家傲》、辛弃疾的《念奴娇》等,无不是怀乡词作中的上乘之作,集中体现了宋代文人深厚的怀乡情结。
毋庸置疑,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抒情诗词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出自游子行人之手。这些人或为了寻求功名,或为了服徭役,或为公务所累,或为游历天下,长期远离故里,客居异乡。每当季节变换或佳节来临,他们往往因时感伤,睹物思乡,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深切的怀乡愁思。我们品读这些怀乡诗词,探索古代游子精神世界之一偶,体味萦绕他们心头对故乡与亲友无尽的眷恋与思念,以找寻我们自己蕴藏心底的那份久违的乡愁。
(选自林静《中国古代怀乡诗三百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民族寻根认祖、念旧怀乡的深厚情结作为中国文学的母题,渊源有自、由来已久。
B.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代表了古典怀乡诗的最高成就。
C.五代十国,连年战乱,使得五代与南唐词人在怀乡诗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D.比起唐人来,宋代文人更擅长用词来抒发怀乡思绪,表现其深厚的怀乡情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按照历史时代顺序,着重介绍了唐朝、五代以及宋朝等时代怀乡诗的特点。
B.文章大量运用举例、对比、引用、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结构清晰,思路明确。
C.文章以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为例来说明五代与南唐词人写乡愁成就之突出。
D.文章末段论述了游子行人离家原因的多种多样,及怀乡诗词对当今读者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怀乡”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母题,所以从先秦时代《诗经》的作者,到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作家们一直不断吟唱着乡愁。
B.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大量的怀乡优秀诗篇,既表明当时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的高度,也可见怀乡主题具有的情感力量和文学价值。
C.唐朝漫游之风盛行,唐人的游历经验在历史上也最为丰富,唐代诗人又拥有极高的艺术天赋,这些促成唐诗荟萃了怀乡诗的精华。
D.我国古代的怀乡诗不少出自游子行人之手,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探索他们精神世界之一隅,也可以体味他们对故乡的情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全国碳市场将在6月底上线交易。首先从电力系统推进;第二步将会引入建材行业的水泥和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之后引入化工、建材、石化等八大行业,这八大行业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未来还会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
碳市场主要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减排。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减少二氧化碳?因为全球变暖问题已越来越严重,造成热浪、暴雨、北极冰融化、干旱、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最近两百多年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累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不大幅控制像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1世纪末,全球最大升温可能达到3~4摄氏度,对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未来温控目标安全线是升温幅度不超过1.5摄氏度,这也是2015年全球《巴黎协定》达成的基本共识。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平衡的状态。目前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大超过了陆地和海洋两个生态系统最大的吸收能力。为实现全球“零碳未来”,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碳中和承诺。从1992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中国一直在行动。和1990年相比,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超过90%。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正式宣布,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们未来的减排任务怎么逐步完成?可通过“五碳并举”来完成: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前四个都是技术手段,最后一个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各类技术更合理有效地应用。“五碳”一起发力是我们未来可能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
(摘编自贺克斌《碳中和,未来之变》)
材料二:
(摘编自《2020年碳中和调查》)
材料三:
居民生活碳排放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造成的直接碳排放,另一方面是生活中进行的消费、购买等造成的间接碳排放,依据碳足迹的概念,这一部分碳排放也包含了消费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据此测算,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40%,发达国家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占比约为60%~80%,这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还会提升。
如何降低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占比?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环。对居民而言,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绿色消费习惯的培养、低碳饮食、节能环保……都能够从消费端拉动碳中和的实现。但居民会面临新问题——消费成本的增加和消费过程的不便。如何才能解决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参与、政府的引导。产品创新、提效降耗、环保减排、回收利用……企业的有效作为不仅能够从供应端推动碳中和的实现,而且能够实现绿色消费品闭环的规模经济、降低居民的实际购买成本。对政府而言,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注意家电能效体系与回收、节能产品补贴、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装综合治理、光盘行动与有机物再利用等政策制度的完善与实施,也将适当补偿居民的新增成本,鼓励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碳达峰过程中来。
(摘编自《碳中和之绿色生活:开启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产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70%,为减少碳排放量,2021年起,全国碳市场开始上线交易。
B.要想实现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世界各国需采取多种措施,共同行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从材料二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居民碳排放量占比均超过60%,而我国居民碳排放量的占比与其相较,处于最低。”
D.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带来的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还会提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形势,《巴黎协定》上达成了未来全球升温幅度不超过1.5摄氏度的基本共识。
B.实现碳中和的行动,我国一直都在进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并且郑重承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C.居民生活碳排放主要有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两种,因消费品的生产而产生能源消耗属于居民生活直接碳排放。
D.我们要响应绿色家庭减排活动,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这对碳减排非常有利,如降低热水温度就可减少0.46%的生活碳排放。
6.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琴和箫
孙犁
去年,我回到冀中区腹地的第三天,就托人到河间打听那两个孩子的消息。送信人回来说,她姐妹两个在今年春天就参加了分区的剧社,姐姐已经登台演奏过,妹妹也会跳舞。抚养她们的衰老的外祖父,也带给我一封信,谢过我的费心。在信的末尾他又想起死去的姑爷,久不通音讯的女儿……泪痕还可以辨认。但是那总的感情,我看出来,老人是振奋的。
接到信,我长出一口气,这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那死去的朋友。这样他可以瞑目了。算来,大的孩子已然十三岁,小的是十一岁了。
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的时候才熟了。那时候,我闷在家里得不到什么消息,就时常到他那里去,一去就谈上半天。我要求几次,他才肯把挂在墙上的胡琴,拉去皮套,奏几支曲子。这时,女人总是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萧来吹。女人凝视着丈夫的脸,眼睛睁得很大,有神采随着音韵飘出来。在她的心里和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女人的脸变化很多,但总叫微笑笼罩着。
不久,他参加了游击队。女人却留在家里,因为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现在我说的大菱和二菱。
敌人进攻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安葬了。她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带着二菱去。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胡琴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萧。我想萧对她或许有用。
等到大菱和我熟惯了以后,一天夜晚,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虽然说我不应该用这样撕裂人心肺的悲哀故事,去刺稚小的心灵,但我终于讲完了。我看到从那小眼睛里逐渐升起了仇恨的火。“叔叔,你把爹的胡琴放到哪里了?”
孩子找到了胡琴。我帮她定好弦,安放在她那小膝上,孩子就开始演奏了,但那声音简直泣不成声,我支持不住自己,转过身去,探身窗外。月色多么皎洁,天空多么清冷啊!
冬天,母亲带了二菱来看我们。我叫大菱拉胡琴给母亲听。母亲大大惊异地望着我,半天没说出话来。当她又从包裹里拉出那支萧来,交给二菱,那九岁的孩子就慢慢地送到微微突起的嘴边去,我才如道她为什么那样惊异了。但我想,只是这样来叫孩子们纪念父亲吗?
这一次,母亲又把二菱强留给我,说是要到延安去了。萧交在二菱的手里。
不久,我只得把她们又送到河间去,因为我要到别处去工作。
我们又在白洋淀里集合了。已经是初秋,稻子比往年分外好,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在田埂上走过,稻穗扫着我的腿,我就像每逢跳到交通沟里一样,觉到振奋。那无底洞一样的苇地,一丈多高的苇子全吐出荻花,到处有苇喳子鸟的噪叫。战士们静静地机警地在那里面出没。
一个夜晚,我和船夫约好,到淀北边一个偏僻的小庄子上去。我顺着羊肠小道摸到了泊船的处所,对好口令、暗号,跳了上去。船夫默默地拨弄着小艇前进。眼前是一片茫茫的水,船划过荷茎菱叶,嚓嚓地响。我想这里也是和大菱二菱的旧游之地,现在淀不是闲游处所,我们就要在这里和敌人决战了。
当船靠近北岸的时候,船夫告诉我说:“就在这个地方,”他用蒿触一触一个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两个女孩子死得好惨。”
他说着,身子很像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他继续说:“她们,就坐着我的船啊。大的不过十三四岁,小的也就有十岁左右,还有像你这样一个同志带领她们。一上船那大孩子就说,不怕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怕他们。那孩子趴在船帮上洗了一个脸,把一个多月小脸上的泥污,全洗了个干净。我没见过那样俊气的孩子。可是就在这个地方,没提防岸上那片苇地里小队鬼子跑出来,用机枪向我们扫射,那大同志把那个小女孩拉到自己怀里,卧倒下去,他是第一个死的。我赶紧拔转船想跑,那大女孩子就直栽到水里去了,临死我还看见她那新洗过的俊气的脸。”
老船夫最后一篙把船撑到岸上,临别又说一句:“就为了这两个孩子,我也要干到底啊!”
我在岸上停了一刻,再看看那久已作废的渔人撒网站立的棚台架,从那茫茫的一片水里像看见了大菱和二菱。我不是设想那殉了难的就是大菱姐妹,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
我,整天就在那一个小庄子上工作,一股力量随时来到心里。晚间休息的时候,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忽然,我也想起一个黄昏,不知道是在山里或是平原,远远看见一片深红的舞台幕布,飘卷在晚风里。人们集齐的时候,那上面出现两个穿绿军装的女孩子,一个人拉胡琴,一个人吹竹箫,演奏给人们听。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了主要人物“我”的朋友夫妇以及大菱、二菱外,小说还写了两姐妹的外祖父、老船夫等,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普通民众的抗日群像。
B.小说乡土气息浓厚,地域特点鲜明,如“漫天漫野的沉重低垂的稻穗”“无底洞一样的苇地”等描写就体现了冀中地区白洋淀的特点。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如“他说着,身子很像站不稳,船也摇摆起来”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船夫的内心情感。
D.小说语言质朴,但意蕴丰富,如“也许是她们,也许不是她们”,表明“我”希望牺牲的不是大菱姐妹而是其他人,写出了“我”的悲痛。
8.茅盾曾评价孙犁的小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琴和萧”在小说中含义丰富深刻,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元帝时学于长安,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吏,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莽居摄,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间。今以茂为太傳,封褒德候。”复以茂长子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崇为中郎,给事黄门。建武四年,薨,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甚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B.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C.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二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D.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门,秦汉时宫门多漆成黄色,故称黄门,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为皇帝近侍之臣。
B.督邮,汉代各郡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为一郡最高长官。
C.薨,用于表示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高等级的妃嫔及所育皇子公主。
D.车驾,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的车,故而也会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指代皇帝。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卓茂与人不争,能以仁德感化他人。卓茂明知对方误认而仍然还马,后来马主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又把卓茂的马送还给他,叩头表示歉意。
B.卓茂担任密县县令时,劳心尽职谆谆恳切,视民如子,举善政以教化民众,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笑话和质疑他,但后来官吏百姓都对其敬爱有加。
C.卓茂在任时有大蝗灾发生,河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但惟独密县没有被入侵。太守听说后本来不信,后来亲自到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才信服。
D.卓茂知道更始政乱,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回家。这时光武帝刚即位,先去访求卓茂,亲自到河阳谒见卓茂,下诏赞许他,并封其为太傅和褒德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首联从正面写“所欲”,颔联从反面写“不欲”,颈联则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
B.尾联写了“凉风”和“蝉鸣”,这两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凉风瑟瑟,蝉鸣嘶嘶。
C.这首诗多处运用对偶,“一丘”对“三径”,“北土”对“东林”,“非吾愿”对“怀我师”。
D.本诗显示出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特点,诗人直抒胸臆,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
15.诗的尾句点出“悲”字,请结合前三联说说诗人因何而“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描写碧草显露春色、黄鹂空自鸣叫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秋水》篇有言:“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逍遥游》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___________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___________。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___________,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___________。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赴汤蹈火 苦心经营 饮鸩止渴 负重致远
B.赴汤蹈火 煞费苦心 急功近利 任重道远
C.冲锋陷阵 煞费苦心 饮鸩止渴 任重道选
D.冲锋陷阵 苦心经营 急功近利 负重致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认知神经科学家经常把人脑类比为计算机,如果说长时记忆是计算机的大容量硬盘,那么① 。任何外界输入的刺激都需要在工作记忆系统加工和短暂储存,做相应处理后才能储存到硬盘中。通常而言,工作记忆体现了人们能多线程处理认知任务、保持较强注意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工作记忆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② :在童年期逐渐增长,而在老年时逐渐衰退。目前,提高工作记忆能力已成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当我们需要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储存多个物体时,海马会参与其中。海马与丘脑前核有着密切连接,我们选取了一批在丘脑前核植入电极的癫痫(与大脑异常放电相关)病人进行试验,通过微电流刺激丘脑前核影响海马的活动。电刺激是在病人完成工作记忆任务随机进行的,由于是微电流刺激,病人并不能感受到。
结果发现,电刺激改变了海马神经活动强度,③ 。该发现为神经调控提升工作记忆能力提供了直接证据。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2021年9月,在清华大学开学典礼上,教师代表梅赐琪没有讲成功,而是讲失败。他告诉同学们,他们每个人不再是中学里无所不能的那一位,失落在所难免,要勇于面对未来的失败;他告诉同学们要尽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要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说,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的较量。的确,人生路上,一时的输赢不必太在意,学习、奋斗与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阎良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D(A项,“中华民族寻根问祖……”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中华民族素来为礼仪之邦……念旧怀乡的深厚情结”。B项,“唐诗代表了古典怀乡诗的最高成就”无中生有,原文是“巨大宝库”,“荟萃了怀乡诗的精华”。C项,强加因果,“使得”前后的因果关系在原文无体现。故选D)
2.(3分)B(B项,论证方法分析错误,“大量运用……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中,比喻论证很少见。故选B)
3.(3分)A(A项,强加因果,选项的因果关系无法从原文推出。原文只是说“怀乡”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母题,可谓渊源有自、由来已久。这不是后面作品出现的原因。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A(A项,“生产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70%”说法错误,根据材料“这八大行业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的信息可知,这里以偏概全,只是八大行业,而不是所有生产领域行业。故选A)
5.(3分)C(C项,“因消费品的生产而产生能源消耗属于居民生活直接碳排放”分析不当,根据材料“另一方面是生活中进行的消费、购买等造成的间接碳排放,依据碳足迹的概念,这一部分碳排放也包含了消费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的信息可知。故选C)
6.(6分)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履行联合国约定。②推行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五碳并举”。③制定、完善与实施各项政策,适当补偿居民的新增成本,鼓励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每点2分,意近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D(D项,“表明‘我’希望牺牲的不是大菱姐妹而是其他人”错误,从“但那对我是一样,对谁也一样,像那老船夫说的”等语境来看,“我”的意思是,不管牺牲的是谁,都激起了“我”对侵略者的愤怒,都给了“我”力量。故选D)
8.(6分)小说没有完整、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好像不讲篇章结构。②小说以“我”贯穿始终,以“我”的所见、所感、所想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③小说写了“我”的朋友和他们的女儿大菱、二菱在抗日战争中发生的故事,选材集中,情节单一。④小说始终围绕赞美中华民族在抵御侵略时同仇敌忾、无畏牺牲的精神来写,主题集中。(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6分)①象征“我”的朋友夫妇之间深厚、和谐的情感。“我”的朋友演奏胡琴,女人总是吹萧来配合,心灵共鸣,神采飞扬。②蕴含着“我”对大菱姐妹的思念之情。小说结尾写了“我”幻想中的两个女孩子拉胡琴、吹竹萧的场景,这是“我”对大菱姐妹思念之情的流露。③象征勇赴国难、不惧牺牲的精神代代相传。“我”的朋友为抗战而死,其妻奔赴延安,代表他们精神的琴和萧传给了女儿们,暗示精神代代相传。(每点2分,意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D(“《诗》《礼》及历算”都是“学”的具体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究”的宾语是“法”,而不是“师”,“师”修饰“法”,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行能”的意思是“行为和才能”,与茂不同的是“行为和才能”,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故选D)
11.(3分)B(B项,“为一郡最高长官”错误。督邮不是一郡最高长官,在一郡中最高的行政长官是郡守。故选B)
12.(3分)D(D项,“亲自到河阳谒见卓茂”错误。由原文“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可知,这时光武初即位,先去访求卓茂,卓茂到河阳谒见。由此可知,光武帝访求卓茂,是卓茂到河阳谒见光武帝,而不是“光武帝亲自到河阳谒见卓茂”。故选D)
13.(10分)(1)(5分)(卓茂)心里知道他错了,默默地解下马给他,拉着车走了,回过头说:“如果不是您的马,请到丞相府归还给我。”(“解”,解下。“挽”,拉。“若”,如果。“幸”,请。每点1分,句意1分)
(2)(5分)性情厚道心胸宽广近似于仁,受到冒犯而不计较接近于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来呢!(“厚性宽中”,性情厚道心胸宽广。“校”,计较。“率”,遵循。“曷”,怎么。每点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A(A项,“颔联从反面写‘不欲’”错,应该是“北土非吾愿”一句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东林怀我师”意为我向往那高僧所在的东林,这是正面写“所欲”。故选A)
15.(6分)①首联写“欲”归隐,但“苦无资”,透露出诗人穷困潦倒的境况,点出想退隐却没有物质条件,因而“悲”。②颔联抒写诗人滞留帝京的境况和遭遇,表明诗人不愿做官的思想,内心“悲”。③“壮志逐年衰”写诗人志气正逐年衰减,已经心灰意冷,故而“悲”。(每点2分,意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6分)(1)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3分)D(A项,两句话的主语都是航天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B项,后面两句话都属于它蕴含的内容,所以应该先说其蕴含的是。C项,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的,应该先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故选D)
18.(3分)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膛,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前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根据语境,应该用“赴汤蹈火”。“苦心经营”是指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费尽心机。原文是“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形容航天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应用“煞费苦心”。“饮鸩止渴”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前边有“不能”,所以用“急功近利”。“任重道远”指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负重致远”指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前文是“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应用“任重道远”。故选B)
19.(3分)C(上文说的是“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过去的数十年是为了强调太空探索时间久,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6分)①工作记忆就是计算机的短时内存 ②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③提高了病人的工作记亿成绩(每空2分,意近即可)
21.(5分)因为海马会参与工作记忆并与丘脑前核有密切连接,所以研究者通过微电流刺激病人丘脑前核影响海马活动来进行试验。(意近即可)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人。元帝时在长安学习,学习《诗》《礼》及历算,穷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爱慕欣与交往。起初被征召为丞相府吏,侍奉孔光,孔光称他为长者。曾出行,有人相认他的马。卓茂问道:“你的马丢了多久?”那人答道:“丢了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他已有数年,明知他认错了,却坦然解下马给了他,自己挽车而去,回头对那人道:“如果此马不是你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把卓茂的马送到丞相府归还他,叩头表示道歉。后来以儒术被推举为侍郎,供职黄门,迁密县县令。劳心尽职谆谆恳切,视民如子,举善政以教人,口无恶言,官吏民众亲爱而不忍心欺他。起初,卓茂到县,对政令有所废置,官吏们笑话他,邻城听到的都鄙视他无能。河南郡为此设置了一位守令,卓茂不嫌此事,仍与过去一样处理政务。几年后,教化大行,路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发生大蝗灾,河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惟独不进入密县县界。督邮上报,太守不信,亲自到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才服。这时王莽秉政,设置大司农六部丞,劝导考核农桑,迁卓茂为京部丞,密县的百姓不论老少都哭泣相送。到王莽居摄时,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更始立,以卓茂为侍中祭酒,跟至长安,知道更始政乱,以年老请求辞职回家。这时光武初即位,先去访求卓茂,卓茂到河阳谒见。光武下诏书说:“前密县令卓茂,约束修养自身,执节敦厚稳固,能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名冠天下的人,理应受到天下重赏,所以武王诛商纣,封比干之墓,命毕公旌显商容的闾里。现在封卓茂为太傅,封褒德候。”又以卓茂长子卓荣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为中郎,供职黄门。建武四年(28)去世,赐给棺椁墓地,光武素服亲临送葬。史官评论道:建武之初,群雄方在扰攘,啸呼者连响,据城自保者相望,这正是日促事多不暇给足之时。卓茂以一名小小的县令,并无其他奇能,而且已经七十多岁,而能首加聘命,接受优词重礼,这与周武王封比干表商容和燕昭王为郭隗筑官而师事的事有什么区别呢?于是那些蕴藏义愤希望归于正道的宾客们,越关山险阻,捐弃宗族,以排闼金门绣户者就多了。性情厚道心胸宽广近似于仁,受到冒犯而不计较接近于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来呢!
同课章节目录